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濡以沫 终生侍奉百岁老母 典故熏陶 敬老之风代代相传

相濡以沫 终生侍奉百岁老母

  典故熏陶 敬老之风代代相传

          刘鑫

2003年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指导,浙江省公益事业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首届“浙江孝子”评选中,兰溪市黄店镇范宅村农民范庆如被评为:“浙江十大杰出孝子”之一。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什么力量使范庆如几十年如一日服侍老母?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范庆如这样的众口皆碑孝子?是社会孕育了孝子,还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典故熏陶

黄店镇在古代属望云乡,宋宣和五年改名纯孝乡。纯孝乡之名的由来,是因为这一带出了陈天隐、董少舒、金景文三孝子。宋宣和五年,金华郡守范之才呈奏朝廷,将其列为三贤。宋咸淳四年,兰溪知县沈应龙又奏请于朝廷,建三贤祠,立八行碑,以教育后人。由此,望云乡也改名为纯孝乡,其尊老、敬老、养老的纯孝之风流传至今。

历史上的三孝子,如今已成为美丽的传说,人们一提起三峰山,三子拜母的故事就历历在目。三峰山上有大峰,大峰下面有三个小峰,如三子拜母。故三峰山,又称三子拜母山。三峰山便成了儿子服侍老母永恒的形象。 现在范宅村村民是范仲淹的后裔,是范仲淹之孙范正路游学兰溪后繁衍的后代。他们先由坞口龙门迁往彩衣堂,后迁范宅。他们的祖先中就出了个有口皆碑的孝子,这个孝子就出在彩衣堂村。

“彩衣堂”这个村子的名称是因范氏孝子而来的。相传宋元年间,彩衣堂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他孝敬父母双亲,每天端饭送菜沏茶,自不必提。夏天他总是打着赤膊,扇掉父母床上的蚊子,把余漏之蚊一个个捉掉,以便使父母少受蚊虫叮咬;冬天,他就先入床,把父母的被窝烘热,再让双亲暖烘烘地入睡。

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孝子已愈三十大龄,也未娶妻,他生怕娶了媳妇会疏忽对双亲的照料,更怕媳妇不会像他这样服侍体贴双亲。别人来提亲,他总是回避以示婉拒。

父母最晓得自己儿子的心思,老是劝说,儿子总听不进去。日子一久,两老人心事重重,为愁媳妇身子渐觉消瘦,而愁眉不展。这下可把孝子急坏了,东拼西借,到处求医问药,为老人治病,终不见效。有一天,他想出了个馊主意,穿上了一身花衣服,跑到双亲面前摸爬滚打,一会儿装小孩嬉笑,一会儿手舞足蹈,逗得两老人眉开眼笑,合不拢嘴。老人少了心思,毛病自然减轻。

后来,孝子还是经不住父母双亲的再三劝说,最终还是娶上了媳妇。

这位媳妇由于受丈夫的感染熏陶,看到丈夫对待公婆如此孝心,每天也像丈夫一样,给两位老人洗脚、擦身、洗换衣服、端茶送饭。于是人们天天能见到孝子的媳妇提着一篮衣服和菜去塘里洗。

因为在这以前,这个村子没有村名,金仁山来这里教书,村里的人要求金先生起个村名。金仁山答应了村人的要求。他正在踱步思考时,恰巧孝子的媳妇拎着一篮菜和衣服,往家中走。金仁山顿时大悟心中一亮,忙提笔写了“彩衣堂”三字。开始,人们并不了解“彩衣堂”三个字的 意思,经金仁山一解释,说:“彩衣既有孝子穿彩色衣服逗乐父母的意思,也有孝子媳妇天天去塘边洗衣洗菜的意思。“彩”与“菜”的谐音,“堂”和“塘”也是谐音。”村里人听了都拍手称好。

后来,人们就把金仁山题的“彩衣堂”做成匾额,挂在村头大厅上,有一次,大厅被烧毁,但奇怪的是那块金仁山题的匾额却完好无损,甚至被烟熏的痕迹也没有。

自此,彩衣堂孝子夫妇的美德与彩衣堂的美名永远流传于世。

范庆如正是受到古代孝子典型的影响和熏陶,特别是受到范氏祖先彩衣堂孝子的影响,一如既往地服侍老母。据范宅村的老人说,范庆如正是受到古代尊老敬老典故的影响和熏陶,立志学习先贤道德,与古代孝子仁孙相媲美。

彩衣堂孝子作为传统的孝子形象,在黄店镇一带家喻户晓,成了大家模仿和推崇的对象。现在社会中尊老敬老养老的风尚,如创建文明村,评“五好家庭”,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更增强了范庆如敬母养母的信念,并化成了具体的行动。我们看到,是现代社会孕育了现代孝子。这种终生不悔养老母,时时刻刻倡公德的精神,更体现了现代孝子的特有风范。

敬老情深

范庆如,今年65岁。家中有一老母,是一个百岁寿星。这位老寿星,已有106岁,是1900年9月26日出生,2005年10月27日亡。当地百姓一提起这位老寿星,无不夸赞她这个儿子是个有孝德的人。

老寿星名叫刘花仂,出生在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她20岁时嫁到范宅村,丈夫范海林,一生种地,比其大一岁,于50岁时因病死亡,育有一女三子。女儿出嫁黄店村,今年79岁,于1999年因病死亡。大儿子孤独一人,已另居。小儿子娶妻生有一女二子,并且有了孙女孙子,已分居。只有二儿子范庆如一直与老母亲生活在一起。

 

30多年前,刘花仂老人在60多岁时,那时还没有电灯,夜晚摸黑走路,刘花仂老人不慎从楼上沿楼梯跌到楼下,昏迷四天四夜,经过抢救,保全了生命,但腿脚却形成了残疾,不会走路。

刘花仂老人的生前生活起居很有规律,一般早上8点起床,白天就一直坐着与邻居的老人们闲聊,到了晚上看一下电视才睡觉。

老人生前的饮食也很有规律。她早上喜欢吃豆浆和粥,中午吃一小碗饭。下午一、二时,喜吃混饨、包子、方便面之类的点心。晚上吃饭、粥或面条。她天天吃上一点肉,特别喜欢吃猪腿。前些年,一只小猪腿,母子俩一餐就能吃完。他俩岁数都大了,一只小猪腿也能吃上两餐。平时喜欢吃豆浆、腌生菜,特别喜欢吃霉烂过的生菜及豆腐,不吃鸡蛋、豆腐干,天天如此。

百岁老人刘花仂生活、起居、饮食有规律,是因为有孝子范庆如的细心服侍,悉心照顾。

范庆如与百岁老人一起住在2间破旧的矮房内。大门进去,旁边是个砖砌的小锅灶,正对放着煤气灶。中间靠近锅灶的墙边,放着一只盛放6担谷的粮柜,柜上放着一台黑白电视机,正中放着一张八仙桌。里面用一隔板隔着,板后置着一张古式床,床边是一个牛栏,养着一头水牛。这头老牛高大肥硕,足有1000斤重,还会生小牛呢!虽说是牛栏,倒也显得挺干净的,范庆如天天打扫,把老牛与老母看得同样珍爱。母子俩就是在这样既简陋又破旧、既整齐又拥挤的房屋内,生活过得和和美美。

提起这头大水牛,可算得上是他家中的大劳力。母子俩直夸这头老牛听人话、懂人情,晚上睡觉,叫它别动就不动,叫它睡倒就睡倒,不会大声叫,生怕把主人吵醒似的,耕起田来也挺卖力。范庆如就是用这头牛给人家耕田,多的年份有二、三千元的收入。范庆如就是用他赚来的钱给娘看病、买菜,给娘添衣御寒。确实,这头老牛给他家的生活频添了不少乐趣。

范庆如与百岁老人相依为命。自范庆如一生下来,就一直同母亲同床共被,同甘苦共患难。范庆如小时候,只读过两年小学,从小喜欢养牛,到现在识不得几个字,但对孝敬父母却永记心头。他24岁娶过妻子,结婚后,妻子就闹着叫母亲跟哥哥、弟弟一起吃、住,母亲不肯去,范庆如也舍不得离开母亲,不到一年便离了婚。

范庆如服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夏天,范庆如把母亲蚊帐中的蚊子扇掉,并捉掉帐中的余漏的蚊子,才让母亲睡。他用辛苦积攒下来的钱,买来了两台电风扇,一台扇人,一台扇牛。冬天,范庆如先用热水袋暖好被窝,然后让老娘睡。每天晚上,老娘都要起床小解几次,范庆如都要搀扶,在旁服侍,抱上抱下,不辞辛苦。他天天5点钟早起,到田里干点农活,然后趁早到三、四里外的甘溪、黄店集镇,买来了豆浆及肉食蔬菜给老娘吃。老母有点小毛病,如果看到母亲的饭量减了,就叫母亲说出哪个部位不舒服,并及时叫来当地的医生就医。曾经多次,老母肚子不舒服,一连一个多月大便不出,他便次次帮老母坐在尿桶上,用手抠掉大便,直至好转。帮助别人家耕田干农活,起早也要帮老母烧好饭,炒好菜才出去。如果干活比较近,中午也得赶回家,帮助服侍老母。干活比较远,就叫邻居老人及家人帮忙。遇上亲朋好友中有喜事,赶喜宴,他再晚也不在外留宿,再晚也得赶回家。范庆如以前会喝点酒,抽点烟,但为了省钱好服侍老母,他便烟酒不沾,赌博打牌他自然不去。不管天晴天雨、天冷天热,范庆如都要给老母热着吃,连茶水也同样。天热时,他把老母背到阴凉处乘凉;天冷了,他要背老母到空地上晒太阳,不辞劳苦。自己有了病痛,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都瞒着老母去看病,不喊一声痛,不讲一声苦。老母的衣服、被子被弄脏了,他及时清理,洗刷干净。给老母洗澡、洗头、更换衣服、剪指甲样样都干,尽心尽力地照顾老母日常的饮食起居,并负责她的日常用度及医疗费用开支,精心照顾。

范庆如就是这样孝敬老母无微不至。正因为有了范庆如的精心照料,老母才能长命百岁。在黄店镇这个拥有3万多人口的镇里,能够长命百岁的还数第一人。村里村外的男女老少,一提起范庆如,无不夸他是个有贤德的好孝子。

 

敬老没有尾声

在我国,孝的观念深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充满温情的“父慈子孝”作为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在古代确实是深入民心。

尊老、敬老、爱老,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共中央下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都明确将“尊老”作为家庭美德的首要行为准则。这充分说明国家对老龄工作的重视及对老年人的关爱。范庆如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人生的价值,这与其幼年时期接受家乡“孝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

在范庆如孝德的影响带动下,尊敬爱戴老人已在黄店成为一种风气。范宅村村干部这样说:“范庆如用实际行动为村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村有900多人口,7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80多个,但家庭纠纷、子女不尊敬老人的事情极少发生,好儿子、好媳妇则数不胜数……” 尊老、敬老、爱老,是当今社会道德教育永恒的主题。是的,像范庆如这样孝敬母亲,应成为当今社会一种良好的风尚。在人口趋向老龄化的今天,更应该崇尚这样的文明之风,在现代文明的土壤里,更应萌生出千千万万个孝子。

             该文写于2003年   2003年刊登于《兰溪日报》,2005年有改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店镇关工委孝文化专题】
精心收集整理的现代二十四孝故事
思亲
老母患老年痴呆,孝子照顾有妙方,这位孝子的发明太厉害了
不孝子当街观望八旬老母乞讨 自己躲一旁看下棋
夹在婆媳之间,孝子如何智慧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