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学习笔记35
回顾
   上次课讲到了麻黄汤的第一个适应证候,就是太阳伤寒表实证。
太阳伤寒表实证,它的主要内容,见第3条、第35条。
   第3条、第35条在临床症状上
   * 强调了太阳伤寒有恶寒,有发热。
   发热恶寒的病机,我们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 强调了太阳伤寒有身疼痛。
   身疼痛的病机,主要是由于寒邪的性质所决定的,寒是主收引的,寒是主凝滞的,所以寒伤肌表之后就可以使肌肤的气血凝滞,肌肤的气血涩滞,不通则痛,寒伤肌表后,可以使肌肤的筋脉痉挛,拘急它就疼痛吗,所以疼痛是太阳伤寒表实证的一个特征性的症状。

   * 第三组症状是“无汗而喘”。
   无汗是表闭,喘是肺失宣降,由于无汗表闭而导致肺失宣降,结果造成了喘,那么喘的原因是无汗所造成的。

   * 当然第3条还提出了“呕逆”那就是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调所造成的。

   证候属于寒邪闭表,卫闭营郁。
   治疗用麻黄汤,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随后我们谈到了第51条、第52条第37条,
   这三条就是强调,要用麻黄汤的话,在太阳伤寒表实证都具备的前提下,一定是脉浮的,脉浮提示了正气不衰,正气能够抗邪于表,这才能够使用纯辛温的发汗的方剂。
===========================================

麻黄汤的第二个适应证,是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

   第36条,
   《伤寒论》“三六、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太阳病” - 当然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了,以方测证,因为他用了麻黄汤。

“阳明病” - 有的注家说:“ 是阳明里热证,是阳明里实证。”

   如果太阳表证兼有阳明里热证兼有阳明里实,按照惯例,张仲景是用麻黄汤还是用桂枝汤,记得吗?
​   我们在讲桂枝汤适应证的时候曾经提到,表证兼有里热,表证兼有里实的,不管这个表证是有汗的还是无汗的,在解表达时候要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
   为什么呢?
​   因为麻黄汤是个纯辛温的发汗方子,在发汗的过程中容易伤津液,容易助里热,容易促进里燥实的形成,所以太阳病兼有里热,兼有里实要发汗的话,仲景是不用麻黄汤而用桂枝汤的。

   可是这一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仲景却用了麻黄汤,那就提示这个阳明病,不是里热,不是里实,那是什么证候呢?
   我们说,那是阳明的经脉被寒邪所伤的证候。阳明经脉被寒邪所伤,阳明经脉运行于什么部位呢,头、面、胸,腹也是从头到脚的,经脉运行于体表,外来的风寒邪气当然可以伤到阳明的经表。

   阳明经表受邪,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在《伤寒论》中没有一个单独的条文,全面的把阳明经脉被寒邪所伤,阳明经的阳气被郁的这种证候来描述清楚,它没有一个单独的条文把它系统描述清楚,而是将其阳明经表受邪的临床表现是散在许多条文之中。
   后世的医家对它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归纳、总结,到《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对阳明经表证的临床表现,治法用方,归纳了这样一个歌诀,我把这个歌诀写在这里。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
   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葛根浮长表阳明” - 是说阳明经表受邪,在一般情况下用葛根汤,阳明经表受邪它的脉象是浮脉,而且端直以长。因为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表、阳明经脉被邪气所伤以后,阳明经的阳气抗邪于表,使脉端直以长。表阳明就是阳明表证。

“缘缘面赤额头痛” - 缘缘面赤就是满脸通红,这是阳明经脉中的阳气被郁的表现。因阳明经脉行于面部,额头痛,因为阳明经脉是行于头额部的,它不象太阳经行于后头部,后项部、后背部,所以太阳经脉受邪是头项强痛,进一步可以发成为项背强几几,阳明经脉受邪是脑门疼。

“发热恶寒身无汗” - 阳明经表证它也是表证,因此它也具备发热、恶寒、无汗、这些表证的共同特点,那么发热恶寒、无汗如果伴有头项强痛的是太阳表证,如果伴有额头痛的那是阳明经脉受邪,是阳明表证。

“目痛鼻干卧不宁” - 阳明经脉起于鼻子的两侧,向上绕过眼睛,然后向额头部,目和鼻都是阳明经脉所经过的部位,阳明经脉受邪,阳明经脉经气被郁,就在阳明经循行部位的眼睛、鼻子就出现了相关的症状,就是眼睛疼,脑门疼,鼻子发干,满脸通红,这都是阳明经脉循行部位的症状。卧不宁,《皇帝内经》有句话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凡是阳明经脉,阳明胃腑气机失调的时候,都会影响睡眠。

   这个歌诀见于《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它是清代吴谦等人编的,学习《伤寒论》的一个辅助读物,它对《伤寒论》中的主要证候,主要方剂,以歌诀的方式给它编排出来,使学习《伤寒论》的人便于背诵,便于打好学习《伤寒论》的基本功。
   在50年代,我们伤寒教研组对《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进行了白话解,20年后到70年代我们伤寒教研组,又对它进行了一点点修订,出了第二版,到现在又是20多年了,我们再回来看这个书的话,有些内容需要更新,有些文字需要修改,于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又委托我们做了第三版的修订,我上个月把这个书稿已经交给了人民出版社了。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是学习《伤寒论》的一个辅助读物,它有许多歌诀,过去师带徒的时候,老师在教《伤寒论》这门课的时候,都要求学生背诵歌诀中的许多东西。
   我们这次在修订的时候,补充了它的临床应用,补充了方义,补充了它的临床意义,就是加了按语,在过去的白话解版本中是没有的,这样的话,把原来10万字的一本小册子,结果扩充成了20多万字。

   这里头它把阳明经表受邪的证候,进行了归纳总结,我们这里的太阳与阳明合病,这个阳明病是什么病呢?不是里热证,不是里实证,而是阳明经表受邪的证候,所以太阳与阳明合病就是太阳与阳明两经的表证同时存在。

   我们引入了这个概念,就是让大家知道,不独太阳主表,就是说主表的不仅仅是太阳,阳明也有表证,少阳也有经表证,以后我们讲到太阴病的时候,“太阴病,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我们会提出另外一个概念,就是太阴病也可以有表证,那是指的风寒邪气侵袭四肢,由于脾主四肢,就把这种风寒邪气侵袭四肢的证候,我们也可以叫做太阴表证,也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所以表证的含义是广泛的,而不局限于太阳经表。

   太阳和阳明两经的经表被风寒邪气所伤,又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兼证呢?

“喘而胸满” - 这是肺气不利的表现,肺气宣发肃降失调的表现。
   大家想一想,肺和太阳的关系密切,还是和阳明的关系密切呀,应当说,从表证的,从外感病的发病过程来看,胸肺是离太阳最近的,所以太阳伤寒就有无汗而喘,寒邪只要一闭表,就有肺的宣发肃降失调的喘症,这提示了,太阳表邪偏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不用葛根汤来治疗,而用麻黄汤来治疗。

   麻黄汤散在表的寒邪,以解太阳表邪为主的也可以兼以解阳明经表的邪气。因为这是太阳表邪为主,更何况麻黄汤还有宣肺平喘的作用,可以治疗二阳合病兼有胸满而喘的。

   这就是麻黄汤的第二个适应证。
   治疗太阳和阳明经表同时受邪,太阳经表邪气偏重兼有胸满而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5 讲 麻黄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太阳伤寒麻黄汤的适应证(8)
伤寒论 第234条诸家解说
《伤寒论》葛根汤证和葛根加半夏汤证的应用——郝万山
​郝讲伤寒论第十五讲 麻黄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蔡长福六经辨证文字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