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减后,谈谈历史上某个疯狂的鸡娃年代
userphoto

2022.07.12 河南

关注
开篇明义,我们只谈历史,真实的历史,既不是历史虚无主义,也不是借古喻今,无脊椎动物请绕路。
然后我们对鸡娃做个定义。孟母三迁叫鸡娃吗?不叫,那叫教育。教育和鸡娃最大的区别在于,鸡娃只是功利性的,拼了命地搞,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全然不管学的东西有没有用,意义在哪里。而教育则是不忘初心,知道为什么去教育孩子(本文的写作方式为首尾呼应,最后结尾还会再次谈及这个概念)。
头悬梁锥刺股那是成人对自己的要求,并非父母拿着锥子猛刺孩子的大腿。而且他们的年代(苏秦和孙敬)也是在隋唐以前,也不存在功利性的问题,是真正的爱好(比如不少妈妈疯狂追剧,不少爸爸拼命游戏,都是真的爱好,哈哈-你别说,在古时候相当一段时间,民间认为读书是不务正业,应该下地干活)。
这时候大家就容易理解了。孟子的年代读书再多也没用,主要是拼爹(两汉及之前的朝代,主要是靠爹,也就是出身,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中正九品,基本都是贵族圈子的游戏,和平民没啥关系)。颜回算是读书人中的楷模了吧,结果最后还是不会挣钱饿死了。所以孟母并不知道孟子长大后能识字、断句会有啥用,只是觉得必须要学习,这样人生才完满。这是教育而不是鸡娃。
所谓的鸡娃,是有了功利性。比如能中科举。科举的兴起,让大家真的看到了读书是真的能换银子的。我们都知道科举始于隋唐。但是实际上尤其是唐朝初中期(隋朝更不谈了,一共才十几年),科举并不是当官的主流通道。主流通道仍然类似于两汉时期的“举孝廉”,靠着推荐去当官的。有人说李白那么有才华(李白在当时也算是小有名气的诗人,这点和杜甫不太一样),却无法中举。实际上李白从未想过靠着中举去当官,他还是想走上层路线。
全唐将近300年,一共才7400多个进士,意味着一年才20几个人。比起我们前文说的明朝一年80几个人,几乎只有三成。白居易有句诗,叫“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那一年才17个进士,最少年的白居易是多大呢?27岁(另一说是29岁,反正差不多了)。而因此孟郊在四十出头的时候中了进士,激动地写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也就不奇怪了。很多人以为这句诗是十几岁少年或二十几岁青年人写的,哈哈。
因此,在唐朝,有2个特点:第一个是中奖率低,大家就不焦虑了(比喻成现在假设我们上海的普高率不再是60%+而是6%,985率不是3%而是万分之三,我估计大家也不焦虑了,反正考不上,哈哈)。第二个特点是,不中进士也能当官(具体文献请参考知网)。比喻成现在就是三校生也能大量做公务员然后迎娶白富美-很多人肯定也不那么鸡了。所以,唐朝肯定不能算最鸡娃的朝代。
我们今天要说的朝代就是唐朝之后的宋朝。宋朝即使加上南宋末期局限于福建广东的几十年(其实即使北宋,疆域也远小于唐朝,也就是说你当官的概率也低。这个很容易理解,三十个省和10个省,哪个有更多的官衔,对不?),也就是300年多一点点。比唐朝的289年并不长多少。但是宋朝有差不多六万多个进士,这个和唐朝的7000多个进士没法比了。中奖率高而且还是唯一的出路,这个就让宋朝的鸡血指数大大上升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著名诗句就出自于北宋年间。这还是民间的,就连官方也是如此定义的,宋真宗赵恒(也就是我们封面的这位)在《励学篇》曾经写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看看,连皇帝都号召大家好好读书,可以挣大钱娶美女。你们还不往前冲?到这里,鸡娃最可怕的时代还没到呢。为啥呢。因为古时候高考没有复读生概念,你一个15岁的小孩子和30岁的白居易、40岁的孟郊在一起还想胜出?你以为各个都是张居正?所以,对于普通小朋友的家长来说,娃能识字就蛮好了,不是千中选一的神童,中奖率太低了。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刺激人的童子科了(也叫童子举)。童子科在唐朝就有。但是唐朝的童子科和宋朝相比有几个不同之处:
唐朝只截止到10岁,宋朝是15岁。
唐朝即使童子科中奖后,也还要去和其他举人一起参加进士考试。这些孩子能考得过30岁的白居易和40岁的孟郊?但是宋朝可以直接被授予进士及第。
唐朝的童子科并无特别优待。而且多次被罢黜,真正实施的时间很少。宋朝的童子科中后期皇帝亲自接待。即使不中奖,能见过皇帝,回家都够吹一辈子牛逼了。
前文说了,唐朝当官不完全靠这个。唐朝也不重文轻武。宋朝这是唯一出路。
这些异同之处就让宋朝的童子举进入疯狂的年代。宋朝的童子举干些啥事情呢?就是背书(不同皇帝规定不同,包括不限于《六经》、《孝经》、《语》、《孟》等经书,有时候还加上写文章等),小孩子记忆力又好,哪位鸡血爸妈不去拼一下呢?
在当年的尤其是北宋年间,家家户户开始猛背书。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神童-只要背书就能做官、挣大钱、娶美女,即使你是996的社畜甚至只是农民工(因为这时候还不分出身的),你会放过你儿子(好像和现在比较像?)?更何况了,中举后还能免徭役(古时候的徭役有多惨,如果你们感兴趣,我可以再写一集,criteria是100个赞或在看)。
宋朝是神童辈出的一个朝代,无论之前的朝代还是之后的朝代都无法比。空前是肯定的,秒杀汉唐。绝后呢,不好说。但是如果没有双减,搞不好海淀帮的神童比例能超过宋朝。但是被某人揭发了海淀帮的团伙作案,以及双减了,目测至少在未来可见的20年内,21世纪前半页的网上神童可能不会超过宋朝了(上海滩也有部分神童父母在宣传,比如原版神童啊,比如某思集训队神童啊等等。只是都是单打独斗,只能圈定少数粉丝。整体影响力和海淀帮不可同日而语)。在整个神童中,被后世比较熟悉的有砸缸的司马光、书法大家黄庭坚、婉约派代表之一的晏殊等。他们都是5、6岁就能经史子集倒背如流的。
有人说到这里,就说神童机制蛮好呀,你看看出了这么多牛人。实际上,这就是我想说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普娃来说,一旦形成如此变态不科学的考察机制,你的娃绝对不是一将,而肯定是万骨(很多网上叫嚣着打仗捐多少钱的伞兵都是这样,他们以为他们是一将,实际上他们就是万骨,问题是这些伞兵容易连累我们也成万骨。如果就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成万骨就好了)。
宋朝的童子举上限是15岁,古时候鸡娃不成功了退路比较单一。15岁鸡不成功了,正好下地干活(1000年后的一句口头禅“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地干活”这就是宋朝童子举的真实写照)。下地干活干两年,就可以结婚然后生三胎了。
于是就产生了大量变态的事情。小孩好动静不下心读书怎么办?要知道小孩好动这是天性。别说小孩子了,家里养猫的都知道,1-4个月甚至半岁左右的小猫都喜欢绕圈抓自己的尾巴,喵星人自己头不晕,我看得都头晕了。小猫不知道那是自己尾巴吗?当然知道,因为它偶尔抓住了也舍不得使劲咬,哈哈。但是你看看2、3岁的猫咪就没有这种抓尾巴的喜剧了。5岁以上的猫基本恨不得天天睡觉晒太阳。和人类是一模一样的。
扯远了,北宋家长对付好动儿童的方法是啥,各位鸡血家长可以考虑看看。就是把孩子放入竹篮子然后吊在树上,竹篮子里面放几本书。这样孩子就只能看书了。根据《避暑录话》的记载,孩子成材率不咋地,苦读到死的孩子要比考中的孩子多得多了(好像我们今天的衡水精神”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还是弱了点?)。这就是我上文说的绝大部分人其实是万骨,大家都自以为自己是一将,呵呵。
这套书是北宋人写作的,可信度极高。大家没事可以去翻看看哈。我是不太相信在如此重文轻武的朝代里,他敢于公然说谎,虽然他那个时候的404大法没那么厉害,但是公然说谎是没有意义的。
到后来,童子科怎么又慢慢式微了呢?因为一开始皇帝以为神童是属于自己积德了,天降祥瑞啊,这些神童不就是凤凰、麒麟么?结果后来神童越来越多,这凤凰慢慢比麻雀还多,就“审美疲劳”了,不再相信他们是天降祥瑞了,哈哈。况且,皇帝对成人的殿试还是真的能看到一些牛人的。问题是天天听小孩背书又算什么鬼,枯燥得要死。于是等到北宋末年的时候,宋哲宗和宋徽宗都开始叫停了。
到了南宋初年的1174年,一个名叫林幼玉的九岁女童,通过了童子举,获得了进士出身,还被封为“孺人”,成为名动一时的女神童(《文献通考》)。但由于儿童只有背诵能力,而缺乏理解与书写能力,其实并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优秀人才,因此宋高宗就曾感叹说:“通过背诵通过考试的神童有很多,但是登科显名的人才,自从朕即位后从来没有见过”。于是索性下了圣旨:弓马娴熟的神童背书,我可以去听听。只会背书的“神童”出门左转别找我了。
以后,宋朝的鸡娃风潮慢慢缓和了,到了南宋中后期,战乱不已,领土不断缩减。大部分人也没心思鸡娃了,活命最要紧。宋朝之后,蒙古人统治华夏,你用脚后跟想想也知道鸡娃风气如何。明清和今天的事情就不适合再讲了。
最后篇末点题,再谈谈鸡娃和教育的区别。双减之后,很多琴棋书画体育的机构逆势涨价甚至一票难求。这就是一个让我无法同意的育儿理念--把孩子的空闲时间给塞满。否则家长心里就不舒服。教育指的是你想让娃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安排相应的课程。这些东西不应该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政策可能更符合80%的主流情况,但是不一定适合你。鸡娃则是别人干啥我就干啥,也不管这个东西是否有用。
所以,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你对孩子的初心是什么?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好好利用《叩心决》去叩问你的内心,这样你才不会感到彷徨。
经原作者同意转发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人仅3岁就高中进士,陪伴太子读书成长,后者登基却从不重用他
宋朝一神童3岁中进士,曾是皇帝伴读
此人3岁高中进士,与皇帝关系极其亲密,却因一事终身不被重用
原来“古代高考”也重“素质教育”,唐代“高考”还专门为“神童”设“少年班”
中国古代如何选拔神童
刘疆:神童举“天才儿童”的科举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