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陆风前如何应对

我做建筑、规划的研究有两方面的促进力量,一个是教学需求,因为教设计史,不得不谈到新古典主义建筑,不得不谈新古典主义城市,特别是巴黎、伦敦、纽约这样的具有很大比例的新古典建筑存在的城市的规划和建筑,是主题之一;另外一个促进我研究的力量,则是来自国内房地产的开发商,他们也希望能够在应用新古典主义的时候,知道到底是什么回事,应该注意那些方面。前一个促进要求系统、严谨、完整,后一个促进力量则要求简单明了、高度实用,最好提供现代建筑和新古典结合的一些应用性、结合性原则来。

 

  这些年来,我一边从事教学,一边从事设计咨询工作,参加过好多开发项目的设计咨询,遇到要使用新古典主义符号的楼盘还真是不少。早年万科在上海闵行开发“万科城市花园”,就曾经找我,当时第一期都全部做好了,他们希望设法在已经建成的住宅上加上某些新古典主义的符号,面对那个项目,我当时感到很困惑,因为有点文不对题,原来做的是仅仅考虑比较好的居住功能的一个现代住宅区,现在要硬加上一些不属于这个建筑的符号,所以建议他们还是集中做园林部分,楼就让它那样吧。结果是没有添加什么立面符号做装饰,现在看来是对的。那是1997年,后来涉及的项目多了,好多开发商坚持要用新古典风格,比如广州的“汇景新城”,我虽然依然希望他们做纯粹现代风格的,但是广东买楼的人喜欢新古典主义的感觉,认为只有如此才是“豪宅”的形式,开发商自然要顺应客户口味和要求,销售公司是国内很大的一家,叫做“合富辉煌”,我和他们公司的销售和推广人员开会,他们也认为还是新古典容易销售,作为顾问,我也仅仅能够告诉具体负责设计的建筑师怎么处理才比较接近欧美的新古典风格,给他们提供了大量我在巴黎和伦敦实地拍摄的那个时期建筑的细节,告诉参与设计的建筑师们有那些类型可以沿用,沿用有些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希望不要走浑沌混杂装饰的路而已。最近几年,现代主义风格在国内得到比较正面的认同,不仅仅是部分开发商了解了,消费者中也出现了部分认识和喜欢现代主义的群体。即便那些喜欢新古典主义的人,也对形式有更加具体的要求,早期那种鱼目混珠的时代看来起码在大城市开始消退了。但是,根据国内消费者的口味来看,新古典的沿用我估计还会在国内延续相当长一个时期,与其躲避它,不如好好的吃透它,因为既然你没有办法阻止它的流行,那就设法使得流行的时候能够比较合理一些,就是做仿的,也做得好一点、像一点吧!

 

  其实我从自己的经验来看,大多数人说喜欢欧陆风格,也就说要个感觉而已,真正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的户型肯定不符合现代人的要求,所以,即便做新古典主义风格,充其量也就是拿点柱式、柱头、三角山墙、铸铁阳台、眉线装饰、景观雕塑之类贴在现代建筑的表面上,迎合客户而已,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好多人骂开发商忽悠客户,其实我看大部分是因为有了市场,有了客户强烈的要求,开发商才朝这个方向走的,如果从这种风格的流行水平来看,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最烈,跟着就说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之后是楼价天涨的北京地区,其他地方就说要新古典主义,也更加随意草率,所谓“意思意思”一下就算了,不会那么认真的。

 

其实,任何风格,无论是新古典、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等,单独设计都可以做得非常好,但是数量一多,全部一样,再好的设计也就索然无味,味同嚼蜡了。我记得前年曾经在洛杉矶的“南加州建筑学院”(Southern California Instituteof Architecture)应院长、解构主义大师埃里克.欧文.莫斯( Eric OwenMoss)邀请去讲课,其中有一次课中我讲述中国现在建筑的情况,来了好多建筑师和研究生,在放幻灯的时候,我放了一张在广州洛溪大桥上面拍的广州著名的“华南板块”的照片,八个巨大的楼盘,几百栋高层住宅建筑完全一个设计。听课的各国建筑师、研究生、大学生都鸦鹊无声,不知是喜是忧。几分钟后,埃里克.欧文.莫斯举手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经典,起码对我震动很大,他说:在美国,当我们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当作作品来设计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当这个作品被成百上千次重复时候的效果,中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当时是没有回答的,因为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因此我在此后涉及到大规模开发项目的时候,总是有意识的提出一个要求:无论什么风格,自然也包括我们称为“欧陆风”的新古典风格,希望天际线避免划一、要求富于高度错落变化,建筑立面也希望力求多半,即使是一种风格类型,但是也求差异,而避免同质化。

 

   除了美国以外,西方很少面临好像国内目前这样大面积的开发项目的问题,我在巴黎和伦敦看他们19世纪开发的那些新古典主义的商业区、住宅区,充其量也就是一百亩上下,我们目前这样上千亩的开发项目,基本没有见过。广州的规模是全国最惊人的,上万亩的项目一个接一个,直到现在还有继续在施工的,用同样的设计,摊到一万亩的土地上,就不是品质、品味感,而是批量产品感,走进去,东南西北不清,找不到自己的家是经常的事,晚上走在一个一万亩的同样建筑的住宅区里,就有点好像做噩梦一样了。难怪埃里克.欧文.莫斯会突出这样的问题的。美国在战后也有个这样的高速度、大规模的开发时期,建筑都是独栋洋房,好多都是从工厂生产的标准建筑,开发商把地整理好之后,用集装箱卡车运来放上去就完了,一般一个地盘有几种不同的建筑设计类型,交叉放置,但是还是避免不了千人一面的感觉,现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发展成为学规划、建筑设计的一个教训型的案例批判讨论。因此,把握建筑风格是一回事,在开发的时候,多元化的设计和规划是可以避免目前商业化造成的中伤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这些年来慢慢体会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欧洲建筑风格编年史指南
设计思潮与流派-后现代主义
西方建筑文化的17个节点
人物传奇 |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先行者——范文照
北欧建筑80年
建筑风格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