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 ---12

卷体道篇

A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B    现代汉语

     五色青、黄、赤、白、黑,可以使人视野混乱;五音宫、商、角、徵、羽,可以使人听力迟钝;五味甜、酸、苦、辣、咸,可以让人感到食物的美味;那么在野外驰骋围捕猎物,可以让人手舞足蹈的发狂,难得一见的物品,常常有让人失去控制自己行为的冲动。所以说圣人的社会实践,是看重事物的本质和内涵,而不是看重事物外表的华美和音形缤纷,知道思考事物的取舍,就会明白事物的本原所在。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贪好淫色,则伤精失明,不能视无色之色。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不能听无声之声爽,亡也。人嗜五味,则亡失於道味

2王弼注: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盲、聋、爽,狂也。

3杜光庭注:色声之所以养耳目也,过之则盲聋。食味所以养身也,过之则为病。况复驰骋贪货,甚於三者之伤耶?且耳目口之所急待之以养命,不可去也,尚欲损而去之,驰骋贪货非性命之急,而欲害甚於声色味,而不能去,是迷之甚矣。

4李约注:是以圣人引圣人之行,以抑上五者。上五者,世人皆矻矻营逐,曾不知退,故以为腹之义以示之。为腹不为目,目无厌,圣人不为。腹知足,圣人为之。故去彼取此。去目目视外,故云彼。取腹腹实内,故云此。

5吕吉甫注:目之所以为目者,色色而非色也,属乎五色,则失其所以为目,而无异乎盲矣。耳之所以为耳者,声声而非声也,属乎五音,则失其所以为耳,而无异乎聋矣。口之所以为口者,味味而非味也,属乎五味,则失其所以为口,而无异乎爽矣。万物无足以挠之者,心之所以静而圣也,逐乎外则罔念而发狂矣,事莫不然,而驰骋田猎为尤甚。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行所以全也,求乎外则辱殆而行妨矣,物莫不然,而难得之货为尤甚。

6苏辙注:视色听音尝味,其本皆出于性,方其为性而未有物也,至矣。及目缘五色,耳缘五音,口缘五味,夺於所缘而忘其本,则虽见而实盲,虽闻而实聋,虽尝而实爽也。圣人视色、听音、尝味皆与人同,至于驰骋田猎未尝不为,而难得之货未尝不用也。然人皆以为病,而圣人独以为福,何也?圣人为腹而众人为目,目贪而不能受,腹受而未尝贪故也。彼物之自外至者也,此性之凝于内者也

7邵若愚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失也,盲聋口失皆冷声色滋味之过,迷失真心,不得见闻大道。如驰骋田猎,恣纵逸乐,令人心发狂乱。若贵难得之货,心染责着,令人妨行,是以圣人为腹者,能容万境,不为耳目之欲,故去彼妄缘,方能取此实见

8王夫之注:目以机为机,腹以无机为机。机与机为应,无机者,机之所取容也。处乎目与腹之中者,心也。方且退心而就腹,而后可以观物。是故浊不可使有心,清不可使有迹。不以礼制欲,不以知辨志,待物自敝而天乃脱然。

9林虞斋注:目盲谓惑视也,耳聋惑听也,口爽失正味也,心发狂,不定也,行妨谓妨害德行也。此五者皆务外而失内也

D本注

1本篇为体道篇之十二。本篇讲述思想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坚持的标准和注意事项。

2五色五音,皆为音形之外,五味合于体腹之能;驰骋畋猎,难得之货,皆为改变人本性之行;用外在的音形华表,缤纷绚丽使事物然有表之虚,然而终不改体腹之实。

3依据马王堆帛书本是以圣人之治也”,则加“之治也”,谓之明于本,无之“之治也”,言语不符合行文逻辑关系,如此则圣人为圣为神,非为人,后人徒劳,实无而意毁。有之“之治也”,则圣人为人,人若为圣,必有圣一般的行为,则不惑老子之感悟,究是道家之真谛。。

4行妨,行为遭到妨碍,引申为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

5 治,非动词,而为名词,引申为社会实践;为腹不为目,腹,为其实,引申事物的本质合内涵;目,为其表,引申事物的现象合外表;此实彼表,圣人去彼取此,合于思想文化认识的本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道德经第12章翻译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一章
帛书《老子》通释之“五色使人目盲(明)”章
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
经典传承 | 老子《德道经》系统落地解读(章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