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学习笔记14

总论/第二章方剂与治法/常用治法/清法

   下面讨论一个清法。

   清法的定义(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这里用的
* 清热,当然是泛指的清法,都是清热。
* 泻火,“火为热之极”,火热。
  温、热、火、本属同类,程度不同。火,都有上炎之势这个特点。
* 解毒是指的热毒。
   热毒它又特有所指,我们后面会要谈到,什么叫热毒。
​* 凉血是指的在血分。
   我们清热泻火这种提法,一般泛指气分为多,到血分,那涉及到清血分之热,称为凉血。
   所以这个作用,四个词不同类,概念上有区别,这样来清除里热之邪,这一类治法叫清法。
   那就是热之邪清除当中具体作用,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不同。

   当然这个毒的问题,一般来说热毒,开始会涉及到血分嘛,但是对那专指凉血有区别。
​   凉血,血分有热,而血分有热造成
* 迫血妄行的出血,
* 或者血热相结,瘀血、蓄血。瘀血、蓄血证,
* 或者呢,血热涉及到“脉为血府,血舍神”哎,心神,所以有很多热证中的心神病变,也涉及到血分,这是一般的特点。

   那我们对里热证,中医传统的很多提法要大致的有个区别,往往看到不同的名词,可以要理解它的一个含义。

   中医对于热的问题,提法很复杂,这里用这个说法,那里用那个说法,你想要完全给它规范,很难,因为小生产形式形成的内容,历代医家并没有在一起,看过一个什么规定的文件,或者商量过,但是在各自理解过程当中,他们有很多共性,共性逐渐地归纳出来。

   你比如热证,有实热证、虚热证两大类。实热证里面的提法有一些常见提法,这里我列了一些,有的时候我们称为经热,比如阳明经热、肝经有热,经热,经络的经,这个热一般称为散漫之热,而中医这个热,并不是光是指体温的变化了,包括体温变化,也包括了临床症状表现中间,性是属热的、热象。

   那作为提到经热,
* 经热,一般这种热象涉及范围较广。
   经热,比如我们说肝经有热,从开始胁肋灼痛,一直到上面,伴随头痛、目赤,肝胆为一个系统,到咽干口苦,经络循行和脏腑所主系统,上面广泛存在的热象,一般称为经热了。
   又比如讲阳明经热,那指的阳明主肌肉,那整个肌肉这个层次的较高的发热,象白虎汤证。阳明经热,它涉及范围,全身性发热,这个层次不在表,而在里,开始里热,气分之热,具体讲肌热,所以用石膏可以解肌透热,解肌清热又有辛透的特点,辛甘大寒的了。

* 郁热 一般的提出来,比如热郁胸膈、热郁肝胆、热郁胃肠,局部的。
   它往往一般都不以体温升高为特征,而以热象为根据了,临床表现热象为根据,而且范围来说,比较清晰,不是很广泛,蓄聚在局部的。
   当然历来用这些名词,它也没有严格的界定。那有的郁热兼有一部分经热,但是它往往主要是指的郁热,有比较明确地,蓄聚在哪个局部为主的。
​   胃中经热,这是郁热,清胃散证,牙痛,化火上攻,又循经上炎,郁热、经热可以结合,但是它的根源,郁热是胃里边的经热,热郁在胃是根源,然后循经上炎是由它的继发,这个郁热一般是有蓄聚之热的含义。

* 热毒,这个很复杂,所以现在这个名词是开始泛化了,甚至于滥用。
   你看,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新药一出来,上面写着什么“清热解毒,消炎抗菌”。
   我想我说这个是中医写的还是西医写的?但是上面是中药,三类新药。
   清热解毒就等于消炎抗菌吗?
   我听说我们有的还是讲《方剂学》的老师,在黑板上写道清热解毒消炎这些,跟清热的关系了,他说你看那个“炎”是两个火的,一个火都热了,两个火多热呢。我说那成了拆字先生了,对吗。
   所以热毒有它特异、特指,中医的名称。一般来讲,大家注意一些古书,用到热毒,有两种情况,你不要说一有热,你就清热解毒,这个是泛指,清热解毒药滥用对人体有害的,苦寒的,伤脾胃,苦燥伤阴、伤阳,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它一下子很难出人命的,苦寒清热解毒里多是黄连,我看不容易吃出问题。

  * 热毒,是热邪搏结血气,腐败血肉,使局部产生红肿热痛,甚至于产生脓血的现象,称之为热毒。

   从机理是热毒啊,是热邪搏结气血,甚至于腐败血肉,使局部产生红肿热痛,甚至与产生脓血的现象,是热毒。这是被称之为热毒的。

* 比方讲,外科的阳证疮疡肿毒,大家知道这都是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所以,以清热解毒为主的金银花,是疮家之圣药。
* 另外比如讲,遇到咽喉肿痛,即使是外感风热,风温初起,出现咽喉红肿疼痛,我们现在一看咽部充血、红肿、疼痛,这是个局部产生红肿疼痛,甚至于产生脓血,那在这类方当中,都是配清热解毒。
* 再比如说,不管是热毒痢,或者湿热痢,痢疾的基本特点,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而是根据它涉及血分的多少,具体来讲,赤白相间、还是赤多百少,脓血之中,血涉及程度的多少,来判断它涉及血分的深浅和热毒的轻重,那这个痢疾都要配清热解毒药,所以这是热毒的第一个方面的概念。

   你要将来给学生讲这方里这个药,作用是清热解毒,你要看看符合这个标准吗,并不是发热一高就清热解毒,那你说白虎汤证发热不高吗,大热的吗,它里边比较单纯的白虎汤证,竹叶石膏汤证,这类单纯的这种热在气分,还没有涉及热毒。往往邪入里化热了,有卫分到气分化热了,或者太阳到阳明啊。

   这个第二类,热毒概念是
* 热陷心包,也就是说热邪伤及心神,轻则烦躁,出现明显心烦了,那热毒开始伤心神了,轻的可以出现心烦躁扰。
   重的话,两类情况,
& 一类影响心神,导致神志病变。
   比如说,痰火扰心,我们要清热解毒,既要清热化痰、涤痰、坠痰,象礞石滚痰丸一类里头有要针对痰来,同时要就是清热解毒。
&  痰火扰心证,涉及心神病变比较重,还有神志昏迷,你看我们那些凉开法,三宝,都有清热解毒。

   特别解血分热毒,涉及到什么?
   热邪伤及心神,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神病变,轻则心烦躁扰,重则痰火扰心的癫狂,甚至于昏迷,这一类要配清热解毒,那就跟热毒有关。

   热毒有它所指。现在我觉得清热解毒这个话很好记,说惯了,到处都在说,包括看报纸清热解毒可以随便说。

   第四个名词概念是热结。

   热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那是指的整个热,和具体的各类病理产物的相结。
   那各类病理产物化热,或者热邪和它们相结,都成一个热结证,这个是广义的。
* 狭义热结的含义,我们一般是指的胃肠的热实互结,这叫热实互结,是狭义的。而其它的病理产物和热相结,包括瘀热互结、痰热互结、水热互结等等,那是狭义的。
   因为在方剂这个课是个桥梁课,既用原有的中基、中诊、中药的知识,又要为后面的临床各科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涉及到我们方中间很多,它古代运用当中记录下来的主治,古人很多对病机分析的理论原文,不可避免会遇到这些,以往教材里有很多地方,比如用原著的一句话来代替主治,现代只是要求,尽可能都不要用原文一句话。
如:四逆散“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过去一句话就完了。
   那你这是在讲《伤寒论》,你还是在讲《方剂学》呢?
   大家学习《方剂学》,从《伤寒论》开始,包括后世的运用规律,不光是这一个,一个时期,你要把它整理。

   你一学到,比如说,桑菊饮,太阴风温,风热犯肺,风温犯肺了,“太阴风温,但咳嗽不身热”就这么简单,这是原文。
   你不是学《瘟病学》,方剂学的任务是从原著包括以后,甚至于结合到现代,它的一些规律性。
   所以,你不能够讲广义跟原文,你在《方剂学》阶段你都讲完了,“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这些原文如果都讲完了,咱们《伤寒论》老师讲什么呢?所以有很多的重复,所以这类要有一定的整理变化了,所以我们这里把实热证候整理一下,很多将来看到这个教材里边,虽然减少了原有的象附方里,原文的还是有了。
​   对这概念清晰,你这清法针对的是什么,我针对的郁热还是针对经热,那我这清法用来清热解毒是针对的什么?它有一些共性啊,那样为临床各科奠定一定的基础,除了实热之外,还有虚热,所以,这在我们分类里边,就形成了这样一些分类了,五大类。

* 清气分热
* 清营凉血
   这个系统属于卫气营血病机,和卫气营血治法体系的,尽管有一些方或者法,很多都可以兼跨,白虎汤在伤寒用于热在阳明,阳明经热,阳明系统的散漫之热,区别于承气汤阳明系统的热蓄积在胃肠,胃肠热实互结,这是有区别的,但是它整个的从这个体系安排的,卫气营血病机体系和治法为重点的。

* 清热解毒
   是选择了一些以清热解毒功效为主的这类方剂,各个方面选择了一些,包括基础方、常用方。

* 清脏腑热
   是针对脏腑病机和脏腑治法体系,选择各脏腑热证治法当中,有代表性的一些方。

* 虚热,要照顾到清虚热的一部分方。

   那我们当然作为《方剂学》总含量就那么多方,所以总能选一些代表性的方,古代方子很多,通过这一代表性方的学习,掌握它的一些治法,所以分五类,前四类它是属于实热证为主的治法。后一类是虚热证。

   所以了解了前面讲的热型的,这个里热证主要的这种名词类型,对后面理解这些分类有一定好处。

   但要说明一点,后面相应的清热剂,不可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所以很多是放到后面去了,包括比如瘀热互结、痰热互结、水热互结,分别在理血剂、祛痰剂和祛湿剂。
   祛湿剂里面有祛除湿热的清热祛湿;祛痰剂里边有清热化痰;瘀热互结在理血剂里边有,包括象桃核承气汤之类,作为代表,所以分类是这样几类了。

   在运用当中注意有两点:
* 第一个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
   因为这个清热剂滥用,不大容易在近期看出它的直接影响,最多苦寒的乱吃拉肚子,但病人也弄不清,我究竟这两天是吃东西吃坏了,还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人不能不吃东西,所以要注意滥用容易伤正气,不可滥用,要顾护正气。
* 另外,注意“真寒假热”证。
   真寒假热证,这个就涉及到本身是属于阳虚阴盛到一定程度,可以产生虚阳外越、或者阴盛格阳,戴阳等等这类假热现象的出现,这个时候本来阳气就剩了一点点,你再给他去清热,那火也就浇灭了。

   当然这个是首先辩证当中要把握的。清热剂,在适用的泛化,现代这方面很突出。我们也分析过了,比如说,补气的、温阳的、清热的,养阴的这四大类常用药当中,
* 第一位容易吃出问题的是温阳的。
   辩证不准确的话,附子、干姜这一上去很快病人就轻则咽干口燥,重则鼻子出血,这一开始就来了。
   多喝人参、黄芪之类的,如果辩证的不太准确,有出入,它的反应有的时候也还比较快,常见,不象姜桂附那么快就是了。
   所以补气温阳的偏温的药,如果你辩证错了,滥用的话,临床反应的比较明显。
* 养阴、清热的不容易,养阴的吃得肚子胀,清热的吃得拉肚子。并不容易觉得是这药造成的,而且反应都不剧烈。

   我那时候带的进修生,在临床上看病的时候,他们有时会统计,说你开的方,怎么伤寒方占了百分之七十呢?我说我可不是偏重于经方派,讲方剂,经方、时方兼收并蓄的,从我讲到经方派的特点和时方派的特点的时候,也反应出来的是一视同仁,各有它的特点,各有它适应症。
   而最有他们统计出来的是有这个道理,数字差不多,是开大好像伤寒方很多啊,后来我想了想,注意那病,那我说可能有这样一个现象,因为作为成都,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在西部,还是个中心了,所以很多地方的人,四川省人口又多,从基层到县里边,到地区,到省里来看病,一路上到达你省里的,比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来的话,一路都不是你开始第一次看病,外地来很多人,他光是个感冒,光是吃东西吃坏了,不会跑那么远来,都经过一个反复治疗,反复治疗过程当中,病人在往前走,从基层走到省里的话,应该吃清热药的、应该吃养阴药的,都先后转回去了,剩下用温阳补气药这一类方子的,掌握都难一些,在下面吃的几率少一些,到最后自然选择,剩了筛选到上面大的医院里,那他就出现这种现象,这是我一种想法。
   但是不是说清热的、养阴的不用,也是很多有了,但是突出这个方面,有些久病之后往往这个方面,用的相对多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八法-清法、温法
中药学知识|考点(8)清热类中药.小结
金蝉:《复习•治病毒性心肌炎》
牙 疳
​中医内服急救八法:
治疗肿瘤常用中草药配伍—药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