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拮抗松弛术|胸后区

胸椎、腰椎局部解剖

胸背部和腰部肌肉层

背部浅层肌肉⬆️
背部深层肌肉⬆️
胸椎骶髂肌与回旋肌⬆️

附着于上四节胸椎的肌肉

上四节胸椎的肌肉附着⬆️

胸后区压痛点

常见胸后区压痛点

胸后区1-12棘突(后正中线)

治疗指征

胸椎功能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背部正中疼痛和胸椎生理弧度变直。

压痛点定位

后正中线上,在功能障碍节段棘突尖下,可能和棘上韧带、棘间肌、棘肌或胸半棘肌相关。

胸后区1-12正中线压痛点⬆️

治疗体位:(伸展)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床头侧,可将膝部或大腿置于患者身体一侧的床上以增加治疗时的控制和舒适。

2.患者将双上肢悬于床两侧,术者托住患者下颏以支撑头颈,缓慢提起并伸展颈椎和胸椎,直至胸椎功能障碍节段水平。

胸后区3:治疗体位⬆️

3.根据需要采取或不采取极小的侧弯或旋转。

4.当治疗下胸段后正中线上的压痛点,患者的上肢和肩部需向前平伸,术者调整自己大腿的位置,为患者提供需要的伸展幅度。

胸后区9:治疗体位⬆️

5、为避免寰枕关节颈段的过度背伸, 仰卧位操作法可以施加术者的控制力,让患者更舒适。

胸后区1-4:治疗体位⬆️

6.术者施以小幅度微调运动(稍许伸展),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少70%。

胸后区1-9棘突(侧下方)

治疗指征

胸背部功能障碍。

压痛点定位

功能障碍节段偏歪棘突的侧下方。由下到上呈45°按压。

胸后区1-9压痛点⬆️

右侧半棘肌和多裂肌 张力增高可使脊柱节段向右侧侧弯,向左侧旋转,棘突偏向右侧。

治疗体位:(伸展,向远离压痛点方向侧弯和旋转)

胸后区1-4(例:T2压痛点在T2 棘突右下方,棘突偏向右侧)

1.患者仰卧位,并将颈部和上背部悬于床外。

2.术者坐于床头,支撑患者头部,并防止患者寰枕关节和颈部过度背伸。

3.术者伸展患者颈背部至功能障碍节段水平,并通过向远离压痛点方向侧弯和旋转进行微调,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70%。

胸后区2右侧棘突压痛点⬆️

胸后区5-9(例:T6压痛点在T6 棘突右下方,棘突偏向右侧)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站或坐于患者压痛点侧。

2.患者将头和颈转向左侧(压痛点的对侧)。

3.患者的右上肢/肩(压痛点侧)屈曲,置于头侧放松,左上肢置于身侧。

4.将患者左肩向后下方牵拉,会造成远离压痛点方向的背伸、旋转和侧弯,以及棘突偏歪。

胸后区6右侧棘突压痛点⬆️

5.术者施以小幅度微调运动(稍许伸展、旋转和侧弯) 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胸后区4-9横突(侧下方)

治疗指征

胸椎功能障碍。

压痛点定位

横突后外侧和胸最长肌、肋提肌、半棘肌、多裂肌及回旋肌相关。

胸后区4-9外侧线压痛点⬆️

治疗体位:(伸展,向远离压痛点方向侧弯,向压痛点方向旋转)

1.患者俯卧位,将头旋向压痛点侧,术者坐于床头。术者将前臂绕过患者压痛点侧腋窝,将手置于后外侧胸壁上。术者用前臂上提患者肩部,向压痛点侧伸展和旋转,并外展肩关节以侧弯躯干。

胸后区6:治疗体位⬆️

2.患者俯卧位,将头旋向压痛点侧,术者站于压痛点对侧床边。将患者躯干向压痛点对侧侧弯,并外展压痛点侧上肢以增加侧弯幅度。将患者左肩向后上方牵拉,使脊柱伸展、向压痛点方向旋转,以及远离压痛点方向侧弯。

胸后区6:治疗体位⬆️

3.因涉及的肌筋膜结构不同,侧弯涉及的各部分组织也大相径庭,包括纤维的方向和功能障碍是否有关节的成分。

4.术者施以小幅度微调运动(稍许伸展、旋转或侧弯),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胸后区10-12棘突(侧下方)

治疗指征

胸背部功能障碍。

压痛点定位

胸后区10-12棘突(侧下方):在功能障碍节段偏歪棘突的侧下方。

胸后区10-12横突: 在功能障碍节段横突后外侧。

胸后区9-12后部和外侧线的压痛点⬆️

治疗体位:

(伸展,骨盆向远离压痛点方向侧弯,向压痛点方向旋转,躯干向远离压痛点方向旋转)

胸后区10-12(例:T11左侧压痛点;T11棘突偏向左侧,旋向右侧)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站在压痛点的任意一侧。将患者的下肢摆放到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疼痛感的体位。因肌筋膜结构不同,侧弯涉及的各部分组织也大相径庭,包括纤维的方向和功能障碍是否有关节的成分。术者抓住患者压痛点侧的骼前上棘,缓慢上提,使骨盆(低节段) 向压痛点侧伸展并旋转,同时使躯干(上节段)旋离压痛点侧。

胸后区11:治疗体位⬆️

胸后区10-12(例:T11右侧压痛点;T11横突旋向右侧)。

2.患者俯卧位,术者站在压痛点的任意一侧。将患者的下肢摆放到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疼痛感的体位。因肌筋膜结构不同,侧弯涉及的各部分组织也大相径庭,包括纤维的方向和功能障碍是否有关节成分。术者抓住患者压痛点对侧的髂前上棘,缓慢提起并向后侧倾斜,使骨盆(低节段)向远离压痛点方向伸展和旋转,同时使躯干(上段位)旋向压痛点侧。

胸后区11:治疗体位⬆️

3.术者施以小幅度微调运动(伸展、旋转或侧弯),直至压痛点完全消失,或尽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减轻7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种疾病常见“反应点”荟萃
背部肌肉手法治疗Ⅱ
中医不传之秘-点穴通气自然整骨复术
拮抗松弛术|下肢区III
腰椎病、腰间盘突出解剖图--骨诊病源歌诀
针灸阳性反应点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