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主席说:别看委员一大堆,要说真正懂经济的,我看就陈云一个!

陈云经济思想是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和经验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总结,并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一切从国情出发搞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必须搞清基本国情,吃透基本国情,这是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时期,陈云亲自领导与布置的经济领域内的“三大战役”,充分体现了他注重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在稳定物价的斗争中,他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正确地找到了物价上涨的原因,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很快就稳住了物价,从而稳住了市场,稳定了经济。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陈云经济建设的思想是既要反对建设规模小于国力所能容许的限度的右倾保守思想,又要反对喜大好功、超过国力所能容许的限度的“左”倾冒进思想,人们称他的这个思想为“国力论”。

在新中国为期不长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曾多次出现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负荷水平的“膨胀”,针对当时已经出现的“小冒”,1957年1月,陈云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像我们这样一个有六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适合,经济就稳定。

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因为物资多了,增加建设比较容易的;而财力物力不够,把建设规模搞大了,要压缩下来就不那么容易,还会造成严重浪费。”陈云的“国力论”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国情论”。这一思想对当时的出现的冒进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在许多重大经济问题上,陈云总是强调要注重国情。在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他提出了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关系的新论证,指出:要根据国情,引进必要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但不能靠借外债买个现代化,对外开放只是为了增加自力更生的能力,利用外资扩大生产规模都不会动摇或取代自力更生;其次,他提出对外开放要遵循“国力论”原则,要根据国力控制外债总规模,外资要用在最关键的项目上,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要充分考虑还本付息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还多次反复强调,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但要重视我国人口多、农民比重大、生产力水平低的现状,还要重视我国的原有基础以及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特点与传统,并且要充分把握趋势,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照搬、照抄外国的东西都是不可取的,头脑发热,搞冒进、浮夸的做法应坚决杜绝,同时还要看到,由于各地区、部门、企业的实际也是不同的,改革也不能照搬照套。这些观点都是对国情的充分重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贯穿在陈云经济思想的所有方面。

(二)经济建设要脚踏实地,稳中求快

国民经济建设要脚踏实地,稳步与前进是陈云经济思想的又一个特点,强调“稳妥”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他在分析、决策经济问题时,有一个基本的态度,这就是要“稳妥”、“稳扎稳打',并将这一思想生动地概括为'摸着石头过河”。在三大改造期间,特别是对农业,手工业和小商小贩的合作化过程中出现了步子过急、盲目合并的问题时,他及时指出这种倾向的盲目性,认为:经济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尤其是处理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

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全国都大踏步地“冒进”时,他冷静地指出:“稳住阵地再前进,免得继续被动” “站稳的目的,是为了前进。”这些意见,当时未被采纳,结果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损失。在陈云经济思想中,鲜明地体现稳扎稳打,积极稳妥这一特点的经济思想是综合平衡经济理论。他还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搞好综合平衡的原则和措施,如:按比例发展是最快的速度,掌握财政、信贷、物资及外汇四项供求平衡是按比例发展的主要手段,建设和生活兼顾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农业的生产建设,等等。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强调说:'我们的工作部署,要反复考虑,看得很准,典型试验,逐步推广,稳扎稳打。慎重一点,看得准一点,解决得好一点,比轻举妄动、早动乱动好得多。' 实践证明,他的动态综合平衡理论对防止和有效制止经济波动,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陈云继续坚持这个'稳”字,多次重申:'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要再折腾,必须避免反复和出现大的'马鞍形’” ,“在不再折腾的条件下有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应该探索在这种条件下的发展速度。'

1982年1月25日,陈云在《加强和改进经济计划工作》的谈话中说:“搞建设,真正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搞下去就快,急于求成反而慢,这是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总之,陈云一贯注重稳中求实、稳中求速度、稳中求效益。

(三)有利于人民是经济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建设有利于人民的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所在。有利于人民是陈云全部经济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陈云始终把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他对这个问题看得很重。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到底关心不关心、有没有办法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大事,是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安排好人民生活,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关系着革命成果的巩固和发展的关键,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发展经济的真正目的所在。

在党的八大发言中,他提出建设一个“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一五”期间,他指出经济建设必须放在人民有吃有穿的基础上,否则还要回过头来补课,提出经济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力求从经济发展的动态着眼,处理好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后来他将这一观点进一步表达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先生活,后建设”。当我国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时,他一边总结经验教训,一边想方设法考虑让群众渡过难关,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革命搞成功了,千万不要使革命成果在我们手里失掉,现在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他说:“人是要吃饭的,不能天天靠吃马列主义过活,一天不吃饭,肚子就饿得哇哇叫。”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深深地懂得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将他长期坚持的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灌注到他全部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

他强调,过去我们是为了改善最大多数人的生活搞革命的,今天搞改革、搞经济建设、搞国防建设的最后目的也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他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提出了有关农业问题、市场问题、避免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问题、提高奖金、工资和对农民的补贴必须有一个原则的界限问题、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先于基建等等问题。

结语

陈云总是把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当作研究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表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成为了贯穿于其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这些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等重要理论是融会贯通、主题一致的。这不但是他经济思想的主体,同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政治本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云经济哲学的理论支点:国情论、国力论、综合平衡论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要点
党的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分类复习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导学案
中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