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科 回隆焦氏迁徙记

​    洪洞焦氏回隆迁徙记

    在太行山东麓的坦荡沃野,矗立着千百个历史久远、民风淳朴的村落。在这之中就有先民门长期聚居的邵阔村。邵阔村在宋明时称邵阔,到清乾隆年间改名邵科,公元1963年人民政府将村子分立为西邵科、东邵科两个行政村。村庄座落于洹水之滨,故洹河从西南流入村北,又折向东方,春夏季节,河水荡漾,杨柳青青,颇有一番生机。

    西邵科村位于彰德府(安阳市)城东17公里处,隶属于安阳县白璧镇,邵科建村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宜人,北滨洹河,南邻省道(安楚路),风景宜人,土地肥沃。在故洹水流经的西邵科村西头,建有一座历久三百多年的三拱石桥,为彰德府城东东西大道必经之路。民国初年,在村内的中心地段,面临大道,座北朝南,还遗存有一座两个院落的寺院,旧时名曰“龙泉寺”。寺院高阔雄浑,殿内端坐一尊高丈二有余,面容慈祥的金身佛爷,佛身腹空,可容数人,两旁塑立十多个护佛神将。在这素有“高桥陡寺”之称的邵科村,昔日庙会,香火缭绕,香客络绎不绝。此寺庙昔日为府城东村庙之大者,唯因元明交替时期频发战乱和自然灾疫,使村落、寺院和田园逐渐荒芜,村人所剩无几。

    明嘉靖五年,山西洪洞县纯朴农民焦能兄弟两人,按照官府规定:有兄弟三人者,迁出二人;有兄弟二人者,迁出一人。兄弟同迁者,二人不得同迁一地。于是兄弟二人,一人迁至濮阳,一人迁至彰德府。我祖上焦能夫妇,背井离乡,跋山涉水来到彰德府城东三十华里,白壁集东北五华里的邵阔村,垦荒耕织,重建家园,繁衍生息。焦能夫妇是我们邵科回隆焦氏族人的始祖,即焦氏第一代族祖。

    焦能夫妇生育焦奇功、焦奇用、焦奇臣三兄弟,这三兄弟是始祖焦能夫妇的第一代传人。焦能夫妇逝世后,茔葬于村东南地。焦能夫妇的第二代子孙,因生活所迫致使兄弟分家。焦永明、焦永贵两兄弟率一家人迁至大名府回隆集(今属河北省魏县回隆镇)。

    据族中遗老传言,多年后,回隆焦氏族人的后代欲沿“头门不离主”的习俗,来寻先祖遗骨,遂来西邵科村认祖并欲迁移先祖遗骨。西邵科村焦氏族人坚决不允,由此而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最后双方约定:谁说对先祖的葬法,遗身归谁俸管。回隆兄弟说是双缸对葬,邵科兄弟说是“木棺葬”。结果挖墓验证为始祖遗骸为 “双缸对葬”,回隆兄弟得胜,按照约定要把祖骨运走,西邵科村后代人多,当仁不让,回隆兄弟只能寻机抱起先祖头骨而去。由此给焦氏族人再世留下“祖先(焦能)头在回隆,身在邵科”的独特传说。

    移迁回隆的焦氏族人,历经四百余载,代代勤奋耕耘,经商有道,繁衍生息,人口兴旺安居乐业。今处太平盛世,族人饮水思源,立碑志铭,以尽抒怀念敬奠、叩告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之情怀,继承发扬先祖“开世之鸿恩,创业之功德”的世风。

    节选自《焦氏族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进士陈天然先祖源头查明
崔氏家谱序言
牛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东莱文史姓氏篇·所氏家谱
四百年思念汇成一封感谢信——感谢您,庐江书院
党家村巡礼10|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水源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