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7

痉湿病脉证第二/湿病/防己黄芪汤证(风湿表气虚证)

   下面讲第22条,防己黄芪汤证,仍然讲的是风湿,这一类就是属于表虚证了。

《金匮要略》“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 (一两一分,去芦) 上 麻豆大,每抄五钱七,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
   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
   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 ”

   防己黄芪汤这张方子,以方测证也能看出来,是个表虚证,为什么呢?因为有黄芪在里面。

   那么要从条文来分析,
“风湿脉浮”- 对于风湿病来说,出现的脉浮,仍然是主表、主风邪、湿邪相合,风邪也主脉浮。

“身重”- 是湿盛的表现,一个是体现风湿之邪在表,犯表,第二,风邪为重,也是脉浮。身重就是湿证。

“汗出恶风”- 是表气虚和是表阳虚?
   现在有关《金匮》的讲义,编写的有的就写表气虚,有的写表阳虚。我们的五版《讲义》在第二篇本条,治疗风湿说是表气虚,到了第十四篇讲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后边加了一句,“腹痛加芍药”都是来说表气虚。
   表气虚是卫阳不固,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表气虚腠理疏松,所以,它卫气不固,所以就汗出、多汗。

   在治法上,
“防己黄芪汤”- 它所体现的就是益气固表,祛风除湿。
   这个功效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首先说,
* 黄芪和白术,它两配伍,就是达到益气固表的作用。
   特别是生黄芪走表,能固表,能够益气,白术也是健脾益气的,所以它两个都是属于,甘温补脾的药物。生黄芪走表,炙黄芪补中。所以生黄芪走表,配合白术,正好是解决风湿在表的这种表虚。

* 白术和防己合起来,是祛风除湿的作用。
   也就是说白术配黄芪益气固表,白术配防己,祛风除湿。

* 而甘草配姜、枣,调和营卫。
   总起来这个方剂的功效,叫做“益气固表,祛风除湿”。

   下面讲它方后注中的加减法。

   关于用量就按照《伤寒论》它所讲的,汉代的那个度量衡,以及宋代的变化,现在所不一样的地方,我不知道北京地区是怎么样,我们东北那里,就是一钱是5克。是按照十两制的进位,南方就按十六辆制,它那就是3克一钱。

   这里要注意的地方是它这个“方有注”里面,讲了几个加减法,

“喘者加麻黄半两”- 这显而易见,取 *麻黄的平喘作用,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
* 芍药能通血痹,而且原方里面有甘草,
* 芍药配甘草,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这个地方要解决疼痛的问题,所以他加芍药,而且,对胃中不和,何时能够缓急,对关节也能缓急止痛。

“气上冲加桂枝三分”- 这就是第一次看到加桂枝的作用,现在是取
* 桂枝加桂,的那种降逆平冲作用,治疗冲气上逆。只有
* 五苓散用倍用桂枝,是为了化气解表。
   这都是张仲景的专药,用其特效。

“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细辛的作用是辛温发散,咱们有好长一段时间,好像是前面两次的《讲义》,还有《中药学》里面把细辛放在辛温解表药里讲,后来又把细辛放到温里药里,讲辛温解表药的时候又得说细辛也有辛温解表的作用。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
   那就是说作为细辛,它作为辛温的作用,是一种发散解表的作用,作为温里药,它对于在阴经之里的寒邪,可以使其达外。这个我深有体会。

   有一个病人,是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他经常外出,有那么一个冬天,他老是说,他小腿里侧疼,你说转筋不是转筋的滋味,但是走起路来,那个地方发紧,疼,怎么办好。
   我给他调理,用的那些方子,都是治疗他神经系统的失眠,睡眠不好,在这个方子里头,我加了细辛5克,加刺五加20克,灵芝20克,就是在扶正的过程中,我用了一些偏温的药,但是都是比较平淡的,平和的,唯独细辛不过钱,就给他加5克,同时我还用了川牛膝,使它引药下行,还用了点木瓜。真是没想到,他这个证,就是一次方,服用后,他说,真就不疼了。到了现在他再来找我,都是因为吃中药有效,他有时候是咨询,有的时候来说说近况。

   就是这个细辛我用在这个人身上,我觉得它就有一种作用,能使在阴经之里的阴邪、寒邪可以达外,当时他比划的那个情况,我就想到是不是足少阳肾经呢?所以我就用了细辛,配了川牛膝,引药下行活血,另外还有木瓜,它可以使他那个“筋急”症得到缓解,我为什么没有用薏米呢?我看他好像是一个慢性的虚证,我就没有用偏寒的薏米,而用调解神经的,给他增加安定的作用,刺五加20克,灵芝20克,五味子用了一点,结果神经系统比较稳定。腿部的这种是异样感觉,还是我辩的在阴经之里的寒邪,得以达外,就有效了, 整个方子就是温中有通和散的作用。

   这是加减法中几个药物的作用,我给大家说了。

   方后注的反应,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 这就证明它这个风湿之邪,开始在服药以后,向下排出,这证明防己黄芪汤的原义,还是一个利小便的方子,从腰以下,要从膀胱走出。

“如虫行皮中”- 是药物起效的标志,不是说给治坏了,证明是张仲景临床的真实记录。他确实用了这个方以后,也询问了病人服药以后的反应如何,他把它记录下来,而且还把这个“虫行皮中”的范围明确在腰间。

   另外,
“腰以下如冰”- 因为它是湿邪,为阴邪。病人有一种凉洼洼的感觉,到不一定象冰块在那么冰凉,因为是湿为阴邪,发凉,这证明了湿邪开始向下行,而其要排出的样子。

   他告诉你在护理上应该注意,
“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 应该让病人坐在被子上,用一个被子把腰这块围起来,来给他护理一下,另外,也取其微汗,这实际上防己黄芪汤按照这样的服法和护理的办法,是汗利并行,也就是表里俱治。
   防己黄芪汤这作用,很值得推荐应用,这仍然是符合“微发其汗”的原则。尽管原方是“利小便”的一个方子,但是你在护理上,给他围上被子,给他取微汗,既能利小便,也能够微发汗,使风湿俱解。

   这个方子我觉得治疗风湿痹证毫无疑问,但是
* 一定得针对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的表虚证。要益气固表,同时祛风湿。
* 第二,对于风水,也得属于表虚证,“异病同治”,必须得证候相同,是因为病机相同,病机相同都属于表虚。

   这个时候,特别是慢性肾炎,如果是尿蛋白不容易去除,这当然配合着尿常规的检查,这个防己黄芪汤,就有利水消肿的作用,黄芪还能够帮助尿蛋白去除。  
​   特别是,我觉得有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拿激素搞的小胖脸,满月脸,激素有不能马上撤下来,这时候防己黄芪汤加上收敛的药物,又能补肾的药物,如金樱子、芡实、山药,往往对于改善他的尿化验单有一定疗效,另外,从激素的慢慢撤除,保证小孩的正气来复,很有意义。
   防己黄芪汤尽管是放在《湿病篇》里,但是不要忘了,他也提示了能够治疗风水的表虚证。因此这张方子再略加一些药,补肾的,有收敛作用的这方面的药,也就是说蛋白也好,那是精微物质呀,不要让它从尿里排泄太多了,怎么办呢?芡实,金樱子,补肾有能够固摄,山药也能对肺、脾、肾的阴阳,全有平补作用,所以山药对小孩来说一定要用。

   还想说的是,请大家看它的这药量,写的参差不齐,防己是一两,甘草是炒的,半两,白术七钱办,黄芪一两一分。
  《讲义》的[校勘]里,向大家推荐了《千金》卷八“风痹门”,“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方”为

​“汉防己四两,甘草二两,黄芪五两,生姜、白术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右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了坐被中,欲解如虫行皮中,卧取汗”

​   写非常简明,也是他这个原方方后注的主要意思,这是在整个《金匮》参考书里面,是五十年代咱们北京的中医研究院写的一个小册子,把这个《千金》孙思邈的看法写了进去,他认定这个药量,更切合我们当今的临床,实用性更强,我觉得可以借鉴,关于防己黄芪汤就讲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4讲:第二篇:湿病证治(1)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一)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湿家
金匮诵读26丨防己黄芪汤
经方揭秘转治下肢浮肿、膝关疼痛的防已黄芪汤的使用手册
湿病(10)
【金匮要略】第二章第22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