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可凡〈蠡园惊梦〉之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丨家族故事


作家马伯庸曾说:“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共读家族故事,感悟家族精神。唯有美好,值得传承。


——刘晓婕

高鸣咨询社群运营经理

艺术人文爱好者



曹可凡

1963年出生,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上海慈善基金会形象大使。

 

很多人熟悉曹可凡,是因为他主持的节目《可凡倾听》。

2015年,曹可凡完成了自己写的家族史——《蠡园惊梦》,家族120年五代人的生活变迁,在书中完整呈现。



一封家书


  一次偶然的机会,曹可凡读到一段家书,感动得差点掉眼泪:“为人要谦逊为先,恭敬为贵,万不可有骄傲之。世有骄傲之人,凡事以为己能,皆不及我,与人晋接、周旋,不肯佩服。此等人,必顿致寸步难行。所以,谦敬两字,何地不可往,何处不可藏。复望儿去骄为谦,转傲为敬,无论上中下,终要以礼相待,无生嫌隙。至要!至要!”


  这封信是曹可凡的高祖王梅生写给在上海打拼的儿子王禹卿的。王禹卿和哥哥王尧臣,十几岁便从无锡乡下到上海谋生。多年以后,王氏兄弟俩都成了上海滩富商,把王家带入一片精彩纷呈的生活。


  很小的时候,曹可凡就听奶奶说过许多家族往事,但后来慢慢淡忘了。等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要跟孩子讲“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时,他发现家史、家训何其重要!


1981年,曹可凡的祖父捐资50万元,政府又拨款50万元,建造了现在的普陀少儿图书馆。“我祖父没有留给我们一分钱的遗产,可是我觉得我非常富有,“谦逊为先,恭敬为贵”八字家训,字字值千金。祖辈留给我们的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精神财富。”


一段往事


  与美国表弟的一次碰面,促使曹可凡下决心加速修家族史。

由于祖母在三十多年前已辞世,十多年前父亲也去世了。修家史前唯一健在的长辈,就是两个远在美国的叔叔。两人1948年就离开中国,多年来只回过中国两次。


  三叔的儿子是一名医生,和曹可凡长得很像,连走路的样子都很像,但一句中文也不会说。有一次曹可凡和堂弟在华盛顿一起吃饭,表弟一口一个“my country,your country”(你的国家,我的国家)。曹可凡跟表弟说,我的国家也是你的国家,他连说“不”,说你的国家是中国,我的国家是美国。曹可凡听了,心里觉得很难受。


  他就想赶快修家族史,要让表弟知道,他的根在中国。两个叔叔也很想做这件事,但老人当时已经八十多岁,精力已经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四年磨一书


  想追根溯源几代人的历史,谈何容易。因为曹可凡执着于“无一字无来历”,这本书一写就是四年。


  修家族史的过程,有道不尽的心痛与遗憾。初稿完成时,曹可凡的三叔离开了人世。这让他心里特别难过,生怕再错过些什么。于是等书稿定稿后,他赶紧把文字和照片传给二叔看,二叔全部看完了。


2015年初,《蠡园惊梦》散发油墨清香的书稿问世了。拿到书的当晚,曹可凡给二叔家里打电话,但电话没人接。连续几天拨打,还是没人接。后来辗转联系才知道,就在曹可凡拿到书的当天,他的二叔去世了。


曹可凡感慨地说:“做口述历史,真的就是跟时间赛跑。”


一部家族史,半部民国财经史


说起蠡园大家耳熟能详,但对于它的前世今生了解者不多。1927年,无锡人王禹卿、王亢元父子在蠡湖边修建蠡园。王禹卿便是曹可凡的曾外叔祖父。王尧臣和胞弟王禹卿两兄弟曾在荣家的茂新面粉厂工作,并很快成为荣家的左膀右臂。成熟起来的王家兄弟,试图与同为荣家得力干将的浦家兄弟一起另立门户自主创业。荣家闻讯后,主动出资入股,最终,荣、王、浦家的“三姓六兄弟”合作创办了福新面粉厂。因为经营得法,很快从一个厂扩展到八个厂,王家兄弟还协助荣家在沪建立了面粉交易所和纱布交易所,在上海商界创下一番天地。


曹可凡的祖父曹启东,十几岁时来沪工作。正是在福新面粉厂里,这个家境寒微的青年从最底层做起,逐渐成为公司高层。最终,王尧臣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还让曹启东成为福新的“财务大总管”。曹启东夫妇先后育有四子二女,其中,曹可凡的父亲是长子。战局动荡的年代里,颇有远见的曹启东将两个儿子都送去海外读书,但把长子和幼子留在身边。低调寡言的曹启东,先后经历上海被轰炸的惨状,经历抗战和内战的混乱,处理过复杂的各方势力要挟,又最终迎来上海解放,参与并见证了那个时代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往事。


这些故事都写在了这本《蠡园惊梦》里。

 


“许多市民家庭不一定像名门世家那样风云变幻,但每个家庭一定有最感人的故事,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后,若干年后就会成为时代的印记。人们往往注重宏大的历史,其实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历史,也都是这个宏大时代的一个重要部分。”

—曹可凡



 


《蠡园惊梦》之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

曹可凡


屈指算来,祖母王秀芬女士离世已近四十年。每年清明前后,总会在梦中与她老人家相见。她那圆圆的脸上绽放着微笑,雪白的头发梳得纹丝不乱,只见她嘴唇嗫嚅着,像要说什么,但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块隔音板,声音渺远。不一会儿,梦便醒了,只觉得眼眶潮潮的,有点怅然若失……


祖母出生时,曾外祖父王尧臣与胞弟王禹卿正处于事业开创期,备尝艰辛。女儿的降临人世自然给家族增添无尽的快乐。祖母也秉承曾外祖父的个性,忠厚老实,乐观开朗。祖父出身于书香门第,虽学历不高,家境微寒,但丰神潇洒,做事干练,聪颖过人,很快被曾外祖父青睐,招为“东床”。婚后两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祖父因才华出众,在福新面粉厂地位日渐攀升,事业扶摇直上,人们常说祖母有“帮夫运”。


虽然祖父受妻舅王启周影响,思想进步,但思维方式毕竟受制于那个旧时代。他另置家室的消息其实早在朋友圈中不胫而走,就连父亲兄弟姐妹也有所耳闻,唯有祖母一人完全被蒙在鼓里,直到“文革”爆发,纸包不住火,这才真相大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祖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使到这样的时刻,老人家仍以一贯隐忍的态度坦然接受一切,没有半分怨怼。


在那风雨如霾的时光里,祖母蜷缩在二楼朝北的一间小屋里,终年见不到阳光。那时,她唯一的爱好就是抽几口烟。她那时唯一的生活重心,便是督促我做功课,有时我在弄堂里与小朋友玩得久了些,她便会站在一个小凳上,趴在窗口,高声叫喊我的乳名,“毛毛,快点回来做功课啦!”有段时间,母亲去近郊参加巡回医疗,父亲又在厂里加夜班,我一人睡在四楼,每每西风呼呼作响,便吓得裹着棉被,偷偷溜到二楼祖母屋里,祖孙二人挤在一张床上,聆听那或长或短,或悲或喜的故事。


祖母晚年一直为慢性肝硬化所困扰。1976年3月4日下午,突然出现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呕血、便血不止,病情危急,医生来家看过后也感觉回天乏力。傍晚时分,老人渐渐处于半昏迷状态,昏睡一段时间,又慢慢睁开眼睛,四处张望,像是在寻找什么人。或许她彼时彼刻最期待远在大洋彼岸的两个儿子能出现在她身旁,毕竟母子分别已整整二十八个春秋。最后,她又一次吃力地看了看围着床边的亲人,长长叹了口气,便永远合上了眼睛。此时,时钟指向21:00。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死亡,但眼睛里却一滴泪也没有,因为,那时还不懂得悲伤,只有莫名的恐惧袭上心头。祖父闻讯也急急下楼,在祖母床边端坐良久,面露哀戚之容,一言不发。次日清晨到学校,正赶上纪念雷锋活动。喧嚣的口号声与歌声震耳欲聋,但我却仿佛被置放在真空之中,什么也听不见,耳边飘过的尽是老祖母口中那些古老传说。直到晚上,回到祖母那空空荡荡的小屋,一种无助感弥漫周身,这才伤心地哭将起来!


1938年,47岁的胡适先生在给陈光甫的照片背面写下这么几句小诗:“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不知不觉,自己竟也到了知天命之年,在拼命向前奔跑的同时,也常常会禁不住往回看,时不时地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于是,便想起小时候祖母跟我讲过的那些“天宝遗事”。我觉得有责任让家族的故事绵延不断地传递下去,应该让子孙后代知道家族的血脉,究竟如何传承?!故事很长很长,那就不妨先从太湖之滨的蠡园说起……


于是,便有了眼前这本《蠡园惊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曹可凡写家族史:从无锡白丁到民族资本家,5代人的120年
(11)光复路423~433号原福新面粉厂仓库
曹可凡的家族铭记
家族称谓表
曹可凡介绍祖父曹启东
邵东老屋记忆(24):湘理堂、清志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