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谱文化中的郡望

   家谱中的郡望,如果从更深层意义上看,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居住地所在郡,另一是居住在郡里的著名家族。只有有了郡和居住在郡里的著名家族,才能被称为郡中望族,简称郡望。


    《元和郡县图志》《永嘉郡志》二者都是名称与“郡”有关的历史文献,从历史上看,郡望的基础“郡”是在春秋时期出现并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强盛,特别是秦、晋、楚等强国不断开疆拓土,需要对新占领的地区进行管理,于是便创立了“县”“郡”等行政建制,用以代替传统的封建制。秦灭六国后,正式“废封建置郡县”,后来的汉代也“汉承秦制”,直到唐代中叶以前基本都采用郡县制。至于“郡”的数量,在秦朝统一时是36郡,后来增加到45郡。西汉时,郡103个,东汉有郡105个。东汉以后到隋朝统一以前,由于国家基本处于战乱状态,郡的数量变化无常,到隋朝统一时已达到680个。为了便于管理,隋文帝下诏废除了其中的500多个郡,并把郡名统一改为“州”,隋炀帝又把“州”改回“郡”。在隋朝灭亡以前,全国的郡共有190个。

隋朝之后,唐高祖又把“郡”名恢复为“州”,唐玄宗又改“州”为“郡”,在全国设立328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这是历史上最后一次改名,从此“郡”作为行政建制正式废除,此后所谓的“郡”都不过是对此前历史的追溯而已。

    郡望便是以郡为基础而形成的。郡县制度盛行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家族制度中的门阀世族制度盛行阶段。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每个郡中都会有几个著名家族。由于这些家族往往拥有其他家族所没有的特权,因此,就一个郡而言,他们也都是郡中被人仰望的家族。与此同时,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为了表示自己这一支高于其他郡的同姓人,也会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郡名,从而形成郡望。在这种情况下,郡望成了表明身份地位的代名词,具有了专指性。如李姓人喜欢用陇西李氏或赵郡李氏相标榜,意思就是在告诉别人,只有出自陇西郡或赵郡的李氏家族是名门望族,除此之外的都不是。陇西李氏或赵郡李氏知名于汉魏至隋唐这一郡县制度作为地方主要行政制度时期,在天下李姓中最有资格以郡望相标榜。

    郡望作为家族出身和身份的标志,在郡县制度实行时期用来标榜和炫耀,其实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当然也有多方面的价值。特别是在西晋末年以后,由于北方发生大乱,一大批拥有北方郡望的人随晋宗室南迁,他们显赫的家世在原籍人所共知,用不着自行标榜;但迁到新的地方以后,就必须通过向人标榜才能为其所知。如陇西李氏或赵郡李氏是望族,其他地方的李氏就不是;天下的李姓人如果因同样的原因迁到同一个地方,如果不以原籍地望相区分,人们就不会知道他原来籍贯和身份,就不再会把他当作贵族。

    正因如此,在大批拥有北方郡望的贵族南迁以后,朝廷为了争取他们的支持,专门为他们设立侨郡,使他们能够在新到之地继续保持原有的社会影响,并以此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分开来。不仅如此,当时无论是朝廷选官还是社会上婚嫁都重视郡望,不同郡望的人即使是同姓也不能担任相同的官职;朝中最显赫的官位也只能由有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在社会上,拥有著名郡望的人与一般百姓之间也有严格的界限,甚至拒绝与一般百姓交往,不得不交往时也拒绝同起共坐,更不会相互通婚。最著名的例子如《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两家的婚姻,因为张生出身于西洛,不是海内望族,就无法与博陵崔氏这样的著名郡望相匹配,因此才会有崔莺莺之母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加以反对。正是由于郡望拥有实际的政治、社会价值,在魏晋以后至隋唐时期,人们不得不重视它。

到唐代中叶以后,特别是唐末五代以后,由于“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名称被废除,以及战乱的影响和随之而来的社会、政治变化,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关注旧门第,而是更多地着眼于现实中的新权贵,原来让人引以为荣的郡望也不再是了不起的事。在这种风气影响下,朝廷选官用人不再看被选者是否拥有非同一般的出身,民间的婚姻嫁娶也不再讲究对方的门第是否高贵,一切都以现实为依据,标榜郡望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到了宋代以后,郡望完全失去了对某些特定人群的专指性,变成了同姓人群的共有标志,其政治、社会意义和血缘意义也让位于象征意义,在文化上也仅仅作为习惯用语被保存下来。以至于人们在提到郡望时,让人想到的只是郡望所形成的地理区域,以及相关望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即使是在编写于宋代并流传至今的《百家姓》里,尽管一些注释中加了郡望,但所加的郡望一则一个姓氏仅有一个,与唐代以前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再则所加郡望中有些根本就不是郡。这一事例也说明,这时的郡望仅仅只是沿袭了传统的说法,指的是汉魏隋唐时期相关望族的地理分布,基本上成了有关姓氏的代名词,而不再是以前那样的贵族血统标志。在这时,不管是不是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人,都可以“言李必称陇西,言周必称汝南”,而不必在意真正的居住地如何了。

    总之,郡和郡望都是历史上特定时期的产物,曾经发挥过实际作用,并有一定的政治、社会、血缘意义,远非今天这样仅有的象征意义可比。只有这样系统了解了郡和郡望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才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家谱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四川李姓各大支系大融合
中国十大“名门望族”,其中有没有你的姓氏?
中华四大望族,有一朝7成官员出自第一家族,皇帝也无可奈何
什么是五姓七望?
唐朝时期在今甘肃省境内的六大名门望族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