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畈洋村祖先“四世一品”世稀少

王畈洋村祖先四世一品”世稀少

王畈洋村位于兰溪市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4500米。村民委员会驻王畈洋自然村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有耕地289亩。3个村民小组,107户,358人。以种植业为主。村中有祠堂、殿等文化古迹。

查得《兰溪市地名志》:王畈洋村王氏,于“南宋淳祐年间,始祖王佑自金华宝务乡迁来,后集居成村,因村南有畈开阔,故名王畈洋。”

王佑,一作王佑,字景叔,大名(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北宋丞相王旦之父,因手植三槐而闻名,遂称三槐王氏始祖。

王佑,字景叔,大名莘人。祖言,仕唐黎阳令。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

佑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佑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佑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佑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佑代之,俾察彦卿动静,谓曰:"此卿故乡,所谓画锦者也。"佑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佑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佑判门下省,陟所注拟,佑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佑不比己,遂出佑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佑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佑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佑比己,佑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王佑北宋丞相王旦之父,于北宋太平兴国亡,北宋太平兴国时为公元976——984年。南宋淳祐年间为公元1241——1252年。可见,王佑自金华宝务乡迁来王畈洋村是不可能的,是一种笔误。

又查得《兰溪宗谱探秘》中《畈洋王氏宗谱》条称:始祖:王槐,行敬三,称三府君,王彦超第三子,唐天佑末由义乌凤林乡迁居金华婺女乡;王登(第七世),居金华。始迁祖王检,行百四二(第十世),宋淳祐年间(1241——1252)分迁兰溪王畈洋村居住。这样的讲法是比较合理的。

《畈洋王氏宗谱》的排行字为:敬贤圣熙大 本登师小 百千万 仍福明庆礼 义显胜荣 谨恭宽敏 臻胜智隆 茂康泰淳 厚敦光照

然在《畈洋王氏宗谱》元金履祥《金兰王氏肇基序》一文,全文如下:

《金兰王氏肇基序》
    王氏族派昌繁,历世名贤著于晋唐间者,仅丞易数也。然放其世系,原于会稽,迁于凤林,洎三府君卜筑于金华郡,十传而徙于兰溪,则文定公嫡侄百四二处世所肇基者也。至居纯孝乡厚仁畈洋者,峰环流绕,发龙柱竿山,钟秀毓英,盘旋葱郁,公览其胜概,遂自郡城徙居之,虽岁时伏腊,其祠于金郡而畈洋之基,绪寔公为肇端矣。夫三府君基于彼,公则扩其奠基于此。其继志述事,于先世名贤者,岂复有过是者乎。而荘敏、焕章、文定诸公之烈,因公之丕承而支分益蕃衍矣。将来云仍克家,萃聚于宗堂,宜思显其所肇者,绳祖武而拓先业,与地竞灵可也。诗曰:无沗尔祖,聿修厥德,于王氏之后有深望焉。公之弟鲁斋先生尚代道学儒宗也,余得从游其门,因漫次数言俾录为序
    淳祐庚冬月之吉
                                                 后学仁山金履祥书

淳祐庚是宋理宗赵昀的第十个年号1250金履祥1232年-1303年),字吉父,号次农,自号桐阳叔子,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桐山后金村)人。当时,金履祥年仅19岁。

查阅《金仁山先生年谱》,淳祐十年庚戌(1250)十九岁,欲往见北山(何基)不果。时履祥欲从朱子(熹)研习濂洛之学,而莫为之介绍,不果。

宝祐三年甲寅(1254)二十三岁,受业王鲁斋、何北山之门,初作《读论语管兄》。

王彦超(914年-986年),字德升。大名临清(今河北临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

王彦超少时从军,隶属后唐魏王李继岌麾下,后入凤翔重云山,投晖道人为徒。此后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累官武宁军节度使,曾击败来犯的北汉主刘崇。周世宗征淮南时,王彦超败淮南军于寿州城下。周恭帝时,加检校太师、西北缘边副都部署。北宋建立后,加中书令,还朝。不久,复为永兴军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年),复镇凤翔。开宝三年(970年),改为右金吾卫上将军、判街杖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邠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以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子太师致仕。雍熙三年(986年),王彦超去世,年七十三,获赠尚书令

在中国历史上担任过宰相的人很多,但是赠封为“四世一品”的却很少。金华“四世一品”源于金华城区一览亭后诞生过四代官至一品的家族,他就是凤林王氏家族。凤林王氏始祖系东晋开国宰相、三朝元老王导二十二世孙、宋开国名将王彦超。王彦超三子王槐徙居金华,九世孙王淮(1126年—1189年),字季海,靖康元年出生,十九岁时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淳熙元年,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淳熙二年,任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淳熙四年,任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淳熙八年(1181年),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淳熙九年,为左丞相,至淳熙十五年(1188)五月因健康原因辞去左丞相,淳熙十六年病故。宋孝宗在位二十七年(1162 -1189)中, 有鉴于高宗时秦桧专政十九年,故孝宗朝的宰相均不久于任,孝宗共任用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三十四位,宰相十七位,历二十一任次。最短者才三个月而已,平均每人每次还不到2年,独王淮拜相达七年。从淳熙二年(1175)任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到参知政事、右丞相、左丞相长达十三年,这在孝宗朝可谓异数。王淮一生为官四十多年,竭力荐举贤才,力主抗金,提出“以和为战”,批评“以和为和”,建议“择将、备器、简兵、足食”。孝宗得知王淮病故,曾缀朝二日,以示哀悼,称其“不党无私,刚直不阿”。王淮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因为王淮对国家的贡献,朝廷赠封其曾祖父王本为太师鲁国公;祖父王登为太师魏国公;父亲王师德为太师楚国公,均为一品爵位,这就是金华历史上“四世一品”的由来。

王准(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

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

王淮,就是就是《金兰王氏肇基序》中提到的文定公。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金履祥在19岁时,他的才智已经十分过人,上知历史,下知地理,值得我们所敬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土兰溪】走进女埠街道穆坞村:穆坞王氏渊源深
重修族谱序言
【文史拾零】金华四世一品的前世今生
诸葛八卦村:隐于江南的徽派建筑,集传奇与绝美于一身
芗溪毛氏与蒲塘凤林王氏的关系渊源
绝对小众!700多年绝美时光就在金华这个明清古村,藏在深闺人未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