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国平面设计的先驱“图钉派”(thePushPin)...


   米尔顿•格拉塞(Milton Glaser, 1929-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插图黄金时代因为摄影等新媒介的发展和使用而逐渐走向衰退,接近尾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叙述性的插图基本成为美国平面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摄影的发展和普及、纸张的改进和印刷技术的改进,都使写实的插图走向衰落。传统的插图采用明快的色彩,夸张的、完美的形象来树立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的梦幻世界,而摄影则具有真实、准确、迅速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的读者的欢迎,摄影的普及,终于结束了美国插图的历史,美国的插图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成为平面设计中的一个不重要的部分了。

但是,摄影的发展,却依然采用了许多原来插图的方式方法,采用了许多插图的构思和布局,因此,虽然说插图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但是,也可以说插图摄影改变了媒介,利用摄影的手法重新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的插图发展可以说进入了新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瑞士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西方普及流行,影响了许多平面设计家,也形成了平面设计上比较刻板的面貌,因此,促使一些平面设计家企图改变刻板面貌的新发展趋向。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期间,在设计观念上一向比较自由的美国设计界中,出现了新一代的设计家,开始比较注重个人的观念形象表现、比较注重把平面设计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比较重视平面设计的感性效果,这批美国青年一代的平面设计家开始运用摄影和插图混合的手法来设计新的平面作品,表现自己的观念,他们成为美国平面设计中观念形象设计派别的奠基人。   这批设计家主要都集中在纽约市,他们大部分都是纽约的艺术学院和设计学院的青年学生,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有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 1931-)、米尔顿•格拉塞(Milton Glaser, 1929-)、雷诺兹•鲁芬斯(Reynolds Ruffins, 1930-)、爱德华•索勒(Edward Sorel, 1929-),他们都是纽约的一家艺术学院库柏联盟(Cooper Union)的学生,他们都在1951年毕业,在学习期间,他们志同道合,大家租用同一间工作室,因此能够广泛地、充分地交流设计思想。其中,格拉塞于1951年毕业的时候得到美国的富布赖特奖学金(Fulbright Scholarship),得以到意大利跟随意大利著名的平面设计家乔治•莫拉迪(Giorgio Morandi)学习,其他人则都在纽约的广告设计和平面设计事务所工作,同时也兼做医学自由撰稿的设计。他们合伙出版了一份称为《图钉年鉴》的刊物(The Push Pin Almanac),这份刊物是双月刊,通过这份刊物表现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和探索。1954年,格拉塞从欧洲回国,参加他的这批同学的活动,正式成立了“图钉设计事务所”(the PushPin Studio),这个设计事务所成为新一代平面设计的中心。这个设计事务所存在的时间并不太长,鲁芬斯最早离开事务所,成为自由撰稿设计家,1958年,索勒也自己开业,其他的几个则依然在事务所中工作,虽然有人离开,但是他们之间在设计上的联系依然存在,因此,这个设计核心一直存在,并且形成独特的风格。他们原来创办的刊物《图钉年鉴》也改为《图钉平面设计》(the Push Pin Graphic),这份具有试验性的刊物为美国平面设计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提供了论坛和试验场所。

“图钉”设计集团在设计观念上、在设计技法上都对当时的平面设计带来了相当的影响。平面设计一向是以互相区别开来的平面元素  图形、插图、文字、字体、标志等等进行版面编排的。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一些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家对这种把分开来的因素拼合的设计方式进行改革,把所有的平面因素浑然一体,比如“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穆卡、布莱德利等等都进行了类似的探索,而“图钉”集团的格拉塞、什瓦斯特等等,也继续了这个传统,他们都是这个改革的重要设计人物。

“图钉”设计集团关心的正是如何进一步把这种综合设计的方法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使每一页纸张上的印刷都能够成为统一的、综合的、无法分割的内容。他们采用了历史上各种平面设计的资料,包括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甚至流行的连环图作为自己设计的参考,他们的设计具有自由、活泼的特点,同时能够把自己的观念通过自由的方式组合成一体,这种折衷的设计方式,的确在当时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图钉”设计集团的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独特的色彩,比如米尔顿•格拉塞就是一个例子。他的风格非常难归类,只能说是他个人的风格而已。他大胆采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技法从事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他采用非常细的黑色线条为图形的轮廓线,以彩色胶片作为加色的手段。这种手法,与美国流行的连环图书的插图手法非常相似,具有单线平涂的特点,因为采用了这种手法,又使他的设计与当时流行的波普艺术(Pop Art)具有异曲同工的相似处,更加符合潮流,受到广泛的欢迎。正因如此,格拉塞的风格被广泛地模仿,他的个人风格变成流行风格。他本人不断探索,没有停留在原来的风格上故步自封,使他能够不被模仿的潮流淹没。
   


  米尔顿•格拉塞(Milton Glaser, 1929-)作品,“I Love NY”

什瓦斯特关心的中心是如何能够把个人独特的风格和具有普遍传达功能的设计结合在一起。他也喜欢使用线描的方法,也喜欢采用彩色胶片上色,他与格拉塞在色彩上不同的地方是:格拉塞喜欢使用具有色彩层次的胶片上色,而他则采用完全平涂的色彩,因此,他的作品更加通俗易懂,与此同时,他还趋向采用各种不同的媒介来混合使用,达到特殊的效果。他在设计上广泛从儿童读物的插图、原始艺术、民间艺术、表现主义的木刻、连环画等等吸取参考养分,甚至对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也非常喜欢,在自己的设计中局部采用维多利亚风格。这样的设计,充满了生机,平面设计的各种因素,在他的手下都成为统一的、具有艺术韵味的内容,他的设计得到广泛的称赞和喜爱。

什瓦斯特设计的画册《三分钱的歌剧》(The Three Penny Opera)是他能够把德国表现主义的木刻、超现实主义的空间布局、强烈的色彩、原始艺术的动机与平面设计的其他因素混合在一起,得到高度统一的典型作品。他的设计,代表了“图钉”设计集团的努力探索方向,并且也证明这种探索是成功的,这与当时流行的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单调、刻板、理性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虽然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与格拉塞结束了合作关系,但是他依然参与出版《图钉平面设计》刊物,使这个设计集团的风格得到发挥和传播。什瓦斯特与格拉塞都设计出一系列风格特别的字体来。他们设计字体往往不是出于计划,而是因为某些平面设计项目的需要,而设计这些平面设计项目中的某些字,因为已经设计出一些字体,所以在设计项目完成之后,他们就把整个字母表的全部字母设计出来。比如为阿同墨水公司(Artone ink)设计标志而产生了什瓦斯特设计的以墨水滴为动机的新字体,还有格拉塞为法国“水牛口香糖”(Buffalo Gum)设计的字体,后来被称为“水牛体”(the Buffalo typeface),虽然这种口香糖最终没有生产。

“图钉”设计集团形成的这种自由的、综合的、统一的和艺术的风格被称为“图钉风格”(Push Pin Style),这种风格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流传和模仿,影响非常大,是美国战后平面设计对世界平面设计界重要的影响之一。除了上面这2个杰出的设计家之外,另外还有相当一批青年设计家受他们的影响,他们在“图钉”风格的影响下成长起来,而且突破了“图钉”的局限,进一步发展了“图钉”风格。“图钉”风格对于平面设计形象的综合使用、把个人的艺术观念和平面设计结合的设计手段,特别是把图形和字体结合起来运用的方法,对于整整一代的美国平面设计家来说,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受“图钉”风格影响而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也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这一代美国平面设计家中,比较杰出的有巴利•扎德(Barry Zaid. 1939-)。扎德是加拿大人,原来是学建筑和英语的,因为个人喜好,因此自学平面设计和插图,曾经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英国的伦敦从事设计工作,后来到纽约加入“图钉设计事务所”,成为“图钉”设计集团的一个成员。他对于历史的风格非常重视,对于过往的每一个时期的风格都注意研究和学习,并且力图在自己的设计中采用某些历史的因素。他在设计中采用部分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因素,特别的是他广泛地采用20世纪20年代的“装饰艺术”运动平面风格作为设计的借鉴和参考,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新作品来。他的这种对于历史的重视,使他的设计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而正因为这种风格,使他成为“图钉”派中杰出的第二代设计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1970年为英国艺术史专家贝维斯•希勒(Bevis Hillier)设计的《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一书的封面设计,突出表现了他对于“装饰艺术”运动的喜爱和成熟地把历史风格和现代视觉传达目的结合在一起的设计能力。他的设计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也不是对历史风格的抄袭,而是把历史的设计特点与他个人发展起来的对于平面的布局、空间使用、编排和组织结合起来的结果。

另外一个杰出的第二代“图钉”集团的代表是詹姆斯•麦克穆兰(James McMullan, 1934-),他是一个插图画家,同时也是平面设计家,他擅长水彩。作为一种曾经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风行一时的艺术技法,水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衰退了,麦克穆兰的努力是把插图与平面设计混合在一起,他重点采用钢笔线描和水彩技法结合作插图,使这种已经几乎被忘却的技法与平面设计的其他因素结合一体,达到很好的效果。他的有力的线条和生动的水彩技法,结合在平面设计的其他因素之中,浑然一体,受到广泛的好评,到20世纪70年代,他的水彩技法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他采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方法,使他的插图部分达到逼真的效果。为了使插图与平面设计的其他部分能够吻合,他又设计了各种流畅的字体,并且使字体成为自己设计的重要部分,比如他在1977年为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 Oeill)的剧作《安娜•克里斯蒂》(Anna Christie)设计的海报就具有这种特点。水彩插图和流畅的、专门为这个海报设计的字体结合在一起,坐在室内的剧中人物与海景迭合,产生了时空感,也交待了剧情内容的特点,这个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韵味,是他的代表作品。
   

米尔顿•格拉塞(Milton Glaser, 1929-)作品,布鲁克林啤酒厂标志。

第三个新一代“图钉”集团的代表人物是保罗•戴维斯(Paul Davis, 1938-),他在参加“图钉”的初期,是运用木刻手法设计平面作品的,他的艺术手法具有相当强烈的原始艺术特点,因此从开始的时候就引起广泛的注意。他以后改变了艺术借鉴的方向,开始转向采用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早期绘画的写实绘画风格作为自己设计的参考,因此,他的绘画的形象非常结实、饱满和真实。他和其他“图钉”派的设计家一样,也高度重视插图和其他平面设计组成部分,特别是和字体的统一关系。因为他在绘画上走高度写实的自然主义途径,因此他的平面设计也努力与自然主义靠拢,字体基本上是描绘出来的,与绘画插图主题吻合。他在1976年设计的海报《为色彩斑斓的姑娘……》(For Colored Girls...),利用逼真的肖像绘画为中心,背景加上涂鸦式的彩虹色字体,使绘画部分和文字部分结合得非常好,因为这个戏剧的背景是纽约,所以他把纽约地下铁的装饰瓷砖和标志作为海报上其他文字,包括演出的剧院地址、演出的时间和演员名单等等的设计动机,把艺术性和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统一起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这是他的探索的非常成功的成果之一。

“图钉”派是在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世界广泛流传、在美国风行一时的时候,针对这种主流设计风格作出的具有探索性的摸索,提供了在统一的、正规的、刻板的风格在垄断地位时候的一种不同的表现渠道和方法,活跃了整个平面设计界。它的风格具有温馨、亲近、友好的艺术特征,色彩上也比较生动活泼,与严谨、理性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相比较,这种风格给人以轻松的感觉,这种风格不但影响了在“图钉”中的年轻一代设计家,而且也影响了一些与“图钉”集团没有直接关系的人。比如里查•赫斯(Richard Hess, 1934-),他的设计与戴维斯的风格非常接近,可以说是受到“图钉”派很大影响的结果。赫斯的设计更加注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但是其观念基础依然是“图钉”派的。他的杰出设计可以说明“图钉”派对于美国平面设计的积极影响作用。

“图钉”派虽然具有它的与众不同的设计特点,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它却没有能够象瑞士国际主义平面风格那样取得对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平面设计的垄断地位。原因主要是因为把艺术与平面设计结合在一起,具有它的局限性,在大部分需要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的地方,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这种由于广泛采用绘画和摄影艺术为依据造成的局限性,是这个流派始终不能达到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2012年3月1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平面设计史》笔记
【艺海探幽】论威廉·莫里斯的书籍设计及其影响
平面设计中常见的8种字体风格
华文隶书转换器在线转换
平面设计
欧洲的书籍、装帧设计 - Powered by LeadBBS 4.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