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己捧手心的女儿,却在学校“讨好”别人?得知真相的我,决定和孩子谈谈这两个问题
『C妈,我家孩子在学校各种对一个同学好,感觉有点讨好的嫌疑?我该不该管?』
昨天有个姐妹私信问我这个问题。
因为对方成绩好、长得好,还是班长,她家孩子很喜欢,有什么好吃的都想着给人带一份,有好玩的也要跟她分享。
用她妈妈的话说就是“对我都没有对她班长殷勤”。
恩?我怎么从这话中听出了一种醋坛子打翻的赶脚。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心理学上称之为“慕强”,意思就是,人都喜欢/迷恋比自己优秀的人
想想娃小的时候,是不是都喜欢跟在大孩子后面玩?
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大孩子确实比较“强”嘛~
那么,回到起初这位家长的问题,这种行为算是“讨好”吗?需要干预吗?
我觉得,还是得有以下这两方面的考量。
01
孩子慕强慕的是什么
说起来,好像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么个稳占C位的人。
TA可能成绩好、长相好、有才艺、懂社交...总之一定有一个你身上没有的特质。
而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都很容易被这种特质所吸引。
原则上来说,「慕」这种「强」,并没有错。
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的一点在于,孩子是否会因为对方身上的某一种优秀特质,而忽略了其他。

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提出过一种认知错误——“光环效应”。
意思是我们看到某个人有一种好的特质,这个人就会被赋予更多美好的品质,就像被光环笼罩一般。
很多孩子容易被这种错误认知误导,把“学习好”、“长得漂亮”、“有钱”等等单个标签扩散为一个人整体的好坏
举个例子,一个人可能唱歌唱得特别好听,但平时却总说脏话。
而孩子就有可能只能看到对方唱歌好的优点,而忽略了TA行为上的不当。
朋友家一个大一些的孩子,前两年疯狂喜欢一个明星,觉得他“长得帅”、“演戏好”,简直比童话里的王子还迷人。
整天追他的剧和综艺,房间里还贴满了各种剧照。
结果,后来那位明星被爆丑闻,可是她却依然不停地为其“说着好话”,都是别人陷害他家“哥哥”。
这就是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误导了孩子的价值体系建立
我们不怕孩子慕强,怕的是孩子只看到某一点的强,从而迷失了自己。

02
不要把慕强变成媚强
慕强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
谁还没个崇拜的人呢。
但有些人不仅“慕”,还对比自己强的人又跪又舔。
去年有个“万柳少爷”的热搜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
就是抖音上一段不露脸的胯下运球+变装的视频,却引发了全网数亿人围观。
(图片来源网络)

有如此巨大流量的原因并不是视频内容本身,而是其中透露出的“背景信息”。
北京天价学区房万柳书院、疑似齐白石真迹的画作、北京名校101中学等等。
甚至有人在视频底下自我奴化,自称“老奴”、“丫鬟”、“洗脚婢”……
而且里面不乏未成年。
自我奴化主动降人一等
孩子慕强可以有,但是一定不能媚强
那位姐妹担忧的点,也是在孩子总给人送东西上。
孩子给同学送小礼物是媚强的讨好吗?
CC也经常把自己的贴纸、零食啊什么的带到学校送给同学。
就我自己,出差也经常给办公室的小伙伴带点伴手礼的。
所谓讨好,本质上是一种人际策略。
是通过满足对方的需求,意图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或是避免可能的伤害,获得关系中的立足之地。
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她知道一个小零食、小礼物就能让她和同学的关系更近一点。
但这种“讨好”也确实有一定的危险之处,如果另一方,只是因为孩子的讨好而和她交朋友,或者只享受别人对她的讨好,慢慢地就容易发展为欺压霸凌。
所以我们最主要是看孩子以什么心态送礼物的。
可以问问孩子这两个问题:
1、你给班长送礼物开心吗?
2、班长有给过你什么回应吗?
第一个问题为了了解自家孩子有没有自卑、唯唯诺诺的情况,如果人家只是单纯又开心地去分享,那完全没什么问题啊。
第二个问题是关注孩子的这段友情是不是对等的,如果对方并不感谢甚至鄙夷,那很可能是一段“毒友谊”的开始。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地被班长的优秀吸引,想和她交朋友,而班长也认同这段友谊并有所回应。
那就放轻松,这只是孩子正常的社交。

03
慕强不如变强
慕强到底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慕强”能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他一步一步向“强”靠近,那应该是我们最乐意见到的情形了。
对于孩子爱和什么人交朋友,我们应该坚持一个原则:不轻易干涉
因为孩子需要在自己的社交中一步步成长。
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一点小点拨,让他在慕强的时候心态更稳
1.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心理
孩子得知道,什么可以慕,什么不该慕。
那位给我留言的姐妹,后来又跟我聊天说找到孩子往人家身边凑的原因了。
成绩好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她家女儿觉得班长性格特别好,不斤斤计较、也不乱发脾气。
她女儿是那种不太会控制情绪,总是爱发脾气的人,我也想变成班长那样不随便发脾气的人。
这样的心态,当然值得鼓励。
凡事通过努力可以变强的类型,都可以慕,譬如成绩、能力、情绪控制。
什么不可慕?
天生的、不易改变的。
譬如容貌、高矮、家境,这一类,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的,是自我接纳。
让孩子有“我觉得我自己很棒”的底气。
每个人身上的发光点都不同,让孩子多看到自身的优点而非只执着于他人的优点,也是“变强”的开始。
2.帮孩子看到强者背后的努力
CC上次开学考之后就跟我说他们班XX学习特厉害,三门课全都拿了奖状。
我说人家学习好肯定不是平白无故来的,不信咱俩就当回小侦探,来找找他学习好的原因。
于是我俩就各种观察分析,看对方是怎么学习的:
晨读总是最大声,老师在不在都一样;
上课从来不做无关的事儿,还积极举手参与老师的互动;
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作业本上全是A+;
以上是CC观察出的结论。
每天坚持阅读(他妈妈每天在朋友圈给他打卡);
放学回家主动完成作业(我向他妈妈打听的);
提前预习还没学的课程(他妈妈分享学习方法时说的);
以上是我探查到的情报。
最后CC对我说,现在我知道为啥人家学习好了。
如果你家孩子觉得别人哪哪儿比自己强,那你不妨也和孩子一起找找原因。
让孩子知道“强”的背后,肯定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3.教孩子提升自己的价值
既然孩子会因为自身缺少某种特质而会去羡慕别人的,甚至甘愿因此在社交中低人一等。
那我们就有必要教给孩子怎样在社交中提升自己的价值。
社交本质上也是一种价值交换。
零食和玩具只是我们可以提供的价值中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物品价值
而用物品价值建立起来的关系是最不稳固的,当你不再向对方提供物品,那么这段关系就可能是分离解析了。
实际上,还有两种价值可以让孩子在社交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
① 信息价值
CC小时候有次在楼下玩,一群大点的孩子在那捉迷藏。
CC想加入进去,他们以“你太小了不能和我们玩”拒绝了。
后来CC说“我知道一个地方特别适合捉迷藏”。
他们就一起接纳了她。
因为CC给他们提供了“价值”,所以才得以融进了他们的游戏圈子。
给别人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这就是信息价值。
② 情绪价值
你们有没有一起长大的发小、一起读过书的同学,现在天南海北了,依然是很重要的朋友。
因为他们承托着我们的青春回忆,即使没有其他价值交换,他们也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寄托。这就属于情绪价值。
两个聊得来的好朋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
你开心的时候,有人替你高兴;你难过的时候,有人帮你开导。
让自己变得有价值起来,才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好朋友”。
有句老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与优秀的人做朋友,互相激励一起进步,就会一起变得更优秀。
当孩子对“强”有了正确的认识,就更容易走出自己的强者之路。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晒女儿清华通知书被踢出群:别把你的低情商遗传给孩子
吃亏是福?孩子“分享欲”太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父母课堂】
为什么在外“彬彬有礼”的人,却经常对家人恶语相向?
真实的儿童社交有多残忍?比讨好型人格更可怕的,是娃有“友情脑”!
对孩子表达爱有多重要?每个父母都应该看看
搬家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