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27 | 老字号“美且有”落幕前的回忆


本篇约4400字,阅读需11分钟





摄于2005年2月,福州下杭路上仅存的一间“美且有”店面

摄于2005年2月,“美且有”依然存在于众多老福州人的记忆中


第一次寻访“美且有”这个老字号是在2005年2月。那时,刚过完春节的福州持续了很长一段的阴雨天气。在春节后寻找一家制造年糖年饼的百年品牌的故事也许不合时宜,人们关于这家曾经在福州糕饼业风靡一时的老店的回忆,就像那绵延阴冷的春雨,能让人联想起些温暖的回忆,但却逃不开沮丧。

 

2005年2月的一个阴冷早晨,福州上杭路汤房巷3号。在那条狭长的巷子里,这栋一进的老屋并不显眼。我们希望能从屋子的主人——当时50岁上下的陈鹤龄那里,打听一些关于福州百年老店“美且有”的信息。


陈鹤龄是“美且有”原来的老板陈德民的长子,早年被过继给了早逝的伯父。这不足原先面积八分之一的屋子是陈家的老宅,陈家的院子曾经从上杭连到下杭,现在陈鹤龄居住的地方不过是以前陈德民跟人家谈生意的客厅。

 

陈鹤龄并不善言,倒是在一旁站着的表弟金瑞林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以前,‘美且有’在台江有家店面,前店后厂,每到过年的时候,门口就会排起长队,都是买年糖年饼的。那时候能吃上年糖年饼才算过年,而且‘美且有’是最出名的。我们小时侯也经常会在店里玩,那礼饼真是香得不得了,礼饼里肥肉的油会一直渗到饼外,加上烘烤时候芝麻的香味,真的很谗人……”说起礼饼,绘声绘色的金瑞林像是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美美地咽了口口水。

 

几天后,我们去了福州上杭路中段一家不足15平米的旧式糕饼店店铺。和那些老式的国营店铺一样,笨重且已起着漆皮的铁架玻璃柜台里分类放着各种旧式包装的点心,中年的女售货员一边照看旁边一台电煮锅里煮着的午饭,一边招呼偶尔进门的顾客。店里的生意并不好,少有路人进门。

 

“好多年不吃‘美且有’的糕点了,想起的都是以前的味道、以前的样子。都不一样了,不行了,拆迁完了就没再好起来……”对比着这家福州糕饼老字号的现今和过往,落寞的不只是当时已经84岁的“美且有”老东家陈德民。



摄于2005年2月,“美且有”的陈家历史在陈德民这一代画上句号


摄于2005年2月,位于汤房巷的陈家老宅


 摄于2005年2月,位于汤房巷的陈家老宅



清朝举人下海经商

 

1881年,福州城双门前,今天的东街口一带,一家面积200多平米的店面开业。这家前店售卖糕点、绍兴酒,后店设工厂的宽敞店面在开业时是否风光,已经找不到任何史实说明,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家店的开业让店主之一的陈鸿昌非常兴奋。

 

陈鸿昌是个举人,这家取名“浙绍美且有”的店是他和有做生意经验的堂弟陈槛泉及槛泉的岳父洪庆云三人集资3000两银元开的。这个清朝的读书人为何会放弃仕途经商,没有人说得清楚。不过,这个读书人的确对糕饼店颇费心思。据说,这家店请的都是技术精巧的老师傅,因为当时的糕饼以浙江绍兴派最为出众,还专门请来一位绍兴籍的吴先生引进浙江嘉湖名点的制作工艺,结合闽式糕点的传统技艺,生产出了不少新品种来。

 

福州做官的大户人家多半都居住在东街背后的三坊七巷,这些人对糕点的品种和质量要求很高,见“美且有”的糕点超凡出众,便在亲朋好友间传告。不久,“美且有”名声大噪。

 

几年后,三个股东商量着如何把生意做大。“浙绍美且有”的第一家分店开在了当时航运通畅、商业繁荣的台江大桥头。不久,选址在台江和仓山之间的中洲的第三家分店也开始营业。此时,“浙绍美且有”已经成了福州城糕饼行业的名牌货。

 

“美且有”的股权转让

 

在“美且有”的发展史上,陈洪昌的意义不只是个创始人。虽然在口耳相传下来的故事里,这个成功转型的清朝商人形象相当模糊,但据其孙子,日后“美且有”的店老板陈德民推算,这个读过书的祖父应该是非常精明的,至少,他能够在他的5个儿子中发掘善于经商的四儿子,并将其培养成生意的接班人。这为日后“美且有”转为陈氏的独资生意,并逐步成为福州糕饼业的老字号做了个铺垫。

 

陈鸿昌的四儿子名陈吟风,他是5个兄弟中唯一继承了父亲精明的商人基因的。因为精于经营管理,年轻时便开始参与店里的经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中,这个很有胆识的年轻人善于抓住机遇,为“美且有”赚了不少钱。

 

“急水捞雨”的功夫让“美且有”获得了不少利润,也让陈吟风赢得了股东们的认可。不久,股东一致推许陈吟风担任三家店铺的总负责人。当时,“美且有”已经有生产工人二三十人,门市工人十多人,记帐、采购、保管等后勤人员七八人,在当时的福州,已经算是规模比较大的糕饼店。

 

只是,此时的“美且有”并未继续早年的快速发展。在陈吟风掌管糕饼店十几年后,因为糕饼生意取利薄,盈利仅仅高于放款息。此时,股东陈槛泉、洪庆云都近暮年,各自的后代也都对做生意不感兴趣,于是有的提出提现款退股,有的提出折股按月取息,陈鸿昌便利用这个机会收购了两人的股份。从此,虽然薄利,但已经名声大振的“美且有”变为陈鸿昌独自经营的企业。

 

不久,陈家兄弟分家,陈鸿昌把所有的家产分成了五份,五个儿子各领一份,“美且有”的股份则全部划到了陈吟风名下。

 

精明的陈家四公子

 

1926年左右,陈鸿昌去世,陈吟风正式接手,成为“美且有”的第二任东家。

 

实际上,在此之前,陈鸿昌已经退居幕后,由儿子陈吟风全权掌管糕饼店的各项事务。据陈吟风的儿子陈德民回忆,陈吟风的商业性格比其祖父更加鲜明,精明、细致、大胆,而且不失谋略。

 

1910年前后,“美且有”的产品大量增加。陈吟风根据历年经营管理的经验,分别选聘专人管理中式糕点、中式糖类、西点生产及店面销售,其堂侄陈鼎藩协助管理,自己则抓全面,同时侧重于绍兴酒、高粱酒的购销业务。

 

此时,“美且有”的糕饼,因为选料考究、工艺细致、检验严格,在福州市及沿海邻县和台湾各地都拥有都一大批消费者。礼饼、雪片稿、猪油炒米则逐渐成了“美且有”的特产。当时,福州流行着这样一个习俗,年轻男女相亲订婚,男方都向“美且有”订购大量礼饼送给女方,分送亲友。有的男方为方便女方亲友选购,干脆直接向“美且有”购买饼票,先收款,以后凭票购买新鲜糕点。这种销售方法对“美且有”而言,与无息贷款无异。

 

“美且有”的另外一批固定消费者是沿海渔民。渔民出海时,经常将捞到的鱼类充当食品,缺乏糖油,而礼饼的原料主要是砂糖和肥肉,对渔民而言,这样的食品起到了调节营养的作用。“美且有”的另一特色糕点“雪片糕”,原料取精选北岭糯米,加工成糕粉后配制而成,肠胃不好的人及老年人都非常喜欢吃。

 

在当时的糕饼行业胜出并不是一件易事。当时,福州同时期创立的糕饼老字号众多,如观我颐、开芳斋、亦丰有、宝来轩等,各家竞争激烈,人员流动亦是常有的事情。在陈吟风接手“美且有”时,店里的浙江糕饼师傅便回了老家。对于一家糕饼店来说,这算是不小的打击,可这似乎并没影响“美且有”的生意。根据史料记载,陈吟风时代,“美且有”在奖金分配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每月按25天计算,定出月工资,并采取双奖双罚的办法,每月超过25天,则每日另发双倍工资。不足25天,按日照扣工资,节日加班生产均按双薪计发,年终时发给年奖。

 

“美且有”的鼎盛期

 

1930年前后被看成是“美且有”家族发展史上鼎盛期。此时,这家糕饼店的自有资金已达五六万元。陈吟风在南台中平路6号建起了一座钢精混泥土的四层楼房,仍然前店后厂,仍然生意兴隆。

 

知道糕饼的利薄,陈吟风此时已经将“美且有”的经营结构做了调整:借糕饼的名声将业务拓展,精工制做白糟带鱼、醉蟹、糟虾、肉松、腊鸭之类的畅销品种,还销售鱼翅、鱼唇、蜜枣等京果品种,并逐渐垄断绍兴酒的福州销售市场。据陈德民回忆,陈吟风长年与浙江绍兴槛湖酒场建立业务关系,销售万润、天润、香复生等名厂产品。在酿造季节,陈吟风便整批预定,分批发运,批售量占到福州城绍兴酒的三分之二以上。“美且有”的绍兴酒除了直接批售给菜馆、酒店外,也有瓶装出售。“美且有”还做高粱酒的生意,从天津同源涌、永和裕两家老字号批进,再在福州批发零售。当年,回春药铺配制“周公百岁酒”所需的高粱酒,也都是向“美且有”进货。

 

据史料记载,1930年间,福州有12家商行看到经营绍兴酒利润丰厚,便纷纷通过宁波代办庄采购杂牌酒,低价出售,一度造成市面价格混乱。为此,福州商会请陈吟风出面,与宁波茂兴行郭国栋牵头,组织“福宁公帮”,选定名牌品种,划一批售价格。由此可见,“美且有”当时在福州食品行业的地位以及陈吟风在福州商业的声望。

 

战乱时期的承袭

 

1935年4月,54岁的陈吟风病逝。这对陈家来说是个突然的打击。

 

当时,陈吟风膝下年仅16岁的长子陈泽民还只是个书生,尚在福州马尾学堂念书。按照子承父业的习俗,也只好立即弃学接手,做了“美且有”的新东家。实际上,对于年少且无任何经商经验的陈泽民来说,接管只是个形式,此时“美且有”的重要事情均由其母亲决定,具体工作则由经营梳子店的伯父陈永庆协助。

 

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店里的年轻人都迁居到了上海,店里人手缺乏,加上政府内迁、商业萧条,“美且有”城内双门前和中洲两分店相继停业,所有业务均由大桥头总店经营。

 

1937年,还未正式管理过“美且有”的陈泽民风湿性心脏病发去世。陈吟风的次子陈德民刚好在上海念完高中,随后便回到福州出任店东,“美且有”经理的职务则由一直帮着打理店里事务的堂兄陈鼎藩担任。

 

此时“美且有”的业务因为战乱一波三折。1941年和1944年,福州两度沦陷,海口封锁,绍兴酒、高粱酒货源中断,“美且有”全靠糕点生意维持30多个员工的生活。1945年9月,抗战胜利,海运恢复,市场繁荣,“美且有”除扩大糕饼生产外,恢复了绍兴酒、高粱酒的购销业务。但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通货膨胀、商业萧条让“美且有”的业务再次一落千丈。期间,年轻的新东家陈德民曾经去过一次香港,本想为“美且有”的产品多开拓一块市场,但因为时刻变化的局势也不了了之。

 

半个世纪的风云起伏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

 

1956年,“美且有”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公私合营名单。观我颐、开芳斋、老大房、亦丰有、宝来轩、南轩村等名厂陆续并入“美且有”,改名为国营福州美且有糕饼厂。陈德民被调入福州市饼干厂。几年后,陈德民进入福建省工商联。“美且有”的陈家历史就此划上句号。

 

1958年,“美且有”进行技术革新,开始使用和面机,以半机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并用电炉烘烤代替木炭烧烤。

 

1986年,在今天的中亭街中段建了一座7层的“美且有商业大厦”,建筑面积77145平米,其中生产用房6668平米,职工生活用房477平米。“美且有”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卫生大为改观,大厦一层至三层为商场,四层为饼干车间,五层为糕点车间,六层为办公室,七层为职工生活福利区。

 

1991年,美且有糕饼厂被中国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1997年,“美且有”被评为福州著名商标。

 

只是,之后的“美且有”未能逃开多数国营厂的颓败趋势。1997年,中亭街改造,“美且有”在搬出这曾经的商业街之后,也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实际上,在此之前,“美且有”的颓势已定。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外面的糕饼冲击很厉害,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美且有’的生意就好做了,原有的体制限制了工厂的发展。看看原来的那些国营食品厂,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关门只是迟早的事”,2005年2月,时任“美且有”负责人的许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情绪低落,“厂子快关了,就等上面的通知。现在只剩下六七个人留守。只是,可惜了这个100多年的老品牌就要这样没了。”


   摄影_庄方


END





看不见的福州


那些看不见的故事,决定了这座看得见的城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几家老字号,陪伴了每个昆明人半辈子 。
百年老字号米时粿,我想你不会错过这家儿时的福州味
广州这条老街几乎都是老字号美食,人均10 很满足!
糕点匠人传承的旧式古风与手艺匠
“老大房”的故事
以前崇明小镇茶食店里的这个小吃,至今惦念它的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