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说话
userphoto

2023.08.02 云南

关注

不同于心灵鸡汤

它是半杯淡盐水

作者:王玺
来源:王玺心理空间(ID:wangxixinli)

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说话

一位咨询师向我诉苦:有时我怀疑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咨询师。
前不久,她休假回老家看望父母。相处没几天,就和父母吵了一架。吵完后,她被自己的失控吓到了,很快又开始内疚、自我攻击:你还是咨询师呢,竟然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帮到你的来访者呢。
我请她描述一下吵架的过程。
她说,其实一开始是自己看到父母的交流方式有点烦。父母都是急性子,一说话就容易急,一急就生气,一生气就面目狰狞。父母高亢的声音、紧锁的眉头、涨红的脸颊,都令她莫名的嫌弃、烦躁。
头几天她一直忍着,不想卷入到他们的情绪中。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父母又开始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争论起来,她瞬间爆发:烦死了,你们有完没完,吵了一辈子还没吵够啊。都多大岁数的人了,一点长进都没有。不行你们赶紧离婚,这个家赶紧散,我永远不回来了,省得看你们丢人现眼......
父母立刻联合起来攻击她。激烈的争吵中,双方都说了一些气话,都有些受伤。她因此缩短了回家的行程,提前回了北京。
她很沮丧:我就是讨厌父母,想远离他们,才到北京工作的。这些年,我一直在疗愈自己,做了很久的个人体验,以为自己已经成长得很好,可以平和地面对他们了。没想到一靠近他们又不行了。
我说:是否有点像修炼已久的武林高手,突然被破功的感觉。
她乐了:是的,前功尽弃的感觉。
我知道,她心里有很多痛点,父母的说话方式是痛点之一。
她从小到大的印象中,父母从来不曾好好说话。他们总是耷拉着脸,一开口就是负能量,很多话从他们嘴里出来,都冷冰冰、硬梆梆,夹枪带棒的,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她痛恨父母,讨厌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不知不觉也受到影响,不知道什么才是正常的表达方式,说话也不得体,在人际关系中处处碰壁。
结婚以后,她经常因为琐事和老公争吵。有一天她老公半开玩笑地说:我觉得你跟你爸妈一样,架着一副冰冷的面孔,随时准备给生活增添新的不幸。
起初她觉得好笑,继而惊讶万分,痛心疾首。
当她越来越多地在关系中照见自己,终于下决心改变,走上心理学的道路。

01

danyanshui

在你身边,有没有不会好好说话的人?
这样的人,一张口就带着怒气,经常毫无理由突然发火,动不动就嗷嗷大叫,令身边的人无所适从。有时就算是一句关心的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也带着很大的愤怒和恶意。
心理学把具有这些特征的人称作“有述情障碍的人”。
述情障碍,指的是在情感、情绪的识别上存在困难,无法正常表达情绪,同时在想象力和思维方式上存在问题的一类人。他们无法分辨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惟一能够识别的情绪就是愤怒
一对夫妻来做咨询。妻子想结束婚姻,原因是她认为丈夫说话太恶毒了,她实在受不了了。丈夫听了差点跳起来:我对你这么好,你竟然这么说我。你去问问我单位同事、我那些朋友,谁不说我好啊......
我请他先安静下来,请妻子就“丈夫说话太恶毒”举几个例子。
妻子说:例子实在太多了,几乎贯穿在生活的每一天。
丈夫陪她练车。她不熟练,总是手忙脚乱,丈夫不但不安抚她,反而大吼:笨死你得了。你要开车上路,就是一马路杀手。
她在厨房做饭,被开水烫伤了手,丈夫急匆匆跑过去:活该!让你做事小心点,你偏不听。
对孩子也一样。有一次在公园里玩,孩子奔跑时摔倒了,丈夫飞奔上前,一把拎起孩子,冲孩子大喊:咋不摔死你呢?跟你说了慢点,慢点!
对自己爹妈同样如此。有一次他父母去外地旅行,因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他当即在机场发飙:跟你们说了坐高铁安全。夏天雨多,雷电多,坐飞机不安全,你们偏不听,就不怕那飞机咣当掉下来呀。
气得他妈差点心脏病发作。
妻子声泪俱下,讲了好几件类似的事情,越讲越生气。
丈夫听得瞠目结舌:其实,我是害怕你和孩子受伤,才那么生气的。我对我爸妈,也是担心他们坐飞机不安全......
这个丈夫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述情障碍
他说自己是同事、朋友眼中的好人,是因为他在外人面前的克制、伪装。他把最好的一面给了外人,把最坏的一面给了家人他对家人所有的爱、担忧、关心,都只会使用单一的愤怒去表达。除了愤怒,他不会使用别的表达方式。
跟述情障碍者关系越亲密的人,往往被伤得越深。
述情障碍的形成,大多来自童年时期被严厉地对待,不被允许表达真实的情感(比如孩子哭或笑的时候,家长加以呵斥或责备),造成了情绪认知的失调。
这位丈夫从小经历了严重的情感忽视和压抑。他的父母就有述情障碍,他们不能识别情绪,不能好好说话,经常一言不合就吵架,或大打出手。父母对他也非常粗暴,没有耐心。偶尔他们想表达一些关心,也总能成功地转化成难听的话,效果适得其反。

02

danyanshui

如果养育者有述情障碍,往往有很大几率代际传递给孩子。
我接待过的一些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就有述情障碍的问题。他们的共同点是: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绪,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说自己最快乐、最兴奋的一刻,就是自残、自伤的时候。
印象很深的一个女孩,长得很漂亮,但是很冷漠,很隔离。她因为数次自残,被父母带来做咨询。很快我就理解到她为什么要自残,为什么总是面无表情,总是说自己没有感觉。
她的父母都是急性子,脾气都很暴躁,他们经常把无法消化的负面情绪宣泄在女儿身上。情绪不好的时候,他们经常打骂她。情绪好一点的时候,他们又跟她认错道歉,甚至痛哭流涕。
这让她感觉到分裂,也极度厌恶父母的失控和不稳定。她不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所以她屏蔽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变得冷漠疏离,不哭也不笑。长期压抑的情绪被堵塞了,无法正常流动,必须寻找一个出口。她的出口就是自残,以伤害自己的方式体验快感,去证明自己的存在。
一个人不能真实地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本身就是一种病态。
现实生活中,有述情障碍的人太多了。一些来咨询的成年人,表现得没有情绪,也没有感受,他们经常因为无法识别内在混乱的情绪而感到焦虑、抓狂。
我在咨询中常常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澄清内在真实的感受,帮助他们识别情绪,感受情绪,觉察情绪,接受情绪。这个过程很不容易,需要时间和忍耐,需要一点一滴的改变。
很多中国家庭不能正常表达爱和关心。家庭成员之间,有话不能好好说,而是反着说,指桑骂槐、阴阳怪气地说。明明是最亲的人,却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是通过生气、抱怨的方式去表达。
从某种角度讲,述情障碍就是家族病。
有述情障碍的人,往上数三代,家族成员通常有相似的症状和表现。要切断这个轮回,需要一代人的觉醒,需要经历痛苦、重新建构的过程。



作者简介: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3年),曾当过公务员、杂志副总编辑,发表作品百万字,曾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曾任天津电视台《我是当事人》栏目嘉宾专家,著有《路在脚下延伸》、《当人生艰难时刻来临》,公众号文章均为原创,公众号ID:wangxixinl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边缘人的世界:动荡不安,危机四伏
幼儿叛逆期,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自残行为越来越多,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辛苦你了,在黑暗中挣扎了这么久”,一个自残女孩的告白 | 心灵捕手23
温暖的力量
孩子为什么自残、自伤?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