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沟通?

“我很重视你的想法,也很乐意与你讨论,如果你愿意的话,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点击加载图片

身为家长的你是否常遇到孩子有些偏置或怪诞的想法,你劝也劝,不听讲也讲不动,孩子就是这么想,甚至准备这么做。你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特别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就会不断向父母出招,你们的对话可能是:

“我不想念书了,念再多也没有用。”

“不念书,那你要做什么呀?”

“做网红多好啊,不然做电竞选手,现在这个多酷啊。”

“你好歹也要念到大学毕业,这是基本学历了。”

“那有什么用?现在大学生失业的一大堆。”

“......”

讲到这里,你已经想使出棍棒教育了。又比如,你的孩子总是跟一些“不太正经”的朋友混在一起,你告诉他,不是不准他交朋友,可是与那群人出去,很容易惹上麻烦,应该离他们远一点。

孩子回答你:“他们又没有犯法,做什么坏事,为什么要对他们这么有意见呢?而且,我已经长大了,我会自己保护自己,你们担心过多了。不要老是以会不会读书来当做交朋友的标准,我跟他们一起出去玩,很开心呀!”孩子说的理直气壮,你只能摇头叹气:“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

我不喜欢用偏差或错误来形容孩子的思考模式,很多所谓的偏差观念只不过是非主流,或不被大人世界所认同,而不一定绝对是错的。

孩子们的某些想法只不过是比较独特罢了。

面对这样的情境,如果你试图向孩子分析利弊,搬出大道理,目的在说服孩子,终究会招致更顽强的抵抗。

因为人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性,会设法捍卫自己的观点,于是,你们的争辩只会没完没了。这在青少年身上,更为明显。

有句话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在某种程度,我是蛮赞同的。

因为,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愿意接受你的某些观点,不在于你说的多有道理,而在于孩子是否愿意信任你这个人。

更精准一点来说,家里是先谈感情,再讲道理的地方,而信任感来自于稳固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什么样的人会让青少年孩子信任、甚至信服呢?

像是当红model,就是够酷、够炫、够新潮、与众不同,青少年孩子追求的就是特立独行,这一类的人物出现在眼前,很难不吸引孩子的注意,当然,从他们口中说出的话,全是金玉良言。

不过,当红model终究有过时的一天,孩子对他们的信任也长只是短暂的。能让孩子长期信任的人,还有一个特质,就是当孩子与他们互动时,会感到舒适自在----要是不被充分理解。就是感受到内心充满力量。

被充分理解,是有人懂我的感觉,满足了归属感的需求;内心感受到力量,是我有价值的感觉,满足了自尊的需求。对青少年而言,这两者超级重要。

当孩子长大了,你也老了,你不再是孩子们崇拜的超人或英雄;你只能当个陪伴者,让孩子与你相处时,能被充分理解,且深感力量。当然,这免不了要下点功夫。

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当孩子有一些你无法认同的观念时,该如何面对与回应,甚至有效引导呢?

一、善用问题引导,听听孩子怎么说

不论孩子怎么想,请先放下偏差观念这样的标签,试着去理解孩子与你不同的想法的背后,有些什么考量?发生了什么事,或者,遇到了什么困难?

大人可以带着好奇,透过一连串的问题:

“怎么了呢?”

“会这样想,一定有你的理由吧,可以与我分享吗?”

“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有了这个想法?”

“你这么想多久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记住,语气保持和缓,才不会让人有被盘问的感觉,当孩子陈述时,只要静静地听就好了。这么做,一方面能帮助你收集到更多与孩子有关的信息----通常是孩子遇到困境了;另一方面,孩子也能感受到被大人充分理解。

二、把问题丢还给孩子,让孩子告诉你他的计划

接着,一样保持温和的态度,问问孩子:“那么,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呢?”

提出各种假设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如果结果不如你的预期,你会如何回应呢?”

别忘了,这么问,仍是在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在泼孩子冷水,更不是传达出不看好你的信号。

这么做的用意,是帮助孩子在心平气和之下,更缜密地思考自己的想法的合理性,增进自我的觉察。所以不评价、不否定、不给建议、不讲道理是最高的指导原则。

三、将回应聚焦在情绪感受

很多时候,孩子独特想法的背后,常是因为生活中遭遇困境,而期待被关注与理解。

像是,不想去上学的孩子,常是在学习过程中屡遭挫败,无力感持续累积,或是在学校里有不愉快的经历。又像是,喜欢与“不正经”的朋友在一起的孩子,可能是在学校里不受欢迎,交不到知心好友,或是在家中感受不到肯定域支持。

此刻,大人便可将回应的焦点,放在孩子身处困境的情绪感受上。例如:

“我知道你对读书学习一直感觉到很无力。”

“你很担心功课一直没有起色,会令我们失望。”

“你只觉得很孤单,不被理解是吗?”

通常,孩子的某些想法看似不切实际或荒诞无力,事实上是在传递出内心深沉的无力委屈、挫败、不安、恐惧或生气。

四、说出孩子内心的需求。

躲藏在情绪背后的,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需求。

例如,人为什么会生气,可能是没有受到重视----自尊的需求未被满足;又例如,人为什么会感到孤单?因为不受欢迎或不被接纳----人际归属的需求被被满足。

大人可以在回应孩子的情绪感受后,顺势说出孩子内心的需求。例如:

“原来你一直想要有好的课业表现,但却无能为力,其实,你是很希望被重视,不想被瞧不起,是吗?”

“我感觉的出来,你是多么期待有人可以接纳你,真正理解你。”

“你也很渴望成功,有一番好表现,让爸爸妈妈满意,是吗?”

五、告诉孩子你很乐意与他讨论

前面四个步骤,就是在铺垫出一条能让孩子感到被充分理解,以及有更多力量的道路。一旦这条路径被打造出来了,便可以针对孩子的想法,进行理性的讨论了。

你可以征求孩子的同意,分享你对这个话题的观点,也可以说出你的经验,或者举别人的例子。

记得,讨论的目的是交换观点,扩大孩子的思维广度。而不是借此批评孩子的想法,甚至让孩子感到更难堪。

最重要的是,请传达出一份信息:“我很重视你的想法,也很乐意与你讨论,如果你愿意的话,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参考这一篇
孩子常常提出无理要求,可能是因为,他更需要你在乎的是:感受_【快资讯】
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4)
反省: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
“软柿子”是被父母捏出来的,错误的带娃行为,容易让孩子挨欺负
青少年免费心理咨询:孩子出现妄想性幻觉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