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组件封损
近十年来,在业内同行的努力下,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一路上升,由本世纪最初几年的15%到现在的接近20%,越来越接近单结晶体硅电池的理想计算效率。但是在将光伏电池组装成光伏组件时,由于光路的损耗、面积的损耗、以及串联电阻的损耗,往往使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低于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为了达到让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接近甚至超过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除了减少由于封装引起的各种损耗外,还应当在封装过程中设法增加电池接收到的有效光能。

  从背板材料上考虑,使组件背板不仅承担对电池和环境的有效防护和隔离的功能,而且为增加电池有效接收光辐射做出贡献,从而达到最终提高光伏组件可靠性、增加电功率输出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分析一下光伏组件封装的功率损失和可能的增益,示意如图1:

  图1 光伏组件封装的能量损失和增益

  图1中,假设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是20%,封装成组件后,首先,由于组件面积大于电池总面积,损失了2个百分点的全面积效率;其次,由于玻璃的透光吸收损失了0.5个百分点;EVA胶膜透光吸收损失0.5个百分点;第三,互联条/汇流引出条的电阻损失1个百分点。总共损失了约4个百分点。

  增益方面,第一,电池经封装后,由玻璃表面膜-玻璃-EVA-电池钝化膜-硅形成一个变折射率的光学系统,这样一个系统可以减少电池表面的光反射,一般越是表面反射率高的电池,这个增益越显著。目前常规工艺的晶体硅电池,这个增益可达到1.5个百分点;

  图2 光伏组件的光路系统有助于降低总反射率

  第二,背板的反射率也有助于增加电池的光吸收,来不及吸收便透过电池的长波红光和近红外光经背板反射会再次进入电池激发载流子。电池片间隙处的入射光也会再次经反射进入电池,这一块大约增加了1个百分点的效率。

  这样算下来,20%的光伏电池到这儿为止,大概光伏组件的效率就剩17.5%了。要增加光伏组件的电能输出,就应该减少封装损失,增加封装增益。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把以上几个环节做好,该减少的减少,能提升的提升,光伏组件的效率就能达到17.5%以上。

  但是,要想使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过电池的转换效率,光靠挖掘以上潜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借助于光裁减技术。所谓光裁减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长波光的上转换技术和短波光的下转换技术。把个技术做好了,再把其他的技术做好了,则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就完全有可能超过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讨论如下。

  一、减少光伏组件的非活性面积

  光伏电池在组件中封装时预留的间隙主要是考虑带电元件与导体间的爬电距离要求和工艺实现的要求。工艺实现要求留出电池片互联条上下穿过的间隙,不使电池片间直接短路,不使有一定截面积的互联条在电池边缘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为了使互联条不在电池的边缘产生附加应力,电池片间一般要留2-3mm的间隙;爬电距离则是电气法规的要求留出的。

  现在大家都在做1500V系统电压的光伏组件,而且经过论证,说明1500V系统电压的光伏电站,特别是大型荒漠电站,比1000V系统电压的光伏电站要节省好多材料费用和安装费用,提高变电系统的传输、转换效率,经济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系统电压的提高对光伏组件的爬电距离的要求也明显提高了。

  1000V系统电压的光伏组件,设计爬电距离是8.4mm乘一个安全系数,一般要求是15mm-16mm。如果是1500V系统电压的组件,这个距离就是25mm。这个距离的增大,必然减小光伏组件的非活性(也就是不发电的)面积,降低组件了的光电转换效率。

  正在讨论中的UL/TUV标准(图3)中,给出了减小这一距离的必要条件,这就是组件的聚合物背板要具有更高级别的CTI测试值,获得更高的IPT值。大家知道,一般的聚合物手册中或聚合物薄膜供应商给出的PE、PO、PVDF、PET等材料的CTI值不超过400V。明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为是自己生产的背板内层PO/PE膜,可以通过调整配方和工艺达到提高背板CTI值的目的,公司1500V系统电压光伏组件背板,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最高级别的600VCTI测试,为希望通过开发1500V系统电压光伏组件,获得1500V光伏系统高效、高可靠、低成本的优点,又不想增加光伏组件尺寸、不希望降低光伏组件效率的的光伏组件生产商提供了一个选项(图3)。

  图3 讨论中的UL/TUV的标准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个讨论中的标准也是存在明显不足的。标准的出发点认为认为EVA不属于绝缘材料,于是,这个间隙是按照空气介质计算出来的。这显然不够合理,再怎么说,我们也不能把EVA看成空气啊!空气的电离导电和EVA材料由于分解带来的体电阻率降低漏电流增大的导电机理有着本质的不同。假如真是空气的话,实际上那就不是爬电距离的问题了,在湿绝缘测试中整个就是一个漏电的问题,无法通过湿绝缘漏电测试。因此这个规定不够科学,应该改进。

  由于EVA材料的易水解性,不作为绝缘材料处理是可以的,但是也不宜当成空气处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更科学的实验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IEC60664-4标准的做法,对光伏组件边缘的EVA设计一个符合使用条件下可能预见的破坏机理的严酷实验。在这个实验条件下,只要EVA的绝缘破坏,实验即不通过。

  减少组件非活性面积的另一个途径是减小电池片间的间距,常规的电池组件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要减小组件内部的串联电阻,必然会增加互联条的截面积,为了减少互联条的遮光面积就要减小互联条的宽度,增加厚度,厚度增加必然使连接应力增加,为了减小这个应力,电池片间的距离就不能太小。

  然而对于全背电极电池(包括IBC电池、MWT电池)而言,由于其正、负电极全部由电池背面引出,配合具有预制电路图形的背板,既有电池片相对准确的定位,又省去了穿上穿下的互联条,所以这个间隙可以做的很小。全背电极电池组件的封装背板见图4。这是我们全背电极电池(IBC、MWT)组件用背板的一个样品局部。该背板具有串联电阻低、背反射率高、透水、透气率低等特点,帮助电池组件提高组装效率。

  图4 全背电极电池组件背板电路(局部)

  二、构建一个好的光学系统

  太阳光谱曲线如图5所示,在这里我们为了描述和计算方便起见,将常见的太阳光的能量谱转换为量子谱,这是因为在现有技术范围内,通常一个能量高于半导体材料带隙宽度的光量子,只能激发出一对电子-空穴对,我们且将这些光子称为有效光子。在一个辐照平面内太阳光所能产生的电流,与该辐照面内阳光的有效光子的数量成正比。图5中光谱曲线和横轴所围成的面积直接与该面积波长范围内的有效光量子数成正比。

  图5 AM1.5太阳光量子谱图

  图6 有效吸收不同波长阳光所需的硅片厚度

  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有效光子激发硅中的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除了有能量的变化外,而且有动量的改变,因此有效吸收入射光所需要的硅片厚度远比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所需的厚度大得多。假设太阳光垂直入射到硅片,则图6表示的是入射光子被有效吸收与所需硅片厚度的关系。其中横坐标表示入射光的波长,纵坐标代表有效吸收该波长的光子所需要的硅晶体的厚度。

  从图中可见,当入射光的波长的波长为1000nm时,需要190μm的有效硅片厚度,当光子的波长为1100nm也就是硅的极限吸收波长时,所需硅片的厚度已经达到4600μm。也就是说为了有效吸收1000nm~1100nm的近红外光,需要的硅片厚度是4.6mm。

  这个厚度对于实际的电池来说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硅材料,另一方面由于硅中载流子寿命(或扩散长度)的限制、硅材料体电阻的限制,用如此之厚的硅片做电池其效率的提高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从图5面积的估算,1000nm~1100nm波段的量子数占阳光中有效量子数的约14.5%,充分利用这个波段的光量子,在提高光伏电池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中占有重要地位。

光伏电池的设计中,已经比较充分地考虑了这一因素的影响,在电池设计中追求“电流垂直走,光线横着行”。比如在电池背面增加光反射的设计结构、改变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路径,使之尽可能增加光线在硅片中的传输距离的设计、尽量使电流传输的方向与电池平面垂直的设计等等。我们在光伏组件的设计中,基本上仍然是沿用这一思路。

  措施1,将层压材料的折射率设计成阶梯渐变类型,使入射光多次折射进入电池,由于光路的折射,形成一个有利于将更大角度入射光导入电池的“光漏斗”,在组件内部形成一种陷光结构,更有效地将斜射光导入电池,同时减少光线逸出,以产生更多的电能(图7)。

  图7 阶梯折射率设计示意

  措施2,在背板表面设计出一些“凹坑”,用以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增加光线在电池中传输路程。

  图8 背板凹坑设计示意

  三、减小电池的内连接和引出连接电阻

  刚才提到的,用于全背电极电池,带有印制电路的光伏背板能做到比传统光伏组件小的多的串联电阻,这是该类型电池背板的一个突出优势(图8)。

  四、光量子增量技术

  1.利用光量子上转换技术可能得到的电能增量

  图9给出的是AM1.5太阳光量子谱曲线。我们用3条垂线将太阳光谱曲线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区域,这4个区域的面积分别用S1、S2、S3和S4表示。区域的面积反映的是波长在这个区间的光量子数目。

  对于晶体硅材料电池,位于区域Ⅰ的光量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单单从能量的角度看,区域Ⅰ的每个光量子具有足以在硅材料中激发2对电子-空穴对的能量;区域Ⅱ的光量子,一个光量子最多可以在硅材料中激发出一对空穴-电子对,多余的能量通过电子驰豫,传递给晶格,转化成热量损失掉;区域Ⅲ、Ⅳ的光量子的能量不足以激发硅材料价带中的电子到导带,通常情况下不能被晶体硅光伏电池利用。

  位于区域Ⅱ的光量子数约占阳光中中量子数的48%,我们暂时不去管它。

  图9 AM1.5量子光谱及分区

  光量子增量技术主要是针对区域Ⅰ、Ⅲ、Ⅳ的光量子,区域Ⅲ、Ⅳ是波长大于1100nm的红外光量子,这部分光量子约占地面阳光的39%。粗略地说,在这个区域,每两个光量子的能量相加大于可能产生一个硅材料可以吸收的光量子。

  将两个以上光量子的能量叠加后激发出一对电子-空穴对的技术通常称作“上转换”技术。所谓上转换技术,就是给波长大于1100nm的红外光光量子创造条件,使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红外光光量子协同激发出波长在550nm-1100nm范围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可以利用的光量子,增加量子产额。图10。

  图10 上转换原理图

  上转换的有多种机理,有些理解起来还比较复杂。形象地说,上转换就相当于给电子或离子搭一把“梯子”,使电子/离子可以借助梯子的“横挡”经过几次激发达到较高的能级。当电子由较高能级直接跃迁至较低能级时,便发射一个较短波长的高能量光子,从而实现光量子的上转换。

  可以充当“梯子”的材料,通常有稀土元素、半导体量子点和有机染料分子;稀土元素的电子结构一般可表示为:[Xe]4f0-145d0-16s2,由于6s、5d电子层的屏蔽作用,4f电子壳层没有发生简并,依然保持分立能级的状态,也就是我们需要的电子激发的能级梯子;半导体量子点由于纳米颗粒的尺度效应而产生一系列分立的能级,也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能级梯子;有机染料分子的相应能级结构则来源于分子共轭体系和分子轨道,通过适当地组合,就能达到多个光量子多次接力激发,使电子激发到较高能级。

  随后随着电子跃迁至较低能级,发射出一个能量较高的光量子,实现光量子的上转换。图10示意了3种最简单的激发原理。一是多次接力激发,将电子激发至较高能级;二是非复合耦合激发,一个电子跃迁时其能量不经过辐射直接激发另一个电子到更高能级;第三是概率雪崩激发,较高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可以经过无辐射耦合激发一个以上的电子到暂稳能级,光也能激发电子到暂稳能级,处于暂稳能级上的电子多了,则吸收辐射跃迁至较高能级的概率也就大了。

  为了“定制”需要转换的光谱带到所需要的光谱带,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能级组合,达到较高的激发效率。

  目前的上转换研究成果,其转换效率还不是太理想,在整个红外段一般只能做到1%左右。这样算下来,晶体硅光伏电池通过上转换技术可以获得的功率输出,即上转换增加功率的比例:

  δ上=k[(S3+S4)/2*0.01]/(S1+S2)=0.32%

  如果考虑地面反射,取k值为1.2。则

  δ上=k[(S3+S4)/2×0.01]/(S1+S2)=1.2×0.32%≈0.38%

  则上转换可能增加的功率输出约为0.38%。

  2.利用光量子下转换技术可能得到的电能增量

  相比光量子能量的上转换,光量子能量下转换比较容易实现。在图9中的区域Ⅰ,该区域的光量子的能量可以将电子或离子激发至较高的能级,如果被激发的电子或离子通过一个暂稳态发生两次跃迁,就有可能发射出两个光量子,这个倍增的光量子就会在光伏电池中产生倍增的电流。因此对光量子下转换的任务是,创造条件使波长小于550nm的一个光量子激发出一个以上的波长在550nm-1100nm范围的光量子,即所谓实现光的下转换。

  光量子下转换的原理图如图11:

  图11 光量子下转换示意图

  图11中,电子激发-跃迁的过程与上转换中电子跃迁的过程相类似。简单地说,下转换的实质就是借助一个能级的“台阶”,使激发到较高能级的电子“分两次”跃迁至较低能级,产生两个光量子,去激发半导体硅中价带中的电子到导带。从热力学的观点看,能量降低、熵增加的过程总是比较容易进行的,因此,目前下转换的效率比较上转换要高。

  图12 光转换实验测试曲线

  图13 组件效率有可能超过电池的效率

  图12是明冠新材料做的一个实验,在PO膜中添加“1号转光粉”共混成膜,测试PO膜的量子数反光率。曲线形状与电池的量子光谱响应曲线非常相似。曲线中短波段降低的反射率是因为光子被转光剂所吸收,长波段的增加是因为长波光子的增加。

  图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接近1:1,考虑到转光离子发射光的无序性,即有约一半的转换光是检测设备检测不到的,实际的转光粒子数的比值是大于1的,也就是说平均一个短波光的光子激发出了一个以上的长波光子。只要在调整一下转光的频段,便可能得到更多额外的光量子。由实验数据换算,该样品在特征频率处约有3%~4%的光量子参与了转换,得到了约6%的光量子增量。计算一下,包括上转换和下转换,只要我们能净增加3%的光量子数,我们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就会接近甚至超过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子
太阳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是怎么回事?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工作原理
【刘工总结】光伏组件封装材料总结之——电池的特性与设计<br>
谁坚守了光伏发展的初心:谁才能拥有未来!
钙钛矿三大优劣势,解析钙钛矿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好文分享,转自经纬创投 $杭萧钢构(SH60047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