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耿老师礼包解读(上)孩子这么多问题,哪条才是关键?

在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孩子的表现,往往呈现出多个『问题』同时存在。比如:懒惰、任性、情绪化、浮躁、不专注等等。令爸爸妈妈们抓狂,于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焦头烂额,于事无补。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众多问题中的关键点,然后一击必中呢?


今天,我们就藉由颁奖典礼上耿老师送出的点评大礼,和下来之后的小组复习讨论,带您一起梳理,唤醒您鹰一样的超级眼光,做一个轻松犀利的家长!


一、耿老师的“大礼”:一语中的


虎爸虎妈训练营第二期的觉察大师颁奖大礼上,一位妈妈的一篇场景日记,得到了耿老师的点评。


日记如下:


饭后我让儿子在我办公电脑上玩游,儿子不敢玩,但又忍不住在玩;看到我回来就习惯性的快速把游戏关了,第一次我没有说,第二次也没有说,第三次我就问儿子,妈妈让你玩你为什么不能大胆的玩呢?儿子回答说我怕你说;我回答到是我让你玩的你就可以大大方方的玩;你现在会有这样的习惯性看到人来你就关闭游;那妈妈就不知道你在玩了吗?儿子没有回答;我又问到你在上课,你偷偷的玩老师就不知道了吗?儿子还是沉默;我引导儿子写几个字《自欺欺人被人欺》儿子不会写欺字就停在这里;我看到儿子对文字与话语的理解能力;我用沟通的方式与儿子交流了这个点,希望儿子能明白自己现在的这些行为是不正确的。


耿老师指出:这个孩子确实有遮遮掩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不能讲你说的不对,但是,这里面,最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是自控力不足。其他都是次要的。


耿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


但是有些虎爸虎妈还是有点迷糊,难道撒谎不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吗?为什么自控力不足,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呢?


第二天晚上小组复习昨晚的耿老师点评,复习到了这里,主持人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主题,有助于我们觉察问题的关键。伙伴们,要不要我们深入挖一下?


老师:挺好的。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焦头烂额,于事无补,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找不到核心关键。


大家先自由发言,谈谈为什么这里,自控力不足,才是核心关键问题?



二、是因为没目标吗?单阴单阳的思维陷阱


XD 妈妈:我觉得游戏就是难以控制的,我家的方法就是严令禁止,不可玩。第一年的时候,很痛苦,天天闹,后来不闹了。所以,我认为你把它断掉了,它自然就没有了。


H妈妈:我觉得压制得越狠,孩子越想去玩。我小时候就这样。


老师:我们的讨论有点偏了,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孩子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个是最关键的,为什么。现在还没到如何解决问题这一步。


让我们回到主题上来,我们可以把场景简化成:一个孩子做了错事,被妈妈看见了,赶紧掩饰,这样一个场景里,到底孩子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自欺欺人,还是自控力不足,还是其他问题?


主持人:谢谢老师提醒。


MG妈妈:我觉得,那么小的孩子,就是贪玩啊,她还是要靠家长给他加强自控力,家长没有尽到责任去提升自控力。


老师:又偏了,偏离到如何解决问题上。


MG妈妈(笑)


老师:我通过您的回答,想到了以前我们小组晚会上分享过的一个主题:和孩子沟通要做到自然、无我、环环相扣。环环相扣,就是不要跳跃。您又跳跃了。还没找到主因之前,谈怎么治病,是把顺序搞反了。“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WJ妈妈:我觉得孩子没有目标,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漫无目的。就好像一块地,你不种庄稼就会荒。所以我认为没有目标才是核心,耿老师说的自控力不足,我不太同意。


老师:好的。那我请问一下WJ,为什么在帮孩子定了目标之后,还要定规则呢?是不是有了目标,孩子就不去做与目标无关的事了?


WJ妈妈:哦,那看来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别的原因。


老师:没听懂你的逻辑。


WJ妈妈(笑):还是自控力是主要原因。


老师: 我们刚才推出了一个悖论。就是有目标感的人,依然有可能去玩游戏,去偷懒。这就是为什么光制定目标没有用,必须有规则来兜底。所以,当孩子出现玩游戏的场景时,作为父母把没有目标感归结为核心原因,显然是没有找准症结的,对吗?


WJ 妈妈:是的。


老师:但是你们想没想过,为什么WJ妈妈会犯这个错吗? 她的思维方式出了什么问题?


爸爸妈妈们思考了一会。


老师:她是单阴单阳的思维方式,没有从阴阳两个方面同时思考。制定目标是帮助孩子的大我,是阳。制定规则是对付孩子的小我,是阴。一对阴阳,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稳步的往上走。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只从一极去考虑,这就是单阴单阳的思维模式。


好,我们继续挖: 为什么自控力不足是这个场景中孩子的核心问题?


二、是因为自控力不足导致偷偷摸摸的吗?因果链思维


XY妈妈:我觉得如果自控力足够的话,就不会出现偷偷摸摸躲躲藏藏的情况了。所以,自控力问题,比自欺欺人问题,更关键。


老师:您的意思是说,问题一和问题二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如果问题一会导致问题二,那么显然,问题一才是核心。问题一解决了,问题二也就连带解决了。是这个意思吗?


XY妈妈(笑):是的,是的。


老师:很好,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分析多个现象多个问题中,哪一个才是核心。大家要学习XY妈妈的这种思维方式,而不是记住昨天典礼上耿老师点评的结论。否则,换个场景,换个娃,您就懵了。


那么,XY妈妈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是因果链思维。对于简单的事情,这个思维方式是挺好用的。


但是,虽然您的思维方式是对的,不过这次您的思考结果是错的。自欺欺人这个果,它的原因,不是自控力不足!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XD妈妈:我知道,自控力不足,想贪玩,也可以大大方方的玩啊,不躲躲藏藏啊。


老师:对了!那,自欺欺人、躲躲藏藏的原因是什么呢?


YP妈妈:我觉得妈妈看心情好坏在弄孩子。是不是因为这个?


老师:非常敏锐的觉察!这个家庭没有明确的规则,完全凭大人的喜好,妈妈甚至还用猫玩老鼠的模式来对付孩子,反复无常。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在这句话:“妈妈让你玩你为什么不能大胆的玩呢?儿子回答说我怕你说”你们看,连妈妈让他玩都不敢,为什么?因为孩子看透了妈妈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你让人玩,就别批评别人。别人害怕你说,说明你以前经常训斥孩子,而不是用规则来教育孩子。用规则,孩子是不怕你的,就怕你喜怒无常。


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我们把这个点说透,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让孩子重新变得表里如一,应该怎么做?


XD妈妈:“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会表里如一。”


老师:说的挺好的,但具体怎么做?咱不停留在空话上。


PJ妈妈:我说一下我的经验。我认为家里是要有规则,但是不能压制孩子,不能过多的评判孩子,要允许孩子发出他自己任何的想法。比如我家孩子有一次想用撒谎的方式向班主任报告自己跑完了半程马拉松。我没有当面批评孩子,我和他爸爸在一旁聊起来:如果要是我,绝对不可能为了一个成绩,丢掉最可贵的诚实品质,这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吗?孩子在旁边听了,想了想,他自己默默的决定不撒谎了。过程中我们绝不强迫孩子。


老师:PJ妈妈做的很好,她有几个核心点,我来帮她提炼一下。第一,用规则管理孩子。第二,给孩子空间,他做什么都可以,都被允许。第三,即使孩子做了出格的事,父母也不会暴跳如雷,不会极度的情绪化。

很巧妙地吹耳边风,改不改由孩子决定。因为这样的父母,所以孩子就不会躲躲藏藏了。为PJ妈妈点赞。


YJ妈妈:我有个疑问,孩子会不会害怕规则的后果太痛苦,比如打屁股饿饭,也来个躲躲藏藏的犯错呢?


老师: 非常好的问题。估计说出了很多爸爸妈妈们的疑虑。大家来分析一下。


虎爸虎妈们思考了一会儿,没想出来。


老师: 大家知不知道,小孩子的心理模式里,最在乎的是什么吗?


LM妈妈: 父母的认同和安全感。


老师: 赞!再加上一个归属感。孩子真的没那么害怕打屁股或罚饿饭,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的脸色和情绪。因为她还很弱小,她心理上依赖你。当你发火和嫌弃的时候,他在心理上会认为你抛弃了他,这才是他最害怕的,她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没了。而你平和严格的执行家规,她反而觉得这证明父母把她当成家族集体的一份子,让他有机会对自己承担责任,将来才能对家族承担责任,这就让他觉得你对他一视同仁,别看他被罚跑步或饿饭时哭的稀里哗啦,那只是身体上难受一会儿,心是不受伤的,甚至是感激你的,因为你把他当大人看、当自己人看。


相反,当你凭心情,用反复无常的脸色和情绪对待他的犯错时,他感觉是你的玩偶或弃子。这是他最恐惧的。因为安全感和归属感没有了。


所以他才会躲躲藏藏。


WS妈妈: 说的对,是这样的。我们以为孩子在躲藏你的惩戒,其实他是在躲藏你的情绪。


老师: 是在躲你的反复无常。


所以,躲躲藏藏这个问题,和玩游戏不同。爱玩游戏控制不了自己,这是人的本性。但是自欺欺人绝对不是人的本性。


所以,玩游戏这个问题的根在孩子那里,表里不合一,这个问题的根在父母那里。


可见,这是并列的两回事,而不是因果关系。只是恰好同时发生了。我们要念念分明的看清楚这一点。


XY妈妈: 哦,我明白了。不是因为自控力不足导致的偷偷摸摸的。谢谢伙伴们和老师的分析。


YP妈妈: 所以,因为表里不合一这个问题的根在父母那里,所以企图通过逼迫孩子抄写,来改掉自欺欺人的毛病,而不反思家长自己的毛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对吧,老师?


老师:没错,找准了病根,才能找到办法。

这个妈妈在辛苦的做无用功。


XD妈妈:我想补充一点,孩子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什么都会说。但是在妈妈那里,就会掩饰自己,其实就是因为妈妈是情绪化的,所以孩子没有安全感。


老师:嗯,没错。


主持人: 好了,自欺欺人这个点我们理得挺深入了,我们还是继续深挖主题:孩子还有什么问题,以及哪一个是这个孩子的核心关键问题?


我们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教养孩子的5大核心:
【浙江】耿林《妈妈,我想对您说》指导老师:周丹妮
6月的我,东躲西藏,像条狗
如何在家长群里正确地表达“我很厉害”?
约定(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