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飞夺泸定桥,守桥川军为何没有炸断铁索,而是拆除桥上木板?
userphoto

2022.09.28 河南

关注

我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血与泪的屈辱史,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以及国家统一,无数的英雄人物涌现出来,同样给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成分,就比如长征精神。红军可以顺利长征北上,跟飞夺泸定桥这一关键战役是离不开的。泸定桥是一座悬挂式铁索桥,由13根铁索组成,所以它也被叫做铁索桥。其处在四川省泸定县,是险峻的川藏地区重要的交通桥梁之一。中国工农红军当时的目的便是占领泸定桥。

红军那时候处于国民党的包围圈当中,毛泽东等人计划率领红军北上,一则是为了能够保存有生力量,另一个原因便是为了开战抗日活动。而泸定桥是十分重要的交通道路,对于我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红四团军在得到了任务以后,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昼夜疾行240里,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凌晨六时按时抵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以及22名突击队员顺着枪林弹雨以及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最终跟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在这场战役中,红军勇士不畏天险、英勇战斗的故事至今为人传颂。事实上,当时为了阻止红军过桥,驻守在泸定桥的川军队伍把桥上的木板拆除了,并没有炸桥弄断铁链。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十分形象地描述了那里的地形。泸定桥是当地民众出行的重要交通道路,要是贸然将之炸毁,一定会令那里的交通情况出现恶化。那么,处在这里的川军又怎么跟外界保持联通?后续的物资运送又该如何解决?而且,大渡河是天线,想要重修桥梁的话就得耗费庞大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真炸了的话会引起部下以及民众的不满,那时候军阀混战,各路“山大王”都只想要保全自己的力量,川军同样如此。在一番权衡以后,刘文辉最终还是决定只把桥上的木板拆除了。

另外,即便刘文辉当时真的想要炸桥,那也没有充足的时间令其行动。他们本就是仓促之间被派去驻守泸定桥的,在刘文辉等人的计划里面,他们将会有足够的时间将桥板拆除并修建防御工事,完全没有想到红军真的有能力以及勇气来夺取这座桥梁。

日夜兼程抵达的红军将川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更让川军没有想到的是红军竟然可以不顾危险攀着铁索过桥,这边还在拆木板呢,红军已经抵达对岸。面对身经百战的英勇的红军战士,守桥的川军可谓是一触即溃。所以这时候想要炸桥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根据蒋介石下达的命令,川军应该第一时间把泸定桥炸毁。不过那时候国民党内部不和,尽管蒋介石是刘文辉的顶头上司,不过其跟蒋介石并不是完全一条心的,他也担心自己的实力会被蒋介石削弱。把泸定桥炸毁的行为,不管怎么看对川军的损失都会很大,所以刘文辉最终没有选择炸桥。

红军赢得飞夺泸定桥的胜利,跟战士们的勇气、毅力、团结还有必胜的决心都有很大的关系,而对手就跟一盘散沙一般,必然无法阻挡红军的长征路。

发布于:广东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刘文辉为何没炸?
1935年红军飞夺泸定桥,为何敌人没炸桥索?刘文辉:真不敢炸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何不把13根铁索直接炸断?历史给出答案
1935年,如果炸毁泸定桥,红军可能全军覆灭,刘文辉为何没炸
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刘文辉为啥没炸?
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分别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