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跑步学堂让我的孩子人生重启


推荐语:我叫穆鹏,小女明朴有幸从四岁起入读今日学堂明珠班,现在是今日国小的一名学生。因孩子6岁时出现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我放下部分工作,开始全心学习新教育,用“跑步学堂”的方式调整孩子。在此期间,我有幸得到山长的指导,才能在一年的时间里,让孩子脱胎换骨。接下来,我希望把我调整孩子的过程和心得,分享给更多和我一样曾经迷茫的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们都少走弯路。



点击图片查看本文概括




每一个孩子都曾经是父母眼中的“天使”,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在6岁那年,她成了“问题孩子”,每天都要接受跑步调整。那时我不理解:为什么曾经“聪明伶俐、懂事可爱”的孩子,突然间变成了问题学生?6岁的小女孩每天至少跑一个半马,可能吗?完不成任务不给吃饭还打屁股,是不是太残忍了?孩子的身体吃得消吗?心理会被压抑吗?......从亲自带孩子上跑步学堂开始,我慢慢找到了孩子问题的根源所在,顾虑不仅被一一打消,而且还收获到了一个真正的“天使”。




跑步学堂让我的孩子人生重启



调整的起因


我的孩子非常幸运,四岁就上了今日学堂的明珠班。上学前孩子虽小,却常常给我很多惊喜,比如:几个月就能用“咿呀语”与人互动,不到一岁就会带着爷爷玩游戏,两岁就无师自通开始说英语,四岁就会提醒大人“抱怨没有用,你得靠自己”......加上孩子从小就能入读国内顶级的私立学堂,这些让我以为,孩子的将来不可限量。


但在2019年年初,明朴六岁半时,却被剥夺了上学的机会,被我带回家进行调整。在此之前,她已连续两个月,每天被要求跑一个半马(21公里)


作为父母,之所以要下定决心调整她,是因为我们发现孩子在心性上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诚敬心不足、规则意识欠缺、贪图安逸、矫情娇气,为逃避责任还会耍小聪明。为此,我们支持老师给她停课停学,每天只安排跑步。当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想把孩子训练成运动员,只有了解我们的人才知道,我们是用“跑步”让孩子静心、专注、尊重规则,以及强健体魄。先把心性调整好,才能再谈学习的事情。否则,做人的基础没有打牢,学得越多,将来对人对己的障碍越大

 

尽管我知道,孩子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顺风顺水,但明朴接下来的表现着实让我吓了一跳:刚开始,她用磨洋工的方式逃避跑步,如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没有饭吃。为了不费劲地达成目标吃到饭,她开始谎报里程。但说谎是要打屁股的,怎么办?接下来她的办法是耍赖哭闹不起床,最后发展到用大喊大叫对抗惩罚,甚至说出“我不想上学了”,“也不想成为优秀的人了”这样的话,完全颠覆了以往我对明朴的印象。以至于我反复和孩子妈妈确认,是否亲耳听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总之,


我心中的“小天使”一夜间变成了“小魔鬼”


但这真的是一夜间的变化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因为我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不清晰,所以发现不了问题,甚至把问题当作成绩。比如:


孩子三岁多时,第一次发现孩子躲在奶奶家的客厅角落偷吃猕猴桃,奶奶的反应是很欢喜,觉得小孩偷吃东西的样子很好玩。我也同样缺乏觉知,只看到孩子糊得满手满脸的可爱样儿,心疼孩子没吃过猕猴桃。不仅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吃了更多。


还有一次,明朴在学堂因迟到没有吃上午饭,她就捡了个小石头去找食堂的爷爷奶奶,谎称去看望他们,把小石头当礼物。当爷爷奶奶高兴地收下“礼物”时,再说自己很饿没有吃饭,老年人心肠软,赶快拿吃的给她。我听说这件事后,不仅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反而做出“孩子聪明、会想办法、情商高”这样荒谬的解读。所以当时我嘴上批评了孩子,心里却暗暗欢喜。孩子是有感受力的,能感受到我的心口不一


以上两件事情,明朴犯了错,非但没有得到教训,反而得到了肯定、赞赏和鼓励。类似我给孩子发出错误信号的情况还有很多。长此以往,孩子的心性出现严重问题一点都不奇怪。


因此,孩子的问题都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我们作为家长的从小给孩子埋下了祸根。


在很早之前,山长就看到了问题,不止一次提醒过我,如果我不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将来明朴会出大问题。但我太愚钝了,所处的相位太低,根本看不到危机,就像我在二维空间里,看不到三维空间发生了什么一样。如果我当年重视山长的话,明朴就不会走这么大的弯路,浪费宝贵的黄金成长期了。



 

走过的弯路


孩子小的时候,我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式。等到孩子上学了,更不会去想这些问题。每一个假期,本该是家长为孩子成长推波助澜的好时机,我却没有好好利用,而且还无知无觉地拖孩子后腿,导致孩子的状态越来越不理想。

 

第一个假期:没想法,没作为


明朴四岁进入明珠班,当时我的心态是——终于上学了,我以后可以高枕无忧了,有老师看着自然就能茁壮成长了。


所以第一个假期我是不作为的,每天也是带孩子出去运动,不过不是主动去的,是孩子妈妈安排我去,我就当成任务。在公园半跑半走几圈,刚好经过了儿童游乐区域,孩子眼馋想玩,于是我们就碰碰车、海盗船、蹦蹦床,轮着玩一圈,临走再买个糖葫芦,半天就过去了。这样既和谐又美好。


但是开学后明朴状态就不好了,运动吃力,上课走神。由于明珠班刚开始各种任务量都不是很重,所以还能勉强跟上,问题暴露不明显。

 

第二个假期:有想法,没作为


接下来,我开始知道假期不能荒废,要有点作为才能帮到孩子,便开始制定假期计划,由于我的目标不清晰,没有下定决心,随便遇到点小事,计划就被打断了。


比如,假期开始没几天,明朴洗澡时被几滴热水烫了后颈,导致溃烂发炎,其实并不影响运动做事。但我却借这个理由,没再让她继续运动了。所以这个假期不仅老问题没解决,还因为我对发炎这个小问题看得太重,照顾过细,回到学堂后还多了矫情、逃避责任等新问题。

 

前两个假期,我基本没有作为的根源:


是我认为孩子还小,时间很多;

是孩子有些小毛小病很正常,等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是教育是老师和孩子妈妈的事情,我在假期多和孩子玩一玩,培养一下感情就好了,不需要那么正儿八经地“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妈妈交给我的任务,我嘴上答应,行动上却敷衍了事。


其实,家庭教育用木桶短板理论来形容是很形象的,就是孩子的成长高度取决于家庭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而我就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制约了孩子未来的成长高度。

 

第三个假期:有想法,乱作为


基于之前的教训,第三个假期是我开始下定决心尽到父亲教育责任的菜鸟季,我不想再当短板了。为了避开干扰,我和明朴单独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没有左邻右舍的质疑,也没有老人的阻挠。我们每天上午跑步、做事,下午游泳、垫上运动,晚上各自学习,整个假期没有间断。


表面上看,明朴这个假期长了很多知识,运动也明显进步。但隐患也在我采取的引导方式中同时埋下了,这个方式就是当今社会上常用的“正面激励法”,不断用“太棒了”、“非常好”之类的情感互动语言赞美孩子


例如在孩子跑步的时候,我不仅一起陪跑,还不停的用语言鼓励她。顺利的时候还可以,一旦遇到困难,这些鼓励的话就失效了。话说三遍淡如水,再三激励依旧没有状态,我也很无奈。


总结这个假期,虽然表面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跑步突破了,英文进步了,也认了一些汉字。但泛滥的鼓励教育,让后期无以为继,不仅让她在过度的赞赏中脱敏,而且弄巧成拙,给孩子建立了错误的神经链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否则就没有动力。


带着这个错误的神经链和自我认知,明朴回到了学堂,当失去了一对一的喂养模式,她极为不适应。再加上假期她取得了一些表面成绩,滋生了自大浮躁之气,学习成长中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明朴的状态很快就从沸点到冰点,紧接着就是逃避撒谎,推卸责任,对抗惩罚等,各种状况频出。


在一般人看来,这个假期各方面的安排都比上两个假期更充实,量化指标也不错。但是因目标不清晰,建立了错误的信念系统,导致结果更糟糕,甚至还不如前面荒废的两个假期。

 


行为调整初探


终于,在那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因明朴问题积累太多,加上孩子妈妈带的免费班提前结业,便由孩子妈妈尝试对明朴进行心理行为调整。


回想调整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是痛苦和快乐交替启动,只不过按钮在明朴手里,每天我都在等消息,如果得知明朴跑步顺利、状态稳定,我就很开心,否则我就很痛苦。


终于有一天晚上,我想明白了,目前这个模式是不对的,我养她这么大,不奢望有什么回报,但也不能让她来掌握我的痛苦和快乐,太被动了,应该颠倒过来,我来折腾她才对


所以当晚就给孩子妈妈打了电话,表达了我要自己调整明朴的想法,再说这些问题是由我的原因造成的,由我来解决会更快更彻底断了明朴的幻想。孩子妈妈当时说她已经决定学期结束就去泰国,求教山长指点,然后再考虑我的想法,并建议我一起去泰国。


山长正好在清迈对学员进行“心理行为调整”专题培训,山长很仁慈,把明朴当作现实案例,带着学员们一起为其出谋划策。还请大家一起配合,不要继续喂养明朴喜欢求关注的心理。同时,山长以身示范,几乎每天都会了解几个跑步孩子的情况,手把手地教我们处理各种“让家长头疼棘手的问题”在这里感恩山长以及新教育平台,让我和我的家庭不断获得高层级的能量支持。


有了山长的大方针指导和具体的示范,我心里就有底了,决定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明朴带在身边调整,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以下几点考量


第一,调整孩子最好让家长来扮演“恶人”,老师扮演“好人”。因为父母和孩子有天然的亲情链接,即使短期内孩子会因此不喜欢父母,但从长远来看孩子不会记仇。而且,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越折腾,孩子就越喜欢学堂老师,越盼望上学。只有孩子一心向“学”,才有可能学有所成


第二,让孩子懂得珍惜,不是靠说教,而是让她有“失去”的体验。明朴在学堂逃避调整,不珍惜机会,赌气时还说过“不想上学了”之类的话。那就让她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带她退学回家,并把家里营造成地狱的模样,对比之下她才知道学堂是天堂,才有动力争取重新回去,并懂得珍惜。


第三,解铃还须系铃人。山长指出明朴问题的本质是注重感觉,是在与我的相处模式中造成的。虽然利用感觉短期可以取得效果,但是长期来看很难形成独立、自尊、尊人的人格。既然源头在我,自然由我承担


第四,给孩子正确的示范,遇到问题自己承担,不给人添麻烦。调整孩子对老师的精力有很大的消耗,几乎需要全天关注,这样会占用老师用在其他孩子身上的时间与精力。把孩子带回去,也是想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家的人,不论在哪儿,都是团队的经营者和建设者,而不是消费者和破坏者。父母不要求你现在就成为别人的礼物,但底线是不能成为别人的麻烦,否则我们不允许你去别人家做客,更不允许你去上学。

 


撸起袖子开整


把明朴带回家后,我便开始依照山长给的方向与原则,对她进行深度调整。


一:剥夺


1、剥夺虚浮的成就感。


我告诉明朴,你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文,是从小在学堂优质的伙伴环境下自然熏陶会的,你没有付出就能得到,功劳是山长和老师的。山长开发出了神奇的英语学习方法,创办了学堂,你仅仅是出生在新教育家庭就自动获得这个能力,所以不仅不能嘚瑟,还要有感恩之心,感恩山长和老师。把她引以为豪的成就感剥夺以后,她自然没有了骄傲的资本。


2、剥夺学习的机会和工具。


既然她为了逃避说自己“不想成长了”,那就把iPad、电脑、书籍等全部没收这都是顺应她的选择自然得到的结果,即使心里不高兴,也无话可说。到了3月中旬,我把明朴的表弟接过来和她作伴,把原来属于明朴的学习工具都给了表弟,让她眼睁睁看着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和物品都给了别人,而且还是自己的选择,这种对比反差让明朴心里有苦但还说不出来。


3、剥夺基本的生活条件。


让她知道一切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家不养闲人,想要吃饭穿衣,要么在学堂学本事,要么自己出去打工赚钱,要么用跑步和做事来挣。上学的机会是自己放弃的,只能选择后两项了。孩子年龄小的好处就是,她在生存上对大人的依赖性很强,别说出去打工了,就连单独出门她都担心自己被人贩子拐走。因此,毫无悬念,她选择用跑步和做事来挣饭吃。


剥夺的目的是清零,然后重新植入。先拆除,再重建,类似于手机安装了很多垃圾软件,彻底解决的方式就是恢复出厂设置。

 

二:磨砺


接下来,明朴便开始了她的求生之路,为了能够每天正常吃到饭,她必须做三件事情:


1、每天上午要在三个半小时以内跑完21公里,风雨无阻。


完成目标就能吃到午饭,如果超时,哪怕超过一秒钟,不仅没有饭吃,还要在屁股上打三板子


刚开始的第一个阶段,是我和明朴都比较痛苦的时期,她虽然不得不接受调整,但内心依然抗拒,不断试探我的底限,所以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各种惩罚。而我因为觉知力不够,在情绪上容易被她操控,经常被当场激怒。而且我们是在公开的体育场,每当我们剑拔弩张之际,都会引来围观,我还得应付不明真相的群众。


原来我以为,调整孩子应该不难,不就是制定规则,然后执行吗?做了才知道,这是对自己和孩子的双重考验,尤其是做家长,一不小心就会对孩子用“情”,导致情迷意乱。值得庆幸的是,在调整明朴的几个关键期,我得到了山长慈悲的指导,每次关键性的点拨,都犹如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


于是第二个阶段,我开始稳住自己,对她不催促、不提醒、不威胁,只用结果说话。而明朴则继续试探我,对我软硬兼施。比如:她会用装可怜来博取我的同情,每每看到她幽怨的眼神,我都视而不见。看软的不行,她就来硬的,要么磨磨蹭蹭、哼哼唧唧,要么发脾气、撂挑子,总之花样不少。但不管她说什么、做什么,我都假装没看到。(严格来说,“装作没看到”的方式有点逃避,更高的境界应该像山长那样,笑眯眯地看她表演,不起情,不动心)。


这样继续试探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不仅无法激怒我,而且自己跳得越高,吃亏越大第一次超时,她没有吃到饭,还被打了屁股;第二次超时,她不仅不能吃饭,还要看着我吃,不仅要被打屁股,而且要被重重地打......从那以后,她慢慢放下了对抗,愿意老老实实地跑步。


为了让她没有退路,即使下雨天也会坚持。小雨继续在跑道上跑,大雨就在体育场的大主席台上跑。就这样,明朴前后总共跑了八个月


2、每天下午打扫卫生,体验清洁工的工作。


为什么选择体验清洁工呢?第一,是顺应明朴的选择,因为她选择逃离

学堂,逃避成长,那将来肯定是平庸地走向社会,生存一定很困难,所以作为家长,现在要教会她一样生存能力,以便将来靠自己也能活下去。让她明白:选择逃避,结果就是平庸平庸的代价最好让孩子亲身体验,仅仅用语言描绘会很苍白无力。


体验清洁工的第二个目的是,之前明朴看过很多有关大自然的纪录片,看到人类破坏地球,她说长大要保护地球。正好清洁工也算是给地球减轻负担,让她去体验,“保护地球”这样的轻巧话说着容易,华而不实,做做试试看,锻炼她少说多做。


为了让她的体验更深刻,我给明朴安排的工作是“动态式”清洁工,指定一块摆放了很多垃圾桶的地方,让她来维护,只要有人把垃圾丢到地上,或者风把垃圾吹了出来,就要去打扫。第一天,她体验了一会儿,就哭着说“这里永远也打扫不完”。这就对了,就是要她对平庸的生活感到绝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的任务就是三面围城,网开一面,留的一面就是成为卓越者,让她自己去选择吧


3、每天晚上做垫上运动和个人内务。


任务安排那么满,是为了更充分地折腾她,因此即使到了晚上,也要做翻滚、马车轮子、腰腹力量等训练。过程中,要求她自我管理,如果需要我来督促,晚上的食物就会被扣掉


中午和晚上吃完饭后,洗碗、拖地等都是她的活儿。另外,中饭后要打扫整个房间的卫生,晚饭后要处理好自己的个人内务。如果一天之内都表现良好,晚上睡前可以获得“读书”的奖励。明朴的阅读习惯,也是这段时间开始培养的。


最后,我们会一起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


待到上床睡觉时,明朴经常头刚挨着枕头,就进入了梦乡。

 

三:助力孩子进入良性循环


刚开始调整,明朴在身心上都没有充分的准备,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她会本能地逃避。就像一个人从来没有训练过跑步,突然让他每天跑一个21公里,他肯定会逃避


因此,计划需要动态修正,例如延长时间、分段完成、加重奖励等,目的是让明朴多体验几次突破后的成就感让她看到自己的潜力。只要体验过,就会有信心,有动力。如果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成功,孩子会绝望的,平庸不想要,卓越够不着,时间久了孩子就麻木了。所以开始我帮助孩子完成几次,这是剧情需要。


所谓“延长时间”,指的是当孩子能力不够时,可以把时间放长,原本要求3.5小时跑完,可以延长到4.5个小时。


所谓“分段完成”,是指如果连在一起完成21公里有困难,就分成两段进行,比如上午一个10公里,下午一个10公里。这个要求是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即使用走的,也能完成。


所谓“加重奖励”,其中的“奖励”对应的是规则里的“惩罚”,完不成任务给惩罚,完成任务给奖励。正常调整期间,“有饭吃、不挨打”就是奖励,如果提前完成任务,“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孩子自由安排”也是奖励。但在孩子动力不足,或者想要让她完成更大的挑战时,也会增加一些零食作为奖励。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用零食做奖励虽不是究竟的办法,但孩子正处在动物性阶段,用吃的做激励是简单有效的启动方式;后来我就把“吃”的奖励换成了“玩”,所谓的玩其实还是运动,例如:爬山、游泳等;再逐步过渡到精神奖励,例如一张象征“荣誉”的小奖状,一个代表“突破”的小胸章,等等;最后引导到自身快乐感、成就感上,因为成长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另外,奖惩措施要简单清晰,并形成强烈反差,才易于加强孩子的快乐和痛苦神经链接

 

就这么一点点的磨砺,帮她进入良性循环,不断用快乐和痛苦的交替体验,明朴的状态越来越好。跑完21公里,从刚开始的4.5小时,提升到3.5小时,也曾经跑进3个小时以内(那时明朴不到7岁)。但跑步调整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是要当跑步冠军。因此不追求速度,只要求过程中自己管理自己,不偷懒、不懈怠,且能锁定目标。随着调整趋于稳定,各项外部奖励也慢慢退出了。明朴也慢慢的沉稳了一些,开始尝试从内在寻找动力了。

 

四:帮助孩子学会接纳情绪


自从5月份以后,每天21公里,基本都是独立完成的,比较顺利。中间出过一次状况,导致明朴情绪不是很好。那个时候,我把明朴的表姐也接过来一起带着,加上她表弟,总共有3个孩子一起,大家每天一起跑步。表姐和表弟每天只用跑5公里,明朴依然每天21公里。有一天,明朴刚跑了3公里就停下来问我“为什么别人只需要跑5公里,而我要跑21公里”,并且表现出一副委屈十足的样子。


我没有像过去那样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她,而是很平静地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跑21 公里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这一切是谁造成呢?正常这个时间你应该在学堂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怎么会在这里呢?......现在你有两个选择,继续跑步争取回到学堂,或者现在就放弃。


她犹豫了一小会儿,就继续去跑步了,最后还是三个半小时以内跑完了。跑完之后的心情,是很愉悦的。


事后我接着问她:跑完21公里和3公里时放弃,哪个结果自己更开心?


明朴回答:当然是跑完后自己更开心。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把对孩子的期待和情绪放下,去引导孩子发现她的“自我期待”,并且让她发现自己“当下的行为”和“自我期待”之间的矛盾,孩子自动就化解了其中的矛盾。类似于一个人发烧了,最佳处理手段不是马上吃药打针退烧,而是调出身体的营卫之气,让孩子身体达到自我修复的目的。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产生不良情绪时,家长不要马上介入,先对孩子的情绪理解接纳,给予一定的梳理,然后让孩子自我化解不良情绪

 

自从我和明朴的相处方式改变以后,惩罚的事情就很少发生了,调整过程也越来越顺利了。半年以后,明朴相对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1、性格越来越沉稳,没有那么浮躁了;


2、身体强壮了,心理承受力也增强了,心态更加积极阳光了;


3、很珍惜学习机会。过去我最担心她的学习,现在最不担心的反而是学习,学习时能坐1-2个小时,比较专注;


4、体会到了父母给了自己很多成长的机会,很感谢父母,尤其对爸爸更加敬重。开始想念学堂、老师和同学的好,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2019年8月底的一天,我郑重地告诉明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从你的表现上确实看到了想回学堂的坚定决心,所以过几天你就可以回学堂了。明朴听到后激动的跳了起来,一边笑一边哭

 


解决身边质疑


在调整孩子的过程中,我不断接到一些围观群众、家长、亲人、甚至教育界人士提出的质疑:长期跑步会不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身体健康,为什么要用跑步而不是别的方式来调整,这样会不会压抑孩子,会不会影响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等等?


我亲历了孩子调整的整个过程,对于这些问题,我应该比质疑者们更有发言权。



1

质疑一:长期跑步会不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这么小的孩子,每天一个21公里,连续半年甚至一年,会不会影响长个儿,或者造成膝关节受损?连专业的跑步运动员也没有这样大的训练强度,孩子怎么受得了?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也提醒过我。


但是,先说长个儿。从3月到7月,明朴长了6-7公分,印象中是长得较快的阶段了,运动有利于身体发育,这点有事实证明。


关于膝关节隐患,我查了很多资料,跑步确实有半月板损伤磨损的案例,但都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原因是身体僵硬协调力差,跑步姿势不正确,或者关节退化滑液分泌减少,以及肥胖等,这些原因正是因为小时候缺乏运动引起的。


明朴出生时,身体底子是比较弱的,因此她到10个月才会爬,17个月时才能颤巍巍地走路。经历了8个月的调整,她从原来脆弱、矫气的小女孩,很快变成了一个女汉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以至这个假期,才七岁多的明朴,轻松地学会了“徒手翻”、“倒立走”等力量型的高难度动作

 


2

质疑二:跑步学堂的调整方式会不会压抑孩子?


这个问题分两种情况来看:


情况一:这是我们家长主观认为的压抑


举例说明,在调整的前半个月,我规定明朴每顿饭都要拿自己挣来的星星来换。


执行第一天,我带着她去超市买菜付款的时候,明朴突然递给我一颗星星,我没反应过来,问给我干什么,明朴说这是今天的饭钱啊。我当时心里一酸,心想自己是不是太狠了,孩子在自己家吃饭还需要交饭票。


但是我再看明朴开心的笑脸,马上释然了。无论她是把这当游戏,还是为自己有能力挣饭钱了而高兴,总之那一刻她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所以我认为如果把孩子当猪养,这样确实挺“压抑”的,如果把孩子当人养,她反而会很快乐,因为自我实现是人和猪的显著区别


情况二:是家长情绪上失控,给孩子造成了压抑


调整前期我确实因为情绪失控对明朴发脾气,如果一直不改变,孩子肯定会压抑。后期我的觉知力提升,双方都回到规则上来,压抑是没有的,压力到是一直都有

 


3

质疑三:调整会不会影响父女关系?


我的答案是:不仅不会疏远,反而更加亲密


如果家长认为纵容满足、呵护照顾会让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越来越好,那你就错了。古人说“棒打出孝子,娇养无义儿”,这可是祖先们的经验之谈,是用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换来的。可惜很多父母,到现在都不懂,所有社会上才会出现“啃老”、“打骂父母”的现象,甚至是“杀父弑母”的血案。回到他们小的时候,无一不是被家长宠大、爱大的。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意换来的却是“啃噬、打骂和杀戮”呢?因为人的灵魂喜欢成长与成就,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无能,越来越离不开父母。孩子对父母的“报复”,即是对父母的“控诉”。


相反地,虽然我在不断地折腾孩子,过程中还有很多惩罚,但当孩子逐步从运动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时,当她学会做事能为他人提供服务时,她得到的是用任何金钱物质都换不来的“成长的喜悦”和“做人的成就感”。而这些是父母给她的,因此她不仅不会有恨,反而非常感恩和敬重父母


调整后期,明朴经常对我说“感谢爸爸让我变得很厉害”,“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这才是家长该做的事情,给予孩子成长的快乐,而非物质的满足。哪怕过程中,你对孩子又打又骂又饿饭,甚至还会将她逐出家门,只要你的发心是帮她成长,而不是拿孩子出气,一定不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

 


4

质疑四:为什么用跑步的方式来调整?


我刚开始带着明朴到体育场跑步,很多人都以为我在训练孩子成为运动员。当谈到只是为了调整孩子的心性时,大部分人都表示不解,为什么不选择登山、徒步、探险、野外生存,而偏偏选择跑步呢?


那时,我还没有智慧想出这么高明的方法,跑步调整的手段,是山长最先提出来的。刚开始我也不理解,随着实操加上咨询,我才明白其中的妙处:


1、标准统一,家长好监控运动手表戴上,里程时间轨迹都有记录,双方都无歧义。其他类运动牵涉的数量和质量,标准不统一,不易于监控,会把双方精力消耗在标准的不一致上。


2、单调枯燥的运动可以沉静孩子的心。每天连续跑3-4小时,也就意味孩子必须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放弃花花世界里各种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专注地跑步。有跑步经验的家长都知道,跑步时候大脑很空这个过程,孩子浮躁的心会越来越沉静。以前明朴学习时,不是左顾右盼,就是喜欢手里玩东西,调整后期,恢复学习的时候,她能坐很久不动,学习效率很高。


3、让孩子学会与自己相处。长时间的跑步过程,孩子不能做别的事情,也没有人跟她互动交流。她只能感受自己的身体和意志,不管是哪里酸了痛了,还是感觉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她都需要自我引导、自我调节,长此以往,她便学会了与自己沟通相处。这是孩子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前提。


4、让孩子学会目标锁定和自我管理。跑步前,家长会和孩子一起设定目标,但会把过程完全交给孩子。她不得不学会锁定目标,并在过程中根据身体的状态,结合目标来调节速度,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孩子的目标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就会逐渐加强


5、通过跑步加强了孩子对身体的掌控力和心理的承受力。半马训练,不论是距离、时间和训练的天数,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旦突破,孩子的舒适边际就会大大扩展。同样跑10公里,对于一个舒适边际是21公里的孩子来说是轻松快乐的,对于一个舒适边际是5公里的孩子来说,就是难受和痛苦了。即使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如此。

 


我的变化


回想这半年多来,明朴进步挺明显的,同时也带动了我的成长和改变,主要有以下三点:


1、深切体会到拥有良好的“心性”是人生重要的基石。


之前我很重视孩子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现在明白了,意愿、毅力、沉静等素质,对一个人最具有奠基性,无论将来学什么、做什么,都离不开这些基础心性。举个例子,知识就像露出海面的冰山的小尖,而心性就是海平面以下巨大的冰体,不难看出,海面以下的部分才是稳定冰山的基石。但是我之前太短视,只想把冰山的小尖抓到手,最后发现都是徒劳。


2、开始明白“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以前我总认为,孩子进入最好的学堂,有优秀的老师,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更何况,论教育,老师是专家,我是门外汉,所以我不需要参与教育工作。现在我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实在很幼稚且不负责任。


那家长的角色有多重要呢?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孩子看做树苗,老师就是园丁,帮孩子剪除枯枝烂叶,而家长则是土壤。假如土壤有问题,不断让树苗长出病枝,园丁再厉害,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次调整,当我不再逃避,愿意面对时,不仅让孩子受益,我也和孩子一起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3、身体更加健康活力,思想更理性成熟。


从前因为工作原因,我动得少,坐得多,后来因为调整明朴,我也开始运动起来,游泳、跑步、力量训练一并进行。现在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轻松,也越来越有活力。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到孩子,我开始认真学习山长的教育理念,并大量阅读。以前老师虽然近在咫尺,因为从不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学习有一搭没一搭,但现在我对山长的教导倍感珍惜,并因此而获得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慧教育家长学堂有约——不做焦虑的家长
朋友(67)家长必知:读经学堂学生放假回家后的十条注意事项!
教育的目的及怎样去实现教育目的
【父母学堂】家长必看!这14句话,别再对孩子说了
【南安学堂】2018年经典诵读“修身励志”夏令营开始招生啦!
我们为什么进行拳击训练?(附心理行为调整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