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丧 葬

    旧俗,老人临终,亲属须守候在旁;子女在外者,须赶回家会最后一面,名为送终。人死后,要将床帐卸下卷起,丢在门前屋檐头上。子女到所属社庙(洛社上塘的东岳庙、下塘的皋庙,双庙的忠安庙,鹅子岸的赤湖庙,均为社庙,俗称大王庙)“烧回头香,为死者沫浴(洗脸揩身)、梳头、更衣。亲属和帮忙人给死者更衣(有的在将断气时就更衣),俗称穿老衣,件数取单,上身穿3件或5件,下身穿1条棉裤或3条裤子(棉裤、衬裤、罩裤)。尔后备棺入殓,向亲友报丧。死者遗体先从床上移到棺材盖上,同时将其床柴、席子卷到三岔路口焚烧,称为化床荐。入殓,俗称热木茎材下棺材。下半夜或上午死,于当天傍晚入殓,下午或上半夜死,于次日傍晚办殓。如在外属屈未及赶到,则在出殡前暂不盖棺抿材,以等待亲属面尸、别尸。入殓后张帏设灵堂(俗称孝堂),并在灵枢旁用稻柴铺地,子媳女儿等日夜坐卧举哀,名为守灵。报丧通知,俗称发孝,是用白布一小块卷好,再用红纸条居中围封后,发向亲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则印发 讣闻报丧,亲友吊唁,馈送挽幛、挽联、纸箔钱物等丧礼。
    丧事尚白色,家属亲戚戴孝”(白衣、白帽、白鞋、白束腰)哀悼,根据亲疏远近关系而有差别。死者子媳女儿称为孝子孝媳孝女,要披麻重孝(白衣、白帽、白鞋加披麻葛),长孙也服重孝。女婿称半子,全身穿白。子媳女儿是平头白束腰,其余亲属都是尖头白束腰。通常都在三朝出殡(俗称出丧出材出棺材”)。出殡时,鸣炮开丧,家属亲友一一向遗像和灵柩行跪拜礼,与死者告别。家属随灵枢哭泣而行,孝子、孝媳、孝女手执哭丧棒(又称哭竹棒),低头弯腰,由旁人搀扶,亲友送丧。有钱人家或有身份、有地位人家,出殡有仪仗(俗稼道子”),用军乐队、洋叭队吹吹打打。灵柩用材罩,民国时期男柩有饰龙头龙尾,女柩有饰龙头风尾的。并在出殡前开吊,出殡中途停柩路祭。这样大讲排场,俗称大出棺材。灵柩至墓地,入穴覆土,墓穴称金井,以取吉利。有钱人家墓穴用砖砌,其后于墓地植松柏,竖楼,立碑石。出殡返回时称回丧。在近家门处或三岔路口架个火堆,凡送丧者都要用脚从火堆上一豁而过;回到家门口,都要吃糖茶、糖糕(雪片糕),以示甜润()高兴。丧家于出殡前后设席招待亲友、帮忙人和村庄(或街巷),上人,称上山饭下山饭”(回丧饭),俗称吃硬饭,豆腐干百叶是必吃的素菜,俗说吃老百叶。当天晚上,还要请帮忙人和村庄(或街巷)上人吃一顿较丰盛的夜饭,名义上是慰劳帮忙人,称为请抬重。亲友上门吊丧积丧礼毕回去时,孝媳孝女都要啼哭,表示迎送。出嫁孝女,当天不住娘家,回去时要哭一段路,俗说孝顺女儿哀行路。如因路远而不能回去,亦须象征性的哭着走一段路,仍返回娘家。
    解放后,殡葬进行改革,丧事从简。有些封建迷信的习俗,如烧回头香、孝子披麻重孝、出滨仪仗等,已经破除;并以臂缠黑袖套代替穿白戴孝(有的臂缠黑袖套后,仍白帽白束腰),以花圈代替纸箔钱物,以鞠躬代替跪拜。自1974年起、本镇已全面推行火葬,废除土葬,既文明卫生,又节省棺木。死者遗体大多送到无饵市火葬场(在钱桥)火化。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或作过贡献的人士去世后,一般都举行追悼会,以寄托哀思,有的在火葬场礼堂举行,有的于火化前或火化后在家里举行。火化后的骨灰盒,有的存放火葬场,有的埋于自留地。有的生产队专门辟有骨灰盒集中埋葬之地,淋泗桥村已建有放置骨灰盒的安息室。但近年来有些旧俗又有所抬头,如有些骨灰盒入土埋葬,并堆起坟墓,丧事讲排场也多起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土兰溪】芝堰丧葬文化
【行走在乾县】婚丧嫁娶习俗之丧葬习俗
百日祭的习俗
(民俗风俗)出殡时的“15条规矩”
河洛地区丧葬礼俗——以洛阳为例
土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