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苹果CEO库克称为“后浪”的17岁中国女孩:我要改变现状

文丨周滢滢    编丨Jennifer

6月23日,苹果公司CEO库克,通过远程视频,和14位来自世界各地的WWDC开发者挑战赛获奖学生,进行了互动,赞叹他们是一群有远大梦想,着手改变世界的“后浪”。

库克和来自全球的学生开发者“视频互动”

WWDC苹果开发者挑战赛,是苹果公司举办的一项针对学生开发者的比赛。

在规定时间内,来自世界各地的编程爱好者,可以通过Swift编程语言,创建体验时长不超过3分钟的互动场景,展现创意和编程水平,激励年轻一代程序员和创作者。

今年全球共有350位学生获奖,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有23名学生获奖。与库克“远程互动”的14位学生,正是从这全球350位获奖者中挑选而出。

17岁中国女孩,余铁琳Katy,正是其中一员。

凌晨3点多,来自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的高二女生余铁琳,参加完这场“跨国会议”,又埋头复习了一会儿数学,就奔向了IB期末考试的考场。她形容当天的考试状态,“完全感觉不到困,满脑子只有兴奋”。

让她感到兴奋的,不仅是自己从全球数百位获奖者中脱颖而出,还在于,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让更多女生进入编程的世界,为科技领域的性别平权,作出努力。

在21世纪倡导男女平等的今天,女性有更多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国教育部也在积极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可是,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STEM领域,女性都未被充分代表。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领域,依然以男性为主导,女性高管和决策者凤毛麟角,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公司常陷入“性别歧视”的争议。

“为什么从学生时代开始,身边的女生就普遍对编程缺乏兴趣?难道是女孩天生不擅长科技类工作?”

余铁琳意识到,就像“女生不擅长数学”这样的刻板印象,“女生学不好编程”同样来自性别固化和偏见,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女孩们的自我评价。

作为一位编程爱好者,自小不服输的她,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受国际非营利组织Girls Who Code的启发,余铁琳创办了自己的公益编程组织Coding Girls。去年暑假期间,她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期公益夏令营,招收16名零基础的女生参与编程学习。

这个对新疆怀有特殊感情的南方女孩,还发起了一个面向新疆的Hello World编程支教项目。如今已招募到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编程爱好者,包括很多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学生。

一个周五的下午,余铁琳坐在外滩君对面。聊起这些经历,她的眼里发着光,流露出明确了人生方向后的成熟。

“就像敲下最后一行代码一样,推广编程教育的普及和科技领域的性别平权,带给了我许多成就感,也让我知道了未来的目标。”她说。

“酷女孩”余铁琳

作为群体里唯一的女生,
       这感觉很糟

起初,作为编程爱好者,余铁琳的梦想很简单:用代码语言,改变世界。

她来自于温州县城一座三面环山的小镇,从初中开始,就感受到身边教育资源的匮乏。学习之余,她逐渐被网络上的新兴教育科技所吸引,对编程领域萌生了好奇。

初三转学到深圳一所国际学校后,恰好学校开设了编程选修课,她毫不犹豫报了名。开课那天她按耐不住激动,早早来到教室,却再也没看到第二位女生,“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唯一一位选编程课的女生。”

这种孤独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她还将品尝很多次。

余铁琳曾在上海参加过一场hackathon“黑客马拉松”。

上海“黑客马拉松”比赛现场

这是一种源于美国的竞赛概念,参赛者自由组队,需要在几十个小时里现场发出一款插件,累了或坐或卧,做完当场交作品,被誉为“世界上最酷的开发者狂欢”。

她回忆,比赛现场人头攒动,放眼望去大概有几百号人,但是女生少得可怜,两只手数得过来。

Katy和队友在做现场展示;

他们在48小时里开发出paper toss小游戏,

以垃圾分类为主题,获得比赛第二名

点击观看  paper toss小游戏视频

无论是校内外的编程兴趣班,还是信息科技类的竞赛,她总是群体中为数不多,甚至唯一的女生。

“因为性别刻板印象,女生会被认为不擅长编程,因此很少有女生自发对这门课感兴趣,主要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否定。”编程课老师的这番话,鼓励了余铁琳,也燃起了她内心的斗志。

她感到自己有一种使命感,有责任去改变这种现象。

课堂上,她接收新东西很快,有着较强的逻辑理解力;课外她又花很多时间看书、学习视频,对课堂内容做补充。到了学期末,她的编程能力,在一群男生中脱颖而出。

“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是有一些天赋的,也慢慢地培养起了自信心。”余铁琳笑着说。

意识到编程领域的性别悬殊之后,国际公益组织Girls Who Code开始进入她的视线。

Girls Who Code官网;

该公益组织致力于帮助年轻女孩,

在计算机领域获得专业技能、学位和职业机会

初中毕业后来上海读高中的她,希望能成立中国的Girls Who Code,为女孩提供编程学习机会,建立属于女程序员的社区。在向官方组织邮件表达意愿后,对方表示,想要得到授权,需要达到一定的人数规模和影响力。

余铁琳没有泄气,她决定从零开始,发起自己的Coding Girls公益夏令营

举办一期夏令营,需要招老师、找场地、宣传招募,她希望能和编程教育机构合作。可是作为一名高中生,她没有任何经验,甚至不会写方案策划书,吃了很多闭门羹。

“刚开始,一个个电话、微信冒冒失失打过去,都被拒绝了,我也会怀疑,这样能行得通吗?是不是自己的项目不够好?”

可冥冥之中,余铁琳又有一种信念,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到,失败只是暂时的。就像她喜欢的种花,也许是花期还没到,急不来。

喜爱种花,余铁琳在教室的窗台上种满了多肉

最终,余铁琳终于找到了愿意合作的机构老师,带着她一步步完善自己的计划。

胆怯和不自信,是女生的“天敌”

去年暑假,Coding Girls公益夏令营,在上海静安一栋办公楼的会议室里开幕。第一期招收了16位女学员,既有小学生,也有职场人士,大部分都是零基础。

为期一周的夏令营结束时,学员们已经能小组合作,用Python做出一个小游戏。更让余铁琳感到欣喜的是,学员们内在发生的变化。

余铁琳(左一)和Coding Girls夏令营成员

前几天上课,学员们都非常安静,哪怕有不明白的问题,也不敢提问。这一幕和余铁琳常见的那些以男生为主的课堂很不一样。“他们往往非常活跃,积极回复和讨论,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都敢提出来;而女生的顾虑则比较多,常常不敢提问。”

的确,女孩子常常被教育要完美,要规避风险和失败,而男孩子会被教育要更加勇猛,去冲击更高的目标。因此,女孩变得越来越谨慎,男孩相比较更倾向于不害怕失败,勇敢尝试。

在余铁琳的学习过程中,也有过这样的软肋。

因为有问题不敢及时提问,她需要花更多的课外时间去弥补,曾为此走过不少弯路;学习编程过程中,因为想要写出完美的代码,她坐在电脑前敲下一行又删掉,最后一晚上啥也没写出来。

“单单从学习能力上来说,男女生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性格上,女生可能会更容易害羞、自我怀疑、追求完美,这些是我们必须要克服的‘天敌’。

于是,余铁琳有意识地去鼓励学员提问和互动,“每时每刻给她们‘洗脑’”。

渐渐的,课堂氛围从一开始的鸦雀无声,变得活跃起来;到夏令营最后一天,小组队员已经开始为某个想法的实现而展开激烈的讨论,专注而投入。

“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女程序员社区的雏形啊!”余铁琳很激动。

Coding Girls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游戏作品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第二期夏令营没能举办,但是明年,她希望夏令营规模能扩大到三十多人。目前,第一届营员们发来很多问询,迫不及待想为Coding Girls出一份力。

她很开心,“如果有更多女生敢于尝试,就有更多人可能发掘出自己意想不到的天赋。当有越来越多女性从事科技领域,成为高级人才、管理者,也就提高了女性在这些领域的话语权和工作机会。”

当然,进入编程领域,女性学习者要面对的挑战,除了内心的恐惧,还有学习语境的“不友好”。

曾经在各大编程学习网站、软件、APP上摸爬滚打的余铁琳发现,很多市面上的编程教学和游戏设置,都非常“男性化”,多是机器人、火箭、太空这类女生可能不太感兴趣的主题。

余铁琳希望打破千篇一律的设置,设计一款吸引女生的编程游戏,将编程算法和小清新的园艺相结合,通过“播种、浇水、施肥、修整”等一套种花流程,实现编程教学。

她表示,这个游戏作品,预计明年3月份出炉,将作为IB计算机科学(HL)这门课的设计作品。

真正吸引我的,
是发现和解决问题

今年整个6月,余铁琳都非常忙碌。

她向WWDC开发者挑战赛提交了自己准备了近半年的APP作品。两个星期后,她得知自己获奖了,作为大中华地区的23名获奖者之一。

她的获奖设计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

春节期间,余铁琳回到温州老家,失落于这些栩栩如生的民间剪纸,似乎只存在老一辈的记忆里。她希望通过科技的手段,让剪纸艺术被更多年轻人所熟知、欣赏和传承。

于是,她请初中时期的纸艺社老师帮忙设计图案,利用网上自学的Swift语言(一种应用于IOS系统开发的语言),搭建了一个提供用户实现剪纸图案,并完成AR投影功能的APP。

遇到不懂的地方,她跑去苹果线下门店蹭免费的教学,一站就是一个下午。

余铁琳设计的剪窗花APP,

玩家可以任意选择图案和折数,

点击“Cut”自动生成窗花,

点击“AR”可在墙面或窗户上实现窗花投影

最终,她的设计作品,连同和她所做的公益服务,得到了主办方的认可。

在被邀请和库克线上视频后,苹果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也向她抛来了橄榄枝,邀请她今后到苹果实习,加入苹果的团队。

葛越发微博庆祝余铁琳和13岁男孩Kevin,

获得WWDC Swift学生挑战赛冠军,

并邀请他们做线下分享

据余铁琳介绍,往年的获奖者,还会被安排一周去苹果总部参观、参加开发者大会,并有一些编程学习的机会。因为疫情,今年这些活动都被取消了。

虽然有些遗憾,不过,这项比赛带给她最大的收获是,是对编程和开发应用,产生了全新的看法。

历届挑战赛上获奖的作品,都流露出开发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分享的激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学生因为自己家里养了一只猫,从而开发了一个宠物分享社区APP;还有学生通过游戏模拟残障人士的生活不便,倡导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心。

“原来,好的开发应用,真的不只是掌握编程技术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思考背后的意义。

它需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一些问题,并思考如何创造性的解决。”余铁琳说,这是比单纯的技术学习,更吸引自己。

她希望能通过编程,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为父亲常年在新疆负责慈善工作,她小时候为数不多的旅游,就是去新疆。对新疆怀着特殊的感情的她,去年,前往新疆调研,希望普及当地的编程教育。

在南疆喀什地区的巴楚县实地走访一周后,她发现当地的计算机教学硬件条件其实非常先进,当地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也很强,缺的仅仅是教师资源。

新疆调研期间,余铁琳指导当地孩子学编程

由于很多学校只有1-2名计算机老师,编程选修课即使有200名学生报名,最终也只有50名学生能有机会接触编程。她希望能招募一些编程支教老师,给新疆学生打开一扇充满可能性的大门。

于是,余铁琳发起了Hello World编程支教项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Hello World!’只意味着编程时写的第一个代码,但是对于新疆的孩子们,这会是一个新事物的开始。”

没想到,Hello World很快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编程爱好者,不乏康奈尔、卡内基·梅隆、北大、复旦等名校的计算机系大牛学生。

其中一位志愿者写道,“帮助新疆的孩子学习编程知识,比去新疆旅游更有意义。”

今年7月中旬, Hello World线上夏令营正式开课,为期一周,覆盖新疆8所学校,既有县城中学,也有乡村学校。

直播课程内容还包括对当地教师的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余铁琳希望,通过提升当地老师的信息素养,长久造福学生。

家庭教育
给了我独立自主和社会责任感

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常常忘了,她还只是一位17岁的高二学生。

谈起社会责任感的萌芽,余铁琳笑着说,可能来自家里的电视机。

儿时,不管是早上起床、写作业、吃饭,家里电视机仿佛一直都是国际新闻频道。久而久之,电视屏幕上甚至留下了一行字幕栏标的印记。


也因此,余铁琳从小就对国际新闻感兴趣,她的思想、眼界都超越了自己所生活的一方角落。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战期间,流离失所的中东孩子,让她同情万分,一度想要去长大后联合国工作,帮助难民。

后来才意识到,母亲是通过新闻,潜移默地培养自己的社会意识,开拓视野。

因为父亲常年在新疆,几乎是母亲一人打理家庭。让她很感激的是,母亲在生活上给予自己细致入微的照顾,却在学习上却给予自己极大的自主。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成绩好坏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负责。”

高一时,余铁琳(前排左四)

不仅是学校USAD“美国学术十项全能”社长,

还还参与了USAD官方教辅的编写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别人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回答,余铁琳的母亲则坚决要求她自己去网上查找答案。也因此,她从小就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也为后来自学捣鼓编程,打下了基础。

我们难以想象,这位在各类编程和信息竞赛中获奖,IB课程中数学、物理、计算机三门学科都选了HL,且期末测试均拿7分(满分)的“理科学霸”,曾经一看到数学就发怵,再简单的题目也经常算错。

“难道是自己真的不擅长数学?”就在她自我怀疑时,遇到了一位初中数学老师。

他特别擅长分析每道题背后的逻辑,也让余铁琳真正开始意识到,数学不是复杂的计算,它归根结底是逻辑问题。

因为这种“用逻辑引领学习”的教学方式,她的数学进步很快,到了高中阶段,已经能给其他同学讲数学题了。她也十分乐于给别人讲题,在同学中人气颇高。

在迪士尼被抓拍下的“中二”瞬间

对编程的爱好,也给她的逻辑思考打下了基础,“编程学习过程,也是对逻辑思维的训练。”

她还尝试将编程技能运用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比如,数理化学科论文中,需要我们收集很多实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利用电脑编程来处理数据,就可以节省庞大的计算时间。”

于是,很多同学们的论文数据处理,都请余铁琳来帮忙,她亦乐此不疲。

对内,独立自主的精神;对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二者像合力驱动的齿轮,引领她坚定地作出各种选择和行动。

在高中阶段,学校的IB课程只开设了计算机SL(低难度水平)课程。余铁琳主动找到校长,要求开设一门计算机HL(高难度水平)课程。

这份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宝贵的勇气,打动了学校,计划为她单独开设这门课。后来,这门高难度课程又陆续吸引了5位男生的加入。

未来,她希望能进入斯坦福大学,进修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双学位。

这位曾经只想做个普通程序员,用代码影响世界的女孩,如今,更希望致力于科技教育和公益服务,用热情和能力带领更多女孩进入编程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girls help girls”
英语学习必看的50部电影
2022贺岁歌曲必听M-Girls四个女生贺岁歌曲全回顾84'41''
长大想干什么?女孩比男孩更有志向
2012年实用英语语之谁说女子不如男:IT巨头联手推出"编程女生"计划
斯坦福大学12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