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便了吗?——与患过痔疮与不愿患痔疮的人共勉

你便了吗?

——与患过痔疮与不愿患痔疮的人共勉





俗话说:十人九痔,病人的痛苦唯有自知。愿大家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杜绝便秘、告别痔疮、幸福健康。——题记


2022年11月18日下午5:00,某医院肛肠科。



幸福健康

术后六小时

“麻烦你们帮忙抬一下病人吧!”患者1的家属话音刚落,好心人就立即聚拢过来,七手八脚把病人从担架放到床上。
“六个小时内不能喝水、不能垫枕头、不能吃东西。”执勤护士交代完毕匆匆离去。“也不能抬头,否则以后会头痛。”好心人补充叮嘱。
患者1及家属千恩万谢,好心人微笑离去。
6:00,患者2从手术室进入病房,和患者1一起住在医院走廊上。
“我的腿没有任何知觉,它好像悬空似的,你帮我把它放下来吧。”患者2低声请求。“你的腿就是平放在床上的,由于麻药的作用,你现在没有感觉,六个小时后就好了。”患者2的家属一边安慰一边为其轻轻按摩双腿。
“打麻药的时候真难受,医生用腿使劲顶着我的腰椎,让我弓着背弯曲成猫状,结果一股凉凉的液体袭来,疼痛感就消失了。”患者1和患者2互相交流。
“彼此彼此,那一刻难受地简直要晕死过去。”患者2补充。
“六个小时后会麻药过去会更难受。”患者3提着尿袋经过走廊,特意叮嘱。“我是昨天下午做的手术,昨天晚上腹部憋得难受,一滴未尿、一夜未睡,今天早上医生查房,说是昨天小便时用力过猛,伤口裂开,责怪我该提前使用输尿管。”
“痔疮手术和小便有什么关系?”患者1和患者2异口同声。
“听说是麻药的后遗症。”患者3不置可否。
“现在感受怎么样?”患者1充满期待。
“能尿就好多了。”患者4加入了谈话。“比如我,每次小便都需要酝酿大约1个小时,比生个孩子都艰难。现在手术已经两三天了,小便还是十叫九不应,小肠火的感受时时来袭,尿频尿急尿疼尿不出来,难受地只想撞墙。”说话的老者六十多岁,精神矍铄、性格开朗。
“你看起来挺好的。”患者2羡慕不已。“告患者书上说,小便前可以开水管引流,你也尝试一下。”
“屁话,就是站在黄河之巅、长江两岸也不起作用。”患者4撇撇嘴唇,“事不经过不知难,那种滋味你们迟早也得享受。提前给你们打打预防针,有个思想准备。”老者说完坐电梯前往餐厅吃饭去了。
“这位大叔真坚强。”患者3望着患者4的背影喃喃自语。“他一个人在医院,还操心着孙子孙女的作业,计划着提前出院,接送孩子上下学。和他相比,我着实怂包,疼痛难耐时,我口服止疼药,外放止疼膏。如今,我全凭止疼膏忍耐,每8个小时放一支,在药理作用下,看起来就像健康人。药劲一过,就会疼地死去活来,那种感觉真是生不如死。”
“同感,同感。”年轻的患者5接过话茬。“听着你们闲聊,我早想加入,可疼痛使我迈不开腿,张不开嘴,走路也只能像螃蟹般横移。我是二进宫,第一次手术后四十多天伤口仍未愈合,无奈只好二次手术。肛瘘真是折磨人,也怪我手术后麻痹大意,疏忽轻敌,独个儿就骑着电动车去换药,结果半路伤口撕裂,疼痛难忍。虽然以后每天冲洗、坐浴,但收效甚微。为了方便,我买了小喷壶和移动坐便器,需要的朋友吱一声,可以共享。”帅哥虽然疼的龇牙咧嘴,仍然坚持把爱心传递。
“今天你大便了吗?”患者4晚饭归来,询问患者3和患者5。
“没有,每天盼着这一刻又害怕这一刻,迟早要过大便这一关,长痛不如短痛,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患者3回答。
“我遵从医嘱喝了四磨汤,喝下四个小时肠胃就有行动,昨天刚好在换药前解决大便问题,少受一次折磨。但今天没有把握好,也许是四磨汤的作用,大便次数多、内容少,关键是臭屁连绵不断、源远流长,弄得肛门处地动山摇,估计那药也不敢多喝。”患者5分享。
一瞬间,十几个患者齐聚,他们的见面语不是惯用的“你吃了吗?”而是改版的“你大便了吗?你小便了吗?感觉的怎么样?”更有甚者直截了当:“你尿了吗?尿了多少?你屙了吗?屙了几次?”


清淡饮食

小便

“过两个小时你可以摸摸患者的腹部,如果鼓鼓囊囊,可能他想尿但没有感觉,你可以让他在床上解决。”患者1的医生朋友千叮咛万嘱咐。于是,患者1的家属不光摸,而且问。答复是:“哪里有尿?一天未吃饭喝水,还清洗了大小肠。肚子里的食物残渣全部排空,现在真想吃上一碗捞面条,外加两块黄焖肉。”
“那可不行,医生交代6个小时不能吃饭喝水。6个小时后或许可以喝点小米粥。”患者1的家属解释,并试图前去准备。
“我说6个小时后可以喝水,你不要偷换概念。就如有人说我没有吃饭,但吃了两个香蕉。水和小米粥是两码事。”医生真是千里眼顺风耳,不光能治疗身体的疾病,还能矫正行为上的错误。
时光飞逝,六个小时虽然痛苦,终成过去。
“老婆,赶紧去叫护士A,剩余的液体不输了,我紧去厕所。”11:00整,患者1求助。
“拿着输液瓶也可以去。”护士A建议。
在患者1的强烈要求下,护士A为其拔掉针管。
“一滴、两滴、三滴。”患者1的尿液就如久旱逢甘霖的春雨,一滴一滴洒落,十来滴过后就戛然而止。
“腹部憋的难受。”患者1呻吟着,一会儿弯着腰趴在墙上喘息,一会儿在卫生间慢慢踱步,口中念念有词:“南水北调,排水排沙,阿弥陀佛!”患者1的家属打开水管,递上热毛巾,无论热敷还是引流抑或冥想,均以失败告终。
反反复复,一个多小时已过,身体中的废物却难以排出。患者1无奈决定,只好插尿管了。可惜夜深人静,整个楼层只有一个值班护士A,忙得晕头转向的她反问:“早干嘛去了?待我有空了再插!如果早吭声,交接班前的护士已经帮你插好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患者1只好变换各种姿势,尝试各种办法,只求天降瑞雨,哪怕是尿裤也行、尿床也好,只求痛快解决。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许终有一天,自己会大器晚成,患者1自我安慰。
12:00,患者2液体输完,6个小时的麻药期已过,开始和患者1同病相怜。“活人能被尿憋死”,往日的玩笑话此时兑现。“天灵灵地灵灵,保佑本人尿成功。”他沿着卫生间狭小的空间慢慢踱步,尿道却堵塞不通,就如水库里已经蓄满了水,却没有排泄的出口,关键是身体的各种器官还在源源不断往膀胱里输送内容。
继续折腾,失败告终。患者2也开始求助护士A,答复相同。“再试试,插尿管并不轻松,疼痛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我把尿管给你插上,今天晚上是不会给你拔掉的,你三思而行。”
“如果实在难受,我就自己动手,决不麻烦你。”患者2本意想尽快插上尿管,不料一言不合捅了马蜂窝。
“那更不能给你插了,你自己拽掉尿管,出了问题谁负责?”小护士A年龄不大,但伶牙俐齿、咄咄逼人。
“对不起,对不起,他是过度难受才口不择言,你不要和病人一般见识。他如果有那本事,还需要来医院吗?自己在家不就解决问题了?”患者2的家属连连道歉。
最终,五十多岁的患者2像小学生一样给护士A做出保证,护士A才决定为其插尿管,并且让患者1和患者2自行商量谁先谁后。
病痛面前,患者1没有礼让三先,弯着腰、捂着肚子就冲进换药室,躺倒在床上。
说句实在话,护士A的水平真不赖,三下五除二就把细长的管子塞进尿道。拿患者2家属的话说:“病人连声喊'慢点、慢点’,护士A只管巧妙用力,不是护士A心狠手辣,而是长痛不如短痛。就如做手术,哪能小刀子割肉——一点点收拾?一定要快刀斩乱麻,手到病除。”
排尿的问题解决了,尿袋里就如夏天下暴雨——瞬间爆满。两位病人终于轻松一点儿,没料到轻松是暂时的,更多的难受铺天盖地而来。
随着麻药劲过去,疼痛袭来,口服止痛药远远压不住撕裂般的伤口和难以抑制的下坠,各有各的痛苦。
好不容易熬到天明,彻夜未眠的患者真正体验了“度日如年”的含义。楼道上的“肛肠科”三字被成千上万次念诵,秒针和分针的脚步如灌铅般沉重,几乎静止不动。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查房医生!

查房

“感觉怎么样?”穿白大褂的医生和蔼可亲、语气温和。
“下坠、憋胀、难受。”患者1语无伦次,似乎很难找出准确的词语描述。
“这属于正常现象。你的是混合痔,外痔动了刀子,内痔用的是结扎术,里边大大小小捆了六七个疙瘩,由于内痔较大,如果出血害怕找不到原因,所以预留的棉线较多、较长,你千万不要生拉硬拽,过几天它会自行脱落。这种微创手术,痛苦少疗效好,忍过今天就好。”医生A的解答专业又简洁,给患者1吃了一颗定心丸。“只是饮食要注意,多喝小米粥等稀饭,少吃捞面条等主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硬撑出血。”望着医生的背影,想着昨天晚上输液时想吃捞面条、小焖肉的冲动,患者1哑然失笑。看来,以后要过一段苦行僧的日子了。
“你的属于肛瘘,伤口大且深,要注意清洗,便后要消毒,防止发炎。可以适量活动、正常饮食。”医生A向患者2交代。患者2频频点头,一脸崇拜。对于患者而言,医生就是自己顶礼膜拜的活佛,每一句话均是金玉良言,必须无条件遵守。
逐一询问病情,逐一答疑解惑,逐一交流沟通。几位医生组成的查房团队虽称不上浩浩荡荡,但绝对仪式感超强,堪称每位病人日夜期待的圣母。
“你可以准备出院了,然后两天来换一次药即可。”医生征求患者4的意见。“我家离医院比较远,开车也需要40分钟,还得麻烦孩子们接送,他们上班请假不方便,能否让我再住两天?”老者祈求的眼神急切而无助。“不用挂液体了,在这里是养在家也是养,在家还更方便,你可以在就近的卫生所换药,不一定非得来咱这里,村里的医疗点也行。无论是合作医疗还是医保,均不允许小病大养,谢谢叔的理解。”医生A话语委婉。
“也是,现在医疗条件好了,痔疮只是小毛病,国家就给予这么优厚的待遇。记得小时候割草放牛,一不小心被绊倒,恰巧碰到尖锐的石头,心脏旁边的骨头瞬间露出,血也汩汩外流。咱不照样忍着,只是偷偷用草木灰止血,牛不少放,草不少割,活不少干。”患者4是位退休老干部,边回忆往昔边整理东西准备出院,欣慰的笑容挂在嘴边。
患者3属于动脉血管破裂,医生建议其第二天出院。“太感谢医生了,当我大便喷血时,我吓得浑身发抖,以为得了绝症,第一反应就是赶紧买了100万额度的保险,绝望的心情可想而知。你们真是妙手回春……”

换药

手术后第三天,病人需要去门诊楼换药。
老病号不需要挂点滴,查完房后就可以前往;新病号前三天需要输液,自然就和老病号错开了时间。按理说,医院的安排无懈可击,巧妙避开了等待和聚集。
可惜那天是周日,值班医生心情不大好。
前去的几个患者一个个被他数落不说,脸上的不耐烦似乎别人都欠他一毛三分钱。
“你们为什么不找个老病号带着?”值班医生咄咄逼人。
“他们难受的要死,我们看着就心疼。”病人家属嗫嚅道。
“一个个教你们,不得把我累死?”值班医生反唇相讥,但也无可奈何地把患者分别领进熏蒸室。
“你教我们一下操作方法,明天就不用麻烦你了。”患者家属集体申请。
“你们能学会吗?明天早忘到爪哇国去了。”值班医生无动于衷。
“我们一起跟你学,并且录成视频,相信我们三个臭皮匠。”在患者家属锲而不舍的要求下,值班医生终于耸耸肩、开了尊口。三个摄像头不约而同紧跟着值班医生的金手指,那个时候他绝对是世界的中心、地球的主宰……
换药结束,我们分享总结,第一冲洗,第二换药,第三烤电。冲洗又分三步,加水至红线、连续按两次“水状”,最后点击“确定”,大约15分钟左右,仪器发出“滴”声后OK。以后几天,凡遇到新来换药的患者,那几个受难为的家属必定主动手把手教学,并笑着讲述个人遭遇,苦中作乐。
最难受的该是换药。护士手法娴熟,一把小小的镊子先夹着棉球擦洗,再捏着光滑的栓剂涂上软膏,然后一放一捅,镊子顺势一弯,既不怕伤着皮肤又迅速快捷,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堪称典范。对于患者而言,换药就是上刑场,心理上早已怯了几分。且不说大便时刺激伤口的难受,单说日常“擦屁股”这样的小事就让患者备受折磨,其中最受煎熬的该是患者2。由于伤口大且深,里边的粪便很难清理干净,医生只好用镊子夹着蘸了碘酒的棉球,一点点擦拭。患者2则被摁在床上、七尺男儿疼得啊啊大哭,下床后弯着腰驼着背螃蟹般横行,脸上的表情惨不忍睹,全没了往日的活力和风度。

恢复

出院后的患者本该两天去医院换药一次,结果却被疫情封控在家,难受了向医生求助,远水不解近渴;互相加个微信询问情况,结果你疼我疼大家都疼,彼此又有了心理安慰。
“医生说痔核半个月左右脱落,估计那时就能云开雾散了。”患者1掐着指头算日子。出院以来,床是他的主阵地,屁股下面迟早垫个小靠背。除过吃饭就是睡觉,睡得腰酸背痛晚上失眠,不过比起刚做手术时的彻夜长痛轻松多了。“老婆每天给我换药,换药神器是家里的小铁碗和铁筷子,开水煮沸消毒,手法极其温柔。其次用小太阳烤屁股,虽然没有红外线,照照也就很舒服。”他劝别人也训练个临时护士,特殊时候特殊对待。“现在还要吃软饭,不吃米饭和捞面;蔬菜水果齐供应,老婆端到病床前;定时大便好处多,不稀不稠是关键。”偶尔,他也来上一首打油诗,和病友乐呵一番。
“半个多月,啥也没做。吃饭端上桌,水果床边摸。表面是享受,其实是痛苦。”“刚做完手术,感觉还行。没料到真应了'一二三,小难关;七八九,最难受’,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躺在卫生间的地上边哭边打滚,一点儿也不觉得难堪。”“即使生孩子的阵痛也早该过了,咱却是又胀又憋又无成就感。”“时间是灵丹妙药,一天更比一天好,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今天是做完手术的第14天,老婆给我换药时发现三根棉线脱落,棉线末端均连着小小的、不成形状的模糊肉球,估计那就是其中的一个内痔吧,失去营养的它现在已经缩成一团,终被抛弃。”“里边的疙瘩去除了,外边莫名其妙又多了一个小拇指般的肉瘤,红红的、薄薄的,难道做个痔疮也得遵循内外平衡的规律吗?”“老婆第一次给我换药,分外体贴,先用开塞露润滑,再小心翼翼把药物塞入,结果还是疼得我咬紧牙关、满头大汗。第二天医生检查,说是药物横亘在伤口中间,老婆说,凭空多了一个窟窿,谁能分清哪是哪呀?从此往后,我们均有了心理阴影,再也不敢自行换药了。”“虽然疼痛,但没有思想负担。想想那个在医院住了四个半月、插了11根管道、胃被全部切除的癌症患者,我们何其幸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开导又互相调侃。病友有病友的快乐,无男女老幼之别;病友有病友的纯粹,无职务高低之分;病友有病友的可爱,同是天涯沦落人;病友有病友的仁慈,心有灵犀一点通。
最关键的是,病友的经验之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丹妙药”。
有一句话说得好,“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养生的自己”,所以个人防护是第一。手术以后,十几年来我谢绝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早晨起床空腹喝水,一杯接一杯直至大便通畅,作用赛过洗肠;偶尔吃点'大便灵’,丝状柔滑,加速下滑;感觉便秘,提前让肛门做几个收缩舒张运动,既能改变大便形状还能增强肛门的弹性。“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医生的手术刀再厉害,也抵不过百病不侵的“金刚身”。

复查

2022年12月4日,星期天。
公路上车水马龙,医院里人满为患。
解封第一天,大家如出笼的小鸟扇动尚未康复的双翼,迫不及待寻找医院这块心灵港湾。
不幸的是,他们首先碰到的是“值班医生”。简单询问了病情,顺便瞄了眼伤口,提笔开了药方“肤痔清软膏”,云淡风轻道“恐怕需要二次手术,先回家涂药消炎”。
幸运的是,虽是周末,主治医生仍然上班。于是,所有患者不约而同选择留下,让主治医生再次观瞧。
患者2首当其冲上了刑场。他说感觉伤口愈合不好,走路仍然是横着的螃蟹。没有麻醉,开始拆线,外边的人看不到其龇牙咧嘴的样子,只能听到杀猪般的嚎叫与哭泣。老祖宗传言很经典,计划跟不上变化。患者2本想利用五天公休,外加两个周末,九天时间迅速解决“屁股”问题。不料半个多月已过,他生活还难以自理,更别说处理公务了。“屁股决定脑袋”,这个比喻对如今的他而言再形象不过,原来由于开会、上镜头、答记者问等原因他需要“一天几洗头”,如今只能撅着屁股、驼着腰,“虾米一般”艰难地“几天一洗头”。雷厉风行的英雄还时常抹泪:不中用了,屁大一点事情都解决不了了。面对病友的打趣,“肛瘘就是一不小心割成了漏屁股”“现在你可够特殊,一人两个屁股眼”,他笑着笑着就忽然捂住了屁股,“可恶的刀口,又被笑得生疼了。”甚至连打个喷嚏,也变成协调不好的“大麻烦”,弄不好就需要难受几小时。
患者1心惊胆战地上场。在里边痔核脱落的同时,上帝可能为了保持内外平衡,又凭空在外边补上一个疙瘩——葡萄般大小,粉红粉红,像个水晶球镶嵌在肛门口。主治医生不像值班医生“坐山观虎斗——瞧瞧算了”,而是“一摸二摁三检查”,完毕直接建议“水肿难消,现在处理”。于是,主治医生开始用又细又长的针对其局部麻醉,接着和护士一左一右对患者1进行二次手术。在接连多次对话“还疼吗?”“能忍受!”之中,手术绳子已经紧紧捆在患者屁股上,与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挺直腰杆而去,捂着屁股而回!一路上,患者1趴在后座上,咬牙坚持;下车时,由家属连搀带扶;回到家,倒头便睡,却又疼得嗷嗷大叫,浑身难受。和患者1同病相怜的,当天至少三人,感情上最起码不太孤单,交流时可以同频共振:疼痛和憋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啥时候二力平衡、互相抵消,就算阿弥陀佛、上帝保佑了。





祈祷

伤痛逐渐恢复,故事并未结束;医生仍在忙碌,患者依然爆满。一个个疼得龇牙咧嘴时对天发誓:“我一定戒烟戒酒,我一定清淡饮食,我一定规律入厕,我一定全神贯注。”但稍微能够忍受,欲望便会悄然而至:“走,拿着烟枪,楼梯上喷两口!”“想吃酸辣捞面条!”“想吃火锅炖牛肉!”“哪天约着喝两口!”都说小孩子不长记性,记吃不记打,茫茫人世间,哪个不如此?就连孔老夫子都言:“食、色,性也!”所以,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只是要把“吃喝”二字好好把握,若能吃的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乃是上上之策!
借用“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男女老幼皆能健康幸福!幸运的是,2022年12月10日,再次去医院检查,往日的病友越来越少,估计早已康复;见到的病友温和了许多,难受已经能够忍受;医生交代恢复地还行,在家正常换药、一周后再来复查。感谢万能的时间,在手术22天后终于让患者1笑容展露。回家的路上,竟然抢过老婆手中的车钥匙,握住了方向盘,用另一种方式庆祝“即将痊愈的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大家点关于痔疮的经验,回忆下我的苦难经历
肛周脓肿到低位肛瘘手术案例的73天经历 手术案例
做人千万不要生病,生病千万别生痔疮
那个想自杀的年轻人,我们没能救下他
亲历肛肠手术(原创)
一线日志|病区里有了中药香,病友练起了八段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