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09
《灵枢. 百病始生》节选 第三段(病气传变及其机理)【临证指要】

【临证指要】
1. 邪气所伤部位不同,症状表现各异
   邪气侵犯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症状。当然在本段也讲了,关于一些机理的问题,
 @ 侵犯到皮毛就毛发竖直,皮肤疼痛,
 @ 侵入到经脉就出现肢节痛,腰脊强,
 @ 冲脉就可以引起身重疼痛,
 @ 若到肠胃之中,就出现贲响腹胀、飧泻不化,或者是溏出糜,
 @ 如果出外到募原,与血脉相凝集,就可以出现积块病。

   而且教材还举例,比如疼痛一证,病邪相同,均为寒邪。
 @ 寒邪客于厥阴之脉,就表现为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
 @ 寒邪客于背俞之脉,就可以出现心与背相引而痛。
 @ 寒邪客于阴股,就可以出现少腹与阴股相引而痛。
   所以辨证不仅要辨明病因,还需要辨明病位。这是又举一些有关的,病位与症状的关系问题。 

2. 邪气流连,日久转化的问题
   病邪稽留,随着人体阴阳盛衰的不同情况,而发生转化,本段涉及到了一点,涉及到哪儿?
   比如说邪气传入到肠胃之中的话,
 @ 有“多寒则肠鸣飧泻,食不化,
 @ 多热则溏出糜”。
   这个寒与热,不见得是外邪寒(热),如果感受外寒的话,就肠鸣飧泻;感受到外热的话,就溏出糜。这不见得。
   这主要是讲邪气侵犯到人体之后,它可以转化,邪气性质可以发生转化,或者发生变化。怎么变化来的?
   还是根据病人个体的情况。
   除了邪气之外,转化本身还是根据病人的个体的情况,主要是体质的情况。这个体质的情况,最常见的还是阳盛体质,还是阴盛体质的问题。
 @ 如果这个病人是个阳盛的体质,那么即使感受寒邪,它很可能就转化成热,到体内过一段时间就变成热邪了。
 @ 如果这个病人是个阴寒的体质,即使是感受的热邪,邪气也可以变成阴寒。当然感受寒湿之邪,它就更是寒湿了。
   所以这个“多寒则肠鸣飧泻,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这里含有一个邪气到体内,发生性质改变的问题。
   所以,此多热、多寒明显是指的阴阳偏盛的不同体质,
 @ 阳盛之质则病化为热,大便稀薄,糜烂而且臭秽,属于热邪之类。
 @ 阴盛阳虚的体质,则病从寒化,表现为完榖不化的飧泻,伴有肠鸣腹胀,属脾肾阳虚,健运乏力。
   故病邪虽同,因患者体质不同,其证可迥异,此对医家临证时不可不察!
   所以我一开始在讲病因这一章的时候,就提到病因的相对性的问题。这个病因到体内之后,它是和人体有关的。甚至于随着人体的体质,它的性质可以发生改变的。这个是个很重要的观点。也是中医理论的一个特点。
   中医是不是针对病因治,当然是针对病因治,但是中医所说的针对病因,有的是那直接致病的因子,有的就是根据症状分析出来的。它是热,它是寒,它是风,是根据症状分析出来的。那个病因就和真实的那个直接致病因子,不完全是一回事。这在临床很多见的。

3. 疾病的传变过程的问题
   同时在的一段当中,刚才我提出来过,就是疾病的传变过程的问题。 
   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它在肠胃之中,然后可以传到肠胃之外。这是我们一般讲基础理论的时候,甚至于讲《内经》的时候,这种情况也不多。那好像传入到腑,就该传入脏,不会别的传吗?不可能的。
   这里就提出来,从腑传到外。只有从腑传到外,有的时候病才可以治,特别有些外感性的疾病到体内深入了,后世有些治法,就是慢慢的从营分透血,从血透气, 从气给它透出来。它要不能够外出,这怎么治得了。所以它本身得有这种趋向,有这种趋势。我们医生才可以借助药物的力量,针灸的力量等等治疗措施,引导这些邪气从里可以排出来。
   不是说它(邪)只能从表入里。就不能从里出表了,不是那样的。所以这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看着很简单,从肠胃之外又到募原出来了。就是这样,事实是有这种现象存在,我们医生才可以根据这种客观存在,采取措施,也是一种相应的来说,叫做因势利导的方式,才可以把邪气从里排出去。不然你就没办法了,它只能向里。
   所以在临证的时候,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不要死死的认为邪气就是要从表传里的。这点,虽然是一句话,但是从含义上去理解是很值得重视的。

   那要不过去在治疗麻疹时,现在麻疹很少见了。治法当中不还有个透疹吗?把它从里给它透出来,透就是往外透啊!因为它具备这样一种情况,你才可以透出来,引导它让它透出来了,别再往里去了。给它创造一个向外出的这样一个道路。

   确有这种情况,有些看似很难治的病,确实病在于里,但是就从里治,不见得效果就很好的时候,应该想办法给它往外透一透。或者说经过什么办法,让邪气往外出一下。不要说邪在里,我就使劲治里。除了解毒,就攻下,就活血,就化瘀,不见得就对。
   还有没有办法呢?
   应该思考。
   所以这是一个理。而且这个理论问题,后世有应用的。有把里邪让它引到募原。从募原再给它引出来的,有这种治疗措施。这不都是从《内经》的理论当中,体现出来的吗。
   这个问题好像是,起码在我们学习中医的过程当中,从老师课堂上,讲得是很不够的一个问题。因此在一些初学中医的医生,或者同学们的脑子里头,印象不是很深的问题。所以值得强调,提请重视。
   这是第三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1
第41 讲
第03 讲 《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
论外感热病辨体质与辨证的关系
伤寒学习笔记
中医理论—基础理论—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