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州古桥图鉴:廊桥之上听风雨,笑看稚童戏溪鱼


'
桥,水梁也。骈木为之者,即为桥。

一座桥,可穿越江河,可沟通两岸,可连结八方。

居住在福州这个多水的城市,自然离不开桥梁。据记载,在清朝以前,福州地区曾有古桥797座,至今仍存400座左右。

古桥下,是潺潺的流水,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古桥上,是熙攘的人群,走过现代与历史。


'

···

河道蜿蜒,水系丰富,是福州的自然;码头林立,桥跨江面,则是福州的风貌。王世懋就曾在《闽部疏》感叹道:「闽中桥梁甲天下」。

桥上石刻,桥下结构,历史风云与民间智慧,就凝聚在方寸之间。弯弯一抹,成为我们生活风景中足够厚重的「彩虹」,足够方便的支撑。

「廊桥之上听风雨,笑看稚童戏溪鱼」,百年前的古桥上,依然有人走过。

让我们走近它们,读读曾经的「小桥流水人家」。

洪山桥在福州城区西口,这是福州南北沟通的重要关口。古时候,闽北的木材、毛竹,都要顺江南下,经过这座洪山桥,才能到达福州的三保、义洲和台江码头,再运往福州城内各货栈、商店。

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

△民国时期的洪山桥

在《闽游滴沥》里,郁达夫细细记下了福州的美食:「洪山桥畔的义心楼,以吃形同比目鱼的贴沙鱼著名;仓前山的快乐林,以吃小盘西洋菜见称,这些当然又是菜馆中的别调。」

据说正德皇帝下江南时,吃了这洪山桥边的红烧贴沙鱼,也连声叫好。


在清末民国初,桥边还有两家洪山桥光饼店:1881年开业的新义兴和稍后开业的源利

那时候,路过洪山桥,满是人间烟火的香味,红烧鱼的鲜香加上光饼的松软,拂面的风都馋人。


如今,洪山古桥已成断桥,仍然伫立在江水之中,诉说着百年的历史。

新桥建成,现代化的大厦林立,我们却依旧能在桥畔寻觅到曾经的那份人情味。


洪山桥畔,新义兴光饼还保留着「洪山桥光饼真好吃」的诚意,桥下水涨水落,食客来来往往,不变的是那份质朴与真心。

多年前,在洪山桥过路的人就喜爱着这一份酥松软糯,光饼物美价廉,既方便又可饱腹,现吃现做,拿到手里还热乎着。


在雨后初晴的下午,坐上公交车到洪山桥,在南岸观景桥看看风景,获得一份开阔和平静,饿了就去寻觅些吃食,不做太多的思考,只是漫游在桥上桥下,做个闲人。

恍然间,生命就这样交付给了纯粹的美好。


吃过饭,再慢悠悠地坐上公交到杨桥中路,就能进入陆庄巷

巷子里藏着一座古桥,和一个家族的往事。


陆庄,是宋朝福州有名的园林庄园,陆庄主人一家三进士,父亲陆宣做过潮州知府,陆蕴、陆藻兄弟俩都做过福州知府,他们购地百亩,兴建园林,留下一方诗情画意。

陆家庄园通往庄外的石桥,就叫做陆庄桥。现在沿着桥走过,会走到西洪小区的后门。


明朝的时候,闽都十才子之一的王偁曾来到这里,他这样记叙陆庄的景致:「萍散山流影,云收月坠天。愿随鸥鹜侣,薄暮宿寒烟。」

绿波倒映着小山与云朵,水鸟结着伴畅游,享受陆庄桥下的安逸与静谧。

观察下桥身,我们能看到「乾隆岁次戊申,立冬吉旦重修」——桥上的石刻记载着它的历史,由于年久受损,这座古桥在清朝时又经居民重修。


桥上的木构亭子,则挂着这样的楹联:「视之不见求之应,听之无声叩有声」。原来,在陆庄桥南,还有「众神把守」。

桥南的佛龛里供奉着如来佛,将军神龛供奉着高将军、马将军、洪将军,高将军为宋代名将,也就是闽剧《斩郑恩》里那位侠肝义胆的高怀德。


走累了,就可以坐在桥上的美人靠,选个舒服的姿势,听身边的人唠着家常,太阳不知在什么时候就落下去了。

千年之前,也曾有宋朝的福州人闲坐于此吧。


根据《闽都记》记载,陆庄桥附近还有陆藻修建的「温泉坊」:「郡人群浴于此,混杂颓废」。

洗完温泉,就到桥上吹吹风,那样的场景,也许正完成了《论语》中令孔子称叹的人生理想:「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千百年前的小桥流水,如今依旧在承载着生活的暖意,和平凡日子里的小小幸运。
我们都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个俗语,在小说《隋唐演义》中,他是一员大将,用一对板斧为武器,性格直爽,脾气火爆。

在传说中,这位将军还在福州修了一座桥,那便是路通桥。


坐公交车到打铁垱,再前行几百米,就可以看到路通桥。

据说,当年这处频发水灾,百姓苦不堪言。程咬金当时身为国公,来到福州察看。

他看到当地居民因水患流离失所,便决定借建桥的机会,来赈济灾民,改善他们的生活。于是便上奏朝廷,要求了一大笔钱,说要建一座桥,这座桥「人立桥头,不见桥尾」。


程咬金修建了这座路通桥后,便将余下的银两都分发给灾民。

《闽杂记》中还提到,福州水患是由「水族五怪」引起的,有五位秀才属「驱瘟之神」,被称为五位灵公。传说当年程咬金建桥时,也多亏了灵公相助才建成路通桥。

这些故事流传在民间,又被编入评话中,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勇猛将军的美好想象。


五一中路,还有一座有故事的「双面」古桥。


它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刘公桥」,一个是「高升桥」。

这座桥一开始叫做刘公桥,是一个叫做刘凤卿的人在康熙年间建造的。据传,他重视教育,热心办学,让乡里孩子读书。刘凤卿的儿子上京赶考,就在这里过河。刘凤卿在榕树下许愿,如果自己的儿子高中进士,就在河上建一座桥。

后来,他的儿子金榜题名,刘凤卿便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修建了这座刘公桥。


后来,刘凤卿的儿子因清正廉明被提拔,做了高官,此为「高升」。

嘉庆年间,这座桥已遭损毁,便又由乡人集资重建,改名为高升桥,以寄托民间出仕为官,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此外,为了纪念刘公这位最初的建桥者,当地居民又在桥北栏板上,补刻了创建者刘凤卿的名字。


三保街河上,有一座彬德桥,始建于明朝,它的故事就包含在它的名字中。

从前,福州是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借着水道,闽江上游的木材被扎成木排,顺流而下,集结在义洲和白马河两岸加工并进行销售。木材商人们便组成了木帮商会「彬社」, 「杉」字和「木」字拼在一起,就是「彬」字。

他们做生意讲究江湖义气,坚信好品行才有好商运,彬社成员们做了许多善事,帮助周边居民救火,将无家可归者义葬……商人重利,也重德行。


彬德桥正是他们这一份善心的历史见证,这座桥始建于明代,清朝光绪年间由彬社筹资重修,方便了周边的交通。

这座古桥凝结着他们的德行,积聚着老福州踏实的江湖气:做好人,行好事,造福他人。


在马尾,有一座千年古桥,它曾见证过时代风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唐朝末期,闽王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就在迥港(现在叫做邢港)上建造了一座通海石桥,便是迥龙桥,从此,这里成为了海外通商的必经之地。

这座桥的重要之处,在于它是通往闽江下游和闽东地区的唯一通道,如果没有这座桥,就无法打通闽东、浙江的陆地通道。


无可取代的位置,便是最好的时代际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迥龙桥见证了无数繁华。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多次驻扎在迥港,想必也曾在这座桥上走过。

坚实的石桥建起,恰似苍龙腾空,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飞跃,商船队伍从闽安码头出发,跨越大洋,战胜风浪,将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运往各国,让全世界体味到中华的魅力。

△当地居民在迥龙桥上游神

南公园正门左侧新港河上的河口万寿桥也曾是风云焦点。

三百年多前,这里是外国使节驻舶地,明清时期,琉球国进贡船均在此处停泊上岸,这座古桥,是中琉关系的重要史迹。


当时,主管福建海外朝贡的太监尚春修建了一座木桥,这座桥将新港的码头、船厂和海外朝贡的管理处、接待处等连通,成为一体。康熙年间,又改建为石桥,便成为今天看到的河口万寿桥的样子。


古桥不远处的琯后街40号,便是我们在《福州老会馆图鉴》中提到的柔远驿,是古琉球国使者和商人住宿安顿的居所。(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文章)


多年来,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在不停地变化,但这些古桥为我们保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走过它们,抚摸桥上的印记,辨认石刻上的内容,也许就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曾经,了解我们所来之处,了解我们将要去往何方。


每一座桥,都通往不同的精彩,都绵延出不同的生活路线。


走过白马,去吃一碗喷香的粉干,配上点卤味,品味专属于福州的好味道。


漫步三通桥,看两岸水乡的情致,咖啡馆和古迹栖居在一起,古老和现代在此交融。



到了晚上,可以去星安河吹吹风,曾经,这里是「三桥渔火」中的一桥,桨声灯影中,浸润着岁月的温柔。


跨越东西,沟通南北,承载历史,缀连美景,这些古桥延伸出的不仅有距离,还有生活的更多种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福州古桥之洪山桥
榕城寻桥记(四)
古浦塘上观古桥
塘桥古韵
2023观桥记(12)∽杨梅老石桥
【“醉”美福清】福建“四大古桥”之一海口龙江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