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自尊是如何影响社交焦虑的?
userphoto

2023.03.16 河南

关注

自尊是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许多研究都认为导致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个体拥有的低自尊,但是高自尊个体之间表现似乎更为复杂。

高自尊个体之间也表现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比如有些类型的高自尊者在人际交往上并不存在问题,而另一些类型的高自尊者却并不如此,表现出了诸如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等问题。

研究以期能够以自尊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为主干,探讨两种自尊以及自尊结构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同时纳入其他两个影响社交焦虑的主要因素——负面评价恐惧和正面评价恐惧进行考察,验证并进一步深入考察自尊对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

一、自尊结构类型与社交焦虑

研究支持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两种不同的建构,那么两者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中,必然存在相互作用。有研究就发现,当外显自尊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影响到内隐自尊的水平,这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与社交能力的提高。

大量的实证研究都表明:

高自尊个体较之低自尊个体在心理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方面会更好。但有研究者也指出,尽管高自尊个体通常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但有一部分个体似乎也会存在一些适应上的困难,比如在人际关系中也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诸如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和苦恼等。

Jordan等人就把高自尊作了详细地划分,区别开安全型高自尊和脆弱型高自尊,前者拥有稳定、积极的、架构良好的自我观,能够喜欢并接纳自己,而后者表面是积极的自我观。

但在潜意识中存在较少意识的自我怀疑,对潜在的消极评价信息很敏感,一旦遇到威胁或挑战时,较少意识的自我怀疑便会进入意识,促使个体在面对一些人际关系问题时会表现出与安全型高自尊个体不同的行为。

在研究中,高自尊个体较之低自尊个体具有更低水平的社交焦虑,但是高自尊内部也是存在着显著差异的。高外显高内隐自尊组(安全型高自尊)较之其他三种自尊类型组的被试来说,其社交焦虑最低。

个体的外显自尊高和内隐自尊都高,那么他们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安全感就较强,因此在社交情境中,这种稳定的、架构良好的自尊结构会有助于他们喜欢、珍视和接受自己,甚至包括自身不完美的地方,即使是遭遇威胁信息,也不会反应过于激烈。

但是当个体外显自尊高而内隐自尊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时,一旦自我受到威胁或挑战,那么潜意识的自我怀疑就会浮现到意识水平,个体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的反应。其实本研究的结果也从侧面为高自尊的异质性提供了一个佐证。

低外显高内隐个体同样具有不安全感,只是这种不安全感是停留在意识水平上的,也较容易知觉到社交环境中的威胁因素,进而产生焦虑。

而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都低的个体,不管是在意识层面还是无意识层面,都能够较好的接纳“现在的自己”——“我就是不好”,并不会在内心产生冲突。

但是这种消极的“标签”也会促使他们采取防御性的自我保护,较容易知觉社交环境中的威胁因素,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

二、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中的部分中介作用

(一)自尊与评价恐惧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评价,而来自他人的社会评价又是个体自我评价的重要来源。根据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当被他人偏爱或喜欢时,个体自尊就会上升;当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如被拒绝和排斥),个体的自尊便会下降。

拥有高自尊的个体具有良好的自我观,他们寻求的是自我验证,所以即便是他人的负面反馈信息也并不会威胁其自身;而低自尊个体却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寻求一种自我保护,即便是他人正面的反馈也可能给他们造成“威胁”。

研究的结果表明,自尊与两种评价恐惧都成显著的负相关,即低自尊个体既害怕负面评价,也害怕正面评价恐惧。

高自尊个体有着稳定的自尊结构、架构良好的自我观,无论是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还是正面评价,都能够坦然地接受;相反,低自尊个体总是期望能够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一方面他们极易觉察到环境中的威胁因素,害怕被拒绝,也害怕周围人会对其进行否定性的评价。

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对自己的评价就比较低,所以认为来自他人的赞赏或正面评价并不是对其真实能力的真实评价,反而认为这是他人对自己的一种“期待”,所以宁愿尽可能地选择逃避这些正面或积极的评价以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人们常认为低自尊者是害怕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的,所以如果给予其正面评价,应该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但是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即使给予低自尊个体赞赏或积极的评价,也不会提升他们的自我评价,反而会让他们体验到更高水平的焦虑。

这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低自尊个体的正面评价应该是建立在对个体自我和现实情况的具体分析上,最好是能够具体化到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个人品质等等。

(二)评价恐惧的部分中介作用

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交焦虑主要是由自我评价过低造成的,自尊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社交焦虑的高低。人们不禁思考:

自尊到底是如何作用于社交焦虑的?它们之间是否还存在着其他因素的作用?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把评价恐惧作为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

低自尊个体总是对自我持消极的自我印象,并认为他人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望,但自身很难达到这种高期望,因此受到负面评价的可能性很高,这些消极的自我信念又会导致夸张的消极情感反应(如恐惧、焦虑)。

Kocovski,Endler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低自尊个体预测他人会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从而表现出负面评价恐惧,进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

研究的结果表明,自尊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交焦虑,而且也可以通过间接的路径作用于社交焦虑,具体表现为通过影响两种评价恐惧进而影响社交焦虑,即两种评价恐惧在自尊与社交焦虑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自尊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个体对自我的负性评价增多,在社交交往中对他人的负面评价信息也更为敏感,因而最终可能产生焦虑的情感体验,这个也很好地说明了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

低自尊个体总是避免让他人注意到自身,他们既不愿意给别人造成消极的印象,同时也不期望能够给别人留下积极的印象。所以,正面评价恐惧也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中起中介作用。

总之,低自尊个体一方面害怕周围人会对其“不够好”的表现进行否定性的评价,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社交交往,提升社交焦虑水平。

另一方面,低自尊个体也总是避免得到周围人的正面评价和赞赏,因为他人的正面评价或成功的经验会让他们体验到更高的焦虑。

社交焦虑个体对于来自他人的正面评价也是感到担忧的。因为社交焦虑个体不管是对负面的还是正面的社交事件都倾向于进行负面解释。

社交焦虑个体害怕周围人的负面评价,也极力逃避来自他人的正面评价,所以即便是给予这类人群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也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社交焦虑状况,相反可能会让他们体验到更高的焦虑。

(三)研究启示

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在对社交焦虑个体的咨询和治疗中,要重视自尊和两种评价恐惧的作用。自尊水平的提高对改善个体的社交焦虑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呢?传统的经验认为,低自尊个体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因此只要给予低自尊个体积极的评价和赞赏就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交焦虑状况。

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对社交焦虑个体的咨询中,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从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入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在对他们进行评价的时候,切不可笼统的、不符合实际地对其进行正面的评价,而应根据他们的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评价,多一些具体的、技能方面的评价。

二是从两种评价恐惧入手,应意识到仅仅考虑负面评价恐惧这一维度是不够的,还应把正面评价恐惧纳入到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疗法中去,改变低自尊社交焦虑个体的自我图示,帮助他们形成对他人正面评价的认识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真的是“社交形象焦虑症”吗?
社交焦虑障碍
为什么你害怕被批评、被否定、被拒绝?
为什么一参加社交活动,你就害怕得想躲起来?
人格障碍(五)C组人格障碍 || 大象科普论坛
阅读 | 面对社交焦虑 我走出来了 你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