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涂尔干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示
失范理论作为一种早期很有影响的社会学归因理论,它把个人或者群体的越轨行为的主要原因归于社会,是一种环境主义的观点。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是失范理论的代表人物,正确理解其关于社会失范与重建的思想,可能会对处于加速转型时期中的我们有所启迪。
  一、涂尔干的失范理论基本内容
  涂尔干的社会失范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来阐述:
  (一)失范的涵义
  失范是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最早提出的。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由于分工的细化和局部不恰当而导致社会结构的剧烈改组,同时道德规范的发展又没能及时跟上,导致社会调节发生故障,无法维系人们之间的联系,人们的欲望和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社会失范。在这种失范的状态下,社会上缺乏被普遍认同的规则和道德标准,个人和社会都会陷入混乱。
  (二)社会的重建
  对涂尔干来说,既然现代社会的危机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危机,那么重建社会秩序的主要措施就应该是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建立一种与现代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
  1、职业道德
  涂尔干相信,职业群体不仅可作为联系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桥梁,而且可生成一种规定其成员生活的道德权威:“在职业群体里,我们尤其看到一种道德力量,它遏止了个人利益主义的膨胀,培植了劳动者对团结互助的极大热情,防止了工业和商业关系中强权法则肆意横行。”[1]通过建立各种职业团体和职业伦理,能够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和个人陷入分散无能的境地,从而重建社会的协调一致,即有机团结的状态。
  2、集体道德与个人道德
  在涂尔干后期的思想理论中,为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他寄希望于社会作为集体意识内化于个人。社会作为一种早期所表明的外在强制力的抽象的非人格力量变得具体化。而社会的集体道德能够变成个人道德的可能性在于,每个社会化的个人道德当中都存在二重性,包括内在的个人和内在的社会,不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外在的结构。
  3、公共道德与社会联系
  实施道德的成效亦与社会联系的性质或特性密切相关。公共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来实施的。由于社会舆论没有明确具体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单位的支持,所以它往往难以对当事人形成足够的约束。一般而言,社会联系越是密切和持久,道德实施就越有成效。因为社会联系越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接触越频繁,相互之间形成的对道德义务的共识和期待就越多,其接受并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密切而持久的社会联系本身,也有助于抑制或防止违背道德义务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因而,在强社会联系的环境中,理性的行动者一般都乐于履行其应尽的道德义务。
  二、转型期中国社会失范的理论解释
  从涂尔干的失范理论出发,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传统社会规范破坏殆尽而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建立”的状况。在这种背景下,涂尔干社会秩序重建的思想,对处于加速转型中的中国现代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推进市场化与民主化,加速阶层流动
  长期的集权体制与人治传统导致了严重的权力垄断,加剧了机会不平等,只有进一步推动民主化、法制化,通过分权与制衡来限制、监督权力的行使,通过法制来保障公民权利,我们才能打破权力世袭与垄断。如国有企业的过度膨胀导致资源的垄断,市场的扭曲,严重挤压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阻碍个人创业,造成不公平竞争,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只有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大力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我们才能促进机会均等,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加速阶层流动,实现平等的社会分工。
  2、重新进行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定位
  (1)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市场经济在鼓励追求独立自主和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存在的同时,并不排斥道德人的存在。人不仅要有物质需求,也要有精神需求,否则将在追求物欲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精神无依无托的状态。因此,在构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时,既要肯定人们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引导人们在低层次上形成讲求诚信,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道德规范。同时,也要注意引导人们从容许功利欲求的低层次道德追求向高层次道德追求转变,即向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转变。这种上升过程,其实也就是人超越自我,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来实现。
  (2)培育和完善公民个人品德
  社会规范、职业伦理等等,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否则,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动荡。但是这些对于个人来说,都还是外在的。如果社会个体缺乏规范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规范、职业伦理等等这些外在于个人的东西还很难起作用,甚至等于零。这样社会运行起来就会困难重重,因此,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培育和完善公民个人品德,使外在于个体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的自觉遵守的个人品德,形成人人自觉遵从社会规范,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减少社会运行成本。
  三、结语
  涂尔干致力于解释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和危机,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其理论思想对研究正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是具有绝对的现实意义的。社会失范的控制手段都是社会规范重构的方法与途径,而社会规范必须经过社会成员的理解认同并付诸行动才能实现。因此,只有健全商品市场,完善制度、规范,提高社会和个体的道德意识,才能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在建设一种新的社会整合机制的同时,建设新的化解失范的社会矫治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注释:
  [1][法]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三联书店, 2000,第22页.
  参考文献:
  [1]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敬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3]冯婷.涂尔干论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涂尔干《社会分工论》
【梳理及好文推荐】涂尔干的人性两重性与道德个人主义
西方社会学理论4
秩序重建
涂尔干的职业团体对今天的启示
失范的分工 ——读《社会分工论》之失范的分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