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脑验光仪的个性化操作》 眼视光专业技术论文 下半部分 戈壁胡杨
------简述运用电脑验光仪对视功能异常进行初步判断
本文已经在《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年第01期发表
(后半部分)
6-3  举例分析:
6-3-1具体事例:
男 19岁 主述:高三学生,临近高考,近一年半来学习任务繁重。近距离用眼频度高、时间长,下课后视疲劳明显。近距离读写出现串行、字迹漂浮等症状,而且阅读书写难以持久,晚自习下课后反映最为明显,偶尔伴有重影现象。
6-3-1-1具体事例分析:
用电脑验光仪检查被测者的过程中,观察其调节紧张的相关症状,是否具备疑似调节异常的基本特点。
同时在电脑验光仪的屏幕观察其眼位是否移动,如果移动,则侧重观察其方向和归正速度,以便确定其集合功能的情况。
本例------依据主述等情况推测:被测者学习压力大,用眼频繁紧张、旧镜双眼屈光度,处于屈光参差的临界值上,如果电脑验光仪屏幕显示瞳孔反应正常,主述的起因应该是集合异常的可能性高一些。
本例的电脑验光检查:
第一步首先观察电脑验光仪屏幕中客人瞳孔的反应,确定是否有调节超前的存在。主要观察两个方面,
A是注意客人瞳孔的大小
B是主要客人的瞳孔收缩和开大的情况
如果客人的瞳孔在屏幕中正常放大,并且收放自如,可以初步判断为不存在调节超前。
第二步侧重观察电脑验光仪屏幕中客人眼位的反应,确定是否有集合异常的存在,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A由于旧镜屈光度处在屈光参差的临界值上,要注意本次电脑验光的数据是否存在屈光参差
B如果存在屈光参差,就要在视功能检测时,注意被测者对Worth4点灯的描述,观察其融合功能的相关情况。
C因为可能存在屈光参差,所以要侧重注意被测者有无眼位的变化,并且通过对眼位的观察,推测集合功能的具体情况,以便为视功能检测,确定相应的预案。
6-3-1-2通过电脑验光仪判断被测者视功能状态从而印证推断:
本例  通过观察被测者在电脑验光仪屏幕中的反应,确知客人的瞳孔缩放正常,不存在调节超前。
同时结合主述,形成初步判断------被测者近期、近距离用眼频度高、时间长。电脑验光数据显示客人存在较大的屈光参差,并且主述双眼在学习之后极为疲劳,此为调节滞后的症状表述,因为调节滞后的疲劳症状,主要表现在用眼之后。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同时在验光仪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被测者的眼位,呈现从颞侧向中央回归的倾向,初步判断为散开过度或单纯外隐斜。
6-3-1-3在综合主述、观察、电脑验光各方面的情况后确定检测的预案:
在综合验光的视力检测过程中充分雾视,使客人在放松调节的情况下进行视力检测,以便确定其屈光参差的程度。
在综合验光的视功能检测方面,由于疑似被测者存在屈光参差,可以通过Worst4点灯,重点排查融合功能是否异常。
在进行隐斜视检测中,关注其远近隐斜视的异常情况,如果远近隐斜视均异常,提示为单纯隐斜视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远隐斜视为外隐斜,近隐斜视正常,则提示为散开过度的可能性大。
电脑验光,每眼测量三次,
电脑验光数据:右眼(1)±0.00(2)±0.00(3)±0.00
左眼(1)-4.00/-0.75×175
(2)-4.00/-0.75×175
(3)-4.00/-0.75×175
6-3-2检查结果:
裸眼视力:R:1.0   L:0.05
旧镜度数:R:±0.00   L:-2.50
旧镜矫正:R:1.0  L:03
充分雾视
综合验光仪验光:
矫正视力R:PL---1.0  L:-3.75/-0.75 ×180---1.0
右眼 主视眼
6-3-3综合验光仪视功能检测:
Worth4点灯 3~2
主导眼-右眼
双眼正负相对调节 NRA+2.50      PRA-1.00
单眼正负相对调节 R:NRA+2.00   PRA-4.75
L:NRA+2.25   PRA-1.00
BCC:-0.50
FLIPPER: OD:10cpm   OS:9.5cpm   OU:0cpm
双眼调节灵敏度(Fail+/-)
远隐斜视 12  BI  近隐斜视 0       AC/A  1
6-4 检测数据分析:
本例:(1)Worth4点灯3~2 (提示--视近单眼抑制)
(2)单眼正负相对调节
R:NRA+2.00   PRA-4.75 (提示--主导眼放松调节困难)
L:NRA+2.25   PRA-1.00 (提示--非主导眼调节紧张,成因为视近抑制)
(3)双眼调节灵敏度 (Fail+/-提示集合功能异常)
(4)远隐斜14  BI  近隐斜视正常(提示--散开过度)
(5)检出证明散开过度的异常情况,两项以上数据呈阳性!
6-5  结果:集合功能异常---因屈光参差引起的--散开过度
同时证明运用电脑验光仪进行预先判断具有可信性!
6-6   处置方案:
A单眼配戴隐形眼镜
B视觉训练
6-6-1处方:R:±0.00           1.0    右眼  主导眼
L:-3.75/-0.75×175  1.0         PD:60cm
6-6-1-1左眼配戴隐形眼镜 :-4.00DS
6-6-1-2视觉训练:
A 左眼侧重调节训练(反转片 视力卡)
B 双眼侧重融合功能训练(Brock线  矢量图)
嘱被测者按时(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复查,
散开过度的症状可望缓解。
6-7    运用电脑验光仪在电脑验光阶段进行视功能异常预先判断的实验数据分析:
自2013年1月-----2014年4月16个月的数据累计,共检出适合验证数据分析实验个体297位。其中通过电脑屏幕显示眼位正常的实验个体为167位。
其中通过电脑屏幕观察,显示异常的有77位实验个体。(显示为调节功能异常的实验个体19位,其中通过电脑屏显示为集合功能异常的实验个体58位)
另外有实验个体53位,在电脑屏幕中反应不清晰。
6-7-1  对于最终确认为调节功能异常的实验个体进行综合分析:
6-7-1-2实验数据浅述:
使用综合验光仪对297位实验个体进行综合验光之后,对累计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比对,首先针对电脑验光阶段反应不清晰的53位个体的数据甄别归类。
验光以及视功能检测的数据显示,电脑验光阶段反应不清晰的53位个体,调节功能异常占42位个体,其中调节滞后 31位个体、调节灵敏度异常8位个体、调节维持不良3位个体。
联合电脑验光阶段预先判断,并且在之后的视功能检测中确认的19位调节超前的个体,调节异常实验总计为61位个体。
通过电脑验光阶段预先判断为调节异常,并最终确认检出的19位个体,占实际调节异常实验总人数的18%,而且均为调节超前反应。
6-7-1-3 实验数据结论: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在电脑验光阶段,对调节超前以外的调节功能异常,进行的预先判断,依据实验观察,结论不具有实际意义。
在电脑验光阶段进行视功能异常的预先判断的基础上,在综合验光,以及视功能检测之后,结合实验数据显示:
此方法对调节超前(过度)实验个体的检出率满足实验要求。
其预先判断的推论,对后续的视功能检测具备指导意义,对调节超前(过度)实验个体的预先判断及其推论具备采信价值。
6-7-2  对于最终确认为集合功能异常的实验个体的综合分析:
6-7-2-1实验数据浅述
使用综合验光仪对297位实验个体进行综合验光之后,对累计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类比对,首先针对电脑验光阶段反应不清晰的53位个体的数据甄别归类。
验光以及视功能检测的数据显示,电脑验光阶段反应不清晰的53位个体,其中集合功能异常占11位个体,均为集合过度和集合不足倾向。
联合在电脑验光阶段预先判断,并且在视功能检测中确认的集合功能异常的58位个体,集合功能异常的实验个体总计为69位个体。
通过电脑验光阶段预先判断为集合功能异常,并最终确认检出的58位个体,占实际集合功能异常实验总人数的89%
6-7-2-2 实验数据结论: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在电脑验光阶段,依据实验观察,对集合功能异常方面(散开过度、散开不足、单纯外隐斜、单纯内隐斜)的预先判断,具有实际意义。
在电脑验光阶段进行视功能异常预先判断的基础上,与综合验光,以及视功能检测之后,结合实验数据显示,此方法对眼位的判断,与遮盖去遮盖不具备类比性,因为在电脑验光的过程中,由于验光仪主机的遮蔽,使验光师不能同时看到被测者的双眼,只能通过验光仪的水平移动,在屏幕中交替观察被测者单眼的眼位情况。
但是该方法与交替遮盖实验具有类比性。
电脑验光阶段,通过屏幕交替观察被测者的眼位情况,由于和交替遮盖实验同样,只需要观察未被遮的单眼,而不需要观察双眼,所以不存在主机遮蔽的问题。
完全可以在验光仪测量数据后,在平移机器的过程中,交替观察被测者单眼的眼位变化,并且在获知电脑验光数据的同时,结合被测者眼位和相关验光数据,进行视功能异常预先判断。
而且两相比较,交替遮盖实验只能判断隐斜视的性质,不能同时获知被测者的屈光状态。
而在电脑验光阶段进行视功能异常的预先判断过程中,在验光仪屏幕上,首先可以获知被测者屈光不正的具体数据。并且在验光主机交替检查被测者单眼屈光不正度时,同步观察被测者的眼位有无变化,以及眼位的变化方向。
在判断实验个体隐斜视性质的同时,依据电脑验光检出的屈光不正度,结合隐斜视性质,判断实验个体视功能异常的具体类别,其预先判断的推论,对后续的视功能检测具备指导意义,对实验个体的预先判断及其推论具备采信价值。
7-  总结性论述:
7-1结合理论指导和实验数据支持,可以看到电脑验光对调节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主要通过三点:
(一) 观察被测者是否极易紧张并且畏光
(二) 电脑验光的数据是否不稳定
(三) 瞳孔是否很小,反应是否极为迟钝
其中第二和第三点,主要是通过观察验光仪屏幕中被测者的调节反应,获取调节超前方面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电脑验光对调节功能异常类别中,调节超前方面的预先判断,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7-2电脑验光对集合功能异常进行预先判断,主要有两点:
(一)在验光仪的屏幕中观察被测者的眼位是否移动
(二)在验光仪的屏幕中观察被测者眼位的移动方向,并且依据眼位的移动方向和眼位归正的速度,概略评估其隐斜视的程度。并且依据电脑验光仪同步检出的屈光不正度,结合隐斜视性质,判断实验个体视功能异常的具体类别,其推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电脑验光仪在对客人进行电脑验光时,由于是单眼测量验光数据。被测量眼处于摄像镜头前,等同于开放状态。未被测量眼,处于验光仪主机的后方近端,该眼实际等同于遮盖状态。
由于隐斜视在融合反射的作用下,双眼眼位依旧可以保持正位。
因此交替观察被测者在电脑验光中的眼位变化,和交替遮盖实验一样,都属于打破融合反射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排查隐斜视,在综合验光之前,充分了解被测者视力以及视功能的真实状况,为接下来是各项检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视功能检测中,利用马氏杆分视以及棱镜分视等方式,同样都是为了达到打破融合反射,暴露隐斜视患者真实眼位的目的。
也就是说,打破融合反射的手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
因此,电脑验光既是交替测量单眼数据的方法,也可以理解成为是一种独特的交替遮盖实验。
8- 结论:结合实验数据分析,运用电脑验光仪,对视功能异常的部分指标进行预先判断,可以联系其它检测方式,进一步提高视功能异常指标的可信度。
套用一个医疗行业的标准那就是,确诊一个异常情况,至少需要两项以上的检测数据呈阳性!
因此发挥电脑验光仪基础功能的同时,如果挖掘潜力,使其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据检测的方向性加以求证。将有助于的提高验光处方和视觉训练计划的对症程度。
因为从某种角度上看,验光师检出数据的准确性,决定着被测者是否拥有一个清新的未来。
运用电脑验光仪这种在眼镜店极为普遍的检查设备,结合眼镜店的工作实际,在电脑验光的同时,附带预先判断视功能异常的概略方向,使综合验光建立在欲立于先的基础之上。
在严格按照检验规范操作的同时,验光师更应该熟悉现有设备,充分利用和挖掘设备潜力,并且结合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这样最终检测出的数据,将不是一个简单的处方,而必然形成一份个性化的视功能综合矫正方案。
验光师就一定可以为被检测者带来,清晰、舒适、持久的全程视觉。
作者:李焕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警惕!3种情况头痛要看眼科
弱视
第三十五章 斜视与隐斜视的一般检测
隐斜视与视疲劳
攻略笔记|眼位检查大全一遮盖试验!
【新提醒】浅说视疲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