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新药研发成功率的权威数据|彼岸



远行者说


本期文章是《九死一生》系列的第二篇,与读者分享全球研发新药成功率的权威数据。本文作者来自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由约瑟夫·迪马斯带领的研究团队。这是一个专门研究新药研发经济学的学术机构,积累了全行业最完善的研发费用与研发生产率的历史数据,在彼岸《河东河西》系列第三篇文章(第零叁壹期)中曾对此机构有过专门的介绍。该文发表于2010年。


本文的图1是典型的研发新药分期转换率的柱状图。它所呈现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从临床II期到III期的分期转换率是整个研发过程中最低的,大约在40%左右。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新药在II期临床试验中失败,这是新药研发的“死亡之谷”。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计算研发损耗率和失败率的方法与别的学者和机构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据其他的方法来算,这个数字可能更低。本系列上一篇和后续文章还会展现更多的相关数据。


本文中另一个重要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地表明大分子生物药的研发成功率比小分子化学药高出几乎一倍半,尤其在早期临床试验阶段。这对大中型药厂决定怎样在化学药和生物药之间配置研发资源具有指导意义。这些数据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全球生物科技行业及生物药在过去几十年崛起的关键内在驱动因素之一。


本文原文有大量的数据分析聚焦于不同疾病治疗领域的研发成功率。这些成功率的差异很大,小到中枢神经系统的8%。大到抗感染药的24%,中间有三倍的差别。这些数据对研发管理者在实施研发管线风险管理时决定在不同疾病治疗领域的资源配置和优先度十分重要。建议有兴趣钻研更多细节的读者参考原文。


本文的数据不但对于新药研发管理人员有帮助,对新药研发的投资者也提供了临床研发风险概率分布的指南。我推荐本文因为它无论从作者的学术地位还是数据的规模质量,都堪称经典。




译者:胡小洁

原文作者:

JA·迪马斯  JA  DiMasi     L·费尔德曼   L  Feldman    A·赛克勒 A  Seckler  A·威尔逊 A Wilson


概要

我们对全球销售额50强制药企业研发管线中药物的临床分期转换率和临床审批成功率进行了估算。这些企业基本囊括了大多数的在研药物,并承担了行业中大部分的研发开支。对于1993年至2004年间首次进入临床试验、并在随后直至2009年中开展临床观察的原创新药中,结果显示其中约有六分之一最终在美国获得了上市许可。这些数据并不足以支持观察期内的趋势变化假设,但总体上,临床审批成功率的估算结果要低于此前几个时期。


成功率趋势

图1显示了1993年至1998年以及1999年至2004年这一阶段的分期转换率和总体临床审批成功率的估算结果。这些结果并未显示这一时期的新药临床审批成功率总体上有任何新的趋势;这两个时段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约有六分之一最终获批上市。但在临床分期转换率上,两个时间段有些微差异。数据显示,后一个时段,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药物进入试验后发生失败的时间点多少会早一些(临床I期和II期)。




不同产品类型的成功率

我们还根据产品类型对分期转换率和临床审批成功率进行了分析。具体的说就是我们按小分子和大分子的分类验证了结果。大分子化合物在这50强药企的化合物研发管线中占少数,但数目仍然可观。在整个研究阶段的所有化合物中,大分子化合物占药物总数的15%。从时间上看,这一比例略有下降的趋势,1993年至1998年为17%,1999年至2004年降到了13%。尽管大型药企常会从小型生物制药公司那里收购许可证转让候选药物,但大分子化合物在原创药物中仍占比较少(但差距不大)。整个研究周期所覆盖的原创药物中,有12%是大分子化合物(1993年至1998年占14%,1999年至2004年占11%)。大分子化合物这一类型主要包含了单克隆抗体和重组蛋白。在整个研究周期的所有原创药物中,47%的大分子为单克隆抗体,43%为重组蛋白,10%为其他生物制品。


图3显示了我们依照产品类别对临床分期和审批成功率进行估算的结果。据估计,从所有临床阶段来看,大分子化合物的分期转换率较高。大分子的临床审批成功率(32%)比小分子(13%)要高得多。研究显示,在单克隆抗体中,抗体类型不同(小鼠、嵌合抗体、人体或人源化抗体),临床审批成功率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审批成功率上没有多大差距(原创药物中,重组蛋白的临床审批成功率为34%,单克隆抗体为36%)。而在大分子这一亚类中,估算出的临床分期转换率有所差异。具体来说,重组蛋白在早期临床阶段的分期转换率较高,但从III期临床过渡到注册审查阶段的分期转换率较低(重组蛋白为66%,单克隆抗体为87%)。




原文:

Clin Pharmacol Ther. 2010 Mar; 87(3):272-7.

Trends in risks associated with new drugdevelopment: success rates for investigational drugs.

DiMasi JA1, Feldman L, Seckler A, Wilson 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盘点FDA批准的超100款抗体药物!双抗、ADC…新的爆发点在哪里?
药明康德与君实生物、微境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开展创新药研发合作
新药研发应紧贴临床需求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医药工业 | 会员动态
未来5年医药行业确定性的机会!高瓴已重仓,哪些公司值得布局?
小分子药物的困境与出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