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化教学优秀论文怎么写?获奖论文来示范


教学论文怎么写?请往这边看过来~

不仅有论文写作示范,而且提供全国性的优秀论文宣讲及优秀课例展示的舞台

更有大咖分享“数字化教学”那些事,助力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

这里是“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

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

8月 · 合肥

与您不见不散


(识别二维码,查看活动)


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

论文、课例征集通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系统梳理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的典型经验和研究成果,探索数字化教学应用的实践路径和方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定于2018年8月下旬在安徽合肥召开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


会议聚焦基础教育教学变革,直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中的真问题和难题,邀请教育领域知名学者、校长、教师,全方位探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路径。


为充分挖掘数字化教学的优秀成果和优秀教师,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教研员、校长以及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征集论文和教学课例。会议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在大会上予以表彰,并安排优秀论文宣讲及优秀课例展示活动。

(点击图片,查看征稿详情)


那么,优秀论文怎么写?

“第二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获奖论文

来示范!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

——以“圆的认识”翻转教学为例


李金臣 | 河北省保定市厚福盈小学教师


教学模式构建,关键是考虑“人”的问题——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师生、生生和谐对话: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圆融和谐,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呈现顺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掌控权:在线学习期间,学生自主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路径或进度,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进行思考、探究;而且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整合,教师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共同构成课程,借助学习任务单分解学习内容任务,指导学生在线学习,并收集学生学习困惑和出现的问题,便于开展课堂教学。直指学习问题核心,教才最有意义,学也更加有效。


图1 翻转课堂教学现场


在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上(如图1),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想到的是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哪些内容学生可以自学,哪些知识需要借助微视频讲解,哪些体验或总结可以辅之学习任务单进行逐层引导。


其次,要思考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教在学生思维的困惑之处,教在知识方法的内化提升之时,教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线得以贯穿,教让学一下子豁然开朗,教与学的融合促使学生自信于胸。


最后,反思“为什么这样教”——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发展变化的个体,宛若田园里的一粒粒种子。他们的成长源自于内心的努力和外界环境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就是创造最适合的条件,让他们能够自由茁壮地生长,让每一节课都会有美妙绽放的瞬间。


下面,笔者以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为例,谈谈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一、课前学什么,怎样学


教材中,“圆的认知”分成四部分: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感知圆”;利用多种工具“画圆”;由圆规画圆的过程“认识圆”;从多角度去“探究圆”。课前将“感知圆”“画圆”“认识圆的概念”三部分借助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学习。


学习任务1: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见过圆呢?请写出来或把发现的圆以照片形式发到班级群中,与大家分享。学习任务2:只要细心观察,到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想不想自己画一个圆呢?自己找找身边画圆的工具,画几个圆,并将它们剪下来。学习任务3:会用圆规画圆吗?先自己尝试画一画。遇到问题不要紧,请打开微课“圆规画圆的技巧”看一看,再试一试。学习任务4:结合课本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并在画的圆中标一标,将它们以图片形式发到班级群中。


学生对圆并不陌生,能很快找出生活中的圆。他们会怎样画出一个圆呢?学生的方法很多:用胶带、硬币、碗底、茶杯盖等方式拓圆,固定细线的一端,旋转另一端转圆……大部分学生会想到使用圆规画圆,但他们第一次使用圆规,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笔者将微视频“圆规画圆的技巧”传到班级群中,让学生们下载观看,在不断尝试中学会使用圆规。让学生结合画圆的过程学习圆的相关概念,也不会出现太多困难。


教师应利用好班级群的交流平台,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及时答疑。通过课前先学,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二、课上教什么,怎样教


鉴于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翻转课堂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预习时真正理解每个知识,所以有必要在课堂上补充教学。


对于圆的认识来说,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初步学会了用圆规画圆,并不等于理解了圆的本质。事实上,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基于圆心、半径的概念,通过画圆的操作,体会“定点”与“定长”是画成圆不可或缺的两个条件,能够意识到这就是圆的两个本质特征,就是“凤毛麟角”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01

在游戏中丰富对圆的感知


摸圆小游戏:将藏在纸盒子中的圆形物摸出来,为什么不摸多边形、椭圆、圆柱和球呢?圆与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和联系呢?拿出自己剪好的圆片,闭上眼睛摸一摸,感受一下圆是怎样的图形。在对比中完善圆的表象,获取对圆的直观感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


画一画:圆是画出来的,认识圆就必须要画圆。在课前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借助圆形物品“拓圆”,利用圆规画圆。“拓圆”不能改变圆的大小,圆规却能画出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圆。在此环节,笔者准备了带细线的笔、两端有小孔的直尺(如图2)和圆规三种学具,让学生在画一画中体验圆规作为画圆工具的优越性,思考不同的工具画圆时有什么共性。


图2 画圆


数学抽象是建立在表象的操作感知中的。笔者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学具画一画,在用线转笔、转直尺画圆或用圆规画圆时,都会出现“不圆”的情况,失败的原因是难以固定圆心或半径发生了变化。在画的过程中可让学生感知圆的两个要素:定点和定长。画圆是对圆的本质特征的直观感知。


02

动手操作探究圆的特征


学生使用圆规尝试画几个不同的圆,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大小和位置出现了变化,思考导致这些变化的的原因。


再次把视线聚焦到圆规画圆:针尖定的点是圆心,针尖定的点不同,圆的中心位置也就不同;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变化,半径长度发生了变化,所画出圆的大小也随之变化。


课堂上让学生使用“几何画板”中画圆的功能,尝试画出不同位置的圆(当拖动圆的半径大小发生变化时,圆的大小随着变化),让学生在数与量的对应变化中明晰圆的位置和大小变化规律。


学生学习数学的经验是在数学活动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数学经验的获取需要“做”的过程,更需要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并积淀。


探究圆的特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借助关键问题导向,如“在一张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上,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动手画一画或折一折,看小组内谁得到的半径数量最多?”“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你同意吗?”让学生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与关系时,将折、画、量、比等方式获取的结论与圆规画圆时的感知结合。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相应的圆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教师借助操作验证,并与学生一同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整理出圆的本质特征。


使用“几何画板”的一般功能,可探究圆的特征,但对应的半径、直径的数量是有限的,很难突破“所有”的半径或直径。笔者借助“几何画板”做动态演示,让圆中的一条半径或直径动起来,令它绕圆心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圆的每一条半径、直径做比较。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进行测量,也能得出结论——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对比数据,结合测量结果发现:在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也可以拖动圆中任意选两条半径拼成一条线段,比较它和直径的长度,对理解半径的“半”和直径的“直”有很好的效果。最后让学生理解——“圆,一中同长”,对圆进行本质的刻画。


03

解释生活中圆的应用


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是让学生认识圆的很好素材。


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圆形物品,以物画圆。学会圆规画圆后,再次将视角回归生活——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应用了圆的特性呢?像自行车的车轮就是“圆,一中同长”的应用,它能保障车的重心平稳。生活中的大圆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如修建一个直径10米的圆形花坛,在正方形纸片中作出最大的圆形,这些任务都具有挑战性。笔者从画圆的工具引向画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圆的本质特性的应用价值,做到学以致用。


三、为什么这样教


01

“先学”如何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先学”是建立在学生高度自觉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准自主发现、准自主创造”的过程。学生“先学”是在学习任务单或微视频的引领下进行的,怎样确保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是学生独自在家学习,能够按质保量学习吗?“先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或者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交流学习。小组中认知水平相当的成员能进行畅通交流。教师采用团队学习的模式保障每个学生都在学习。


教师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班级群)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微视频的录制中适当增加交互式的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真正的学。针对在班级学习平台中的交流情况进行引导,收集并解答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几何画板”画圆


02

课堂教学中探究手段多是否增加学生负担


本节课的重心是探究圆的特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直观感受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与联系,而依据圆的定义进行逻辑推理得到结论“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能这样思考的学生是少数。动手操作“几何画板”画圆,不仅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带来的便捷与准确,而且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在分组探究圆的特征时,应让每个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多样化的相互补充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03

课堂翻转之后,课堂教学释放的时空做什么


翻转课堂不仅是改变了教学的流程,更重要的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与观点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一般来讲,知识传递在课前,知识升华在课中,课堂教学时间除了完成相应练习之外,更要拓展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探究。


认识了圆的特征,能否指出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车轮。它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其他图形?结合“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给出合理解释。“直径10米的圆形花坛”怎样画出来?画圆是对圆本质的再现,画较大的圆或作出正方形纸片中最大的圆,尤其在正方形纸片中作出最大的圆形其实是外方内圆的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确定正方形和圆的中心,最大半径与正方形边长的联系等,这些都对应着圆的本质特征。教师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对传统课堂有革新意义的模式,越来越受教育同仁关注,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践,灵活地采用适合的方式,推动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注:本文系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获奖论文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原标题为《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以“圆的认识”翻转教学为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张齐华
圆的认识一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课标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一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