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很另类的一首诗, 短短8句纯是写景, 却感动世人1000多年

文/顾无

我说你们现在对古人的认识都是“刻板印象”,承认吗?

刻板印象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对某一类人或者某个人的成见,或者说就是对“人”的标签化和分类化。你是个程序员,就该穿着格子衬衫沉默寡言;你是知识分子,就不能去碰那些“粗鲁”“低俗”的东西;你是个大老粗,就不能喜欢诗词歌赋里的风花雪月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有很多,这些都是应该打破的刻板印象。

我们对现代人会分类,对古代人也一样会分类。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儒者的定位,儒家一直以来以“入世”的观念存在于我们的历史之中,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儒者都是汲汲于功名的。

点击加载图片

当然,事实在某些意义上也确实如此,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儒者都想通过学儒,读书来做官,而后仕途顺畅,升官发大财。演变到清朝,出现了名垂青史的《儒林外史》,将这种儒者形象永久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但其实,儒家发展之初,大儒们渴望的从来不是当官发财,而是心怀苍生,希望能够以自己的理念或者能力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当官只是一种发挥自己才能的途径。

这也意味着,如果做官满足不了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目的,儒者们是可以弃官而去的。

点击加载图片

最著名的例子是孔子,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周游列国,其间不是没有人请他执政,但是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掌权者他通通拒绝了。人们对孔子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周游列国,一个失败的政治家,成功的教育家,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孔子在为官面前的抉择。

第二个例子说到杜甫,杜甫少年时期与李白,高适痛痛快快地“流浪”过两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写得就是这种状态。后来杜甫首先醒悟,自己该去考取功名报效国家了,于是跟两位好哥们告别,直入长安。

杜甫运气不好,碰上了奸相李林甫当权,由是在长安蹉跎了十年之久,没等到朝廷赏个一官半职,却等到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点击加载图片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杜甫匆匆忙忙安了个家,自己就“麻鞋见天子”去了,这次朝廷终于做了回人,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官儿当,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儿,但是拾遗补阙的活儿也正好符合杜甫老人家的性子。

可是杜甫的性子直,不久就在官场里待不下去了,因为“疏救房琯”这件事最终被朝廷疏远,安排了“华州司功参军”这样一个闲职。

杜甫这时候也完全不贪官位,弃官入蜀,辗转多地后来到了秦州西枝村,打算在这里修几间草庐安度晚年。

今天要欣赏的《山寺》,就是杜甫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参观西枝村附近麦积山感兴而题。

点击加载图片

【经典原文】

山寺

杜甫 〔唐代〕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点击加载图片

【条分缕析】

要说思想深度,这首诗完全没有展现老杜的思想深度,只是一首单单纯纯的写景诗。不过老杜有些这样的诗歌也挺令人高兴的,这让我们知道了,忧国忧民的杜甫也曾经有一段时间沉醉于山林野寺之间,心态平和,不问世事是非。

整首诗的架构几乎是随着老杜的脚步展开。第一句首先给一个期望,“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说明山寺的情况,可能这个寺庙早已经来过,所以知道寺中情况,也可能这首诗写于杜甫下山之际,是对上山之路的回忆。总之,第一句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今天要去那个人很少的寺,山上的路蜿蜒曲折,陡峭且高。

点击加载图片

后面4句写路途中的风景。麝香睡在石竹丛里,鹦鹉悠然啄食着金桃;溪水虽然乱流无章法,总还是清浅可人容易通过;悬崖之上虽然看着陡峭,但上面的屋子远望去却异常地牢固,仿佛与悬崖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是登到山高处的所见所感,登顶时天色已晚,然而就在这并不明亮的灯光下,我依然能洞见百里之外的秋毫。 这一句是很明显的夸张,百里查秋毫是古代的神话故事,能被老杜用出来也充分说明了他此时的心情还不错,或者说生命的状态在这一刻是比较深邃宁静的。虽然这句话的本意,大概是为了表达山顶的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无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杜甫五律《山寺》读记
【诗海拾贝】观放白鹰
《笠翁对韵》全文注释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全诗赏析
孔子论儒行
16、观放白鹰二首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