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生季 | 杨文庆:设计是一种信仰

写在前面:杨文庆老师有着20多年的产品设计经验,组织并参与的项目多次获得Red dot, iF, G-mark等国内外设计奖项,获得了上百项设计专利。他曾担任过iF设计大奖的中国评委。杨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设计师是上帝的助手”。他说:”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很伟大,设计师似乎是在造物,这会让人非常兴奋,因为很少有一个职业或者一类人是在创造新的物。”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教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助理

龙域设计LOE DESIGN创始人&总经理

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设计是一门“奇怪”的学科

设计的第一个“奇怪”之处在于,作为学科而言,它没有办法被很好地归类为“工科”或者“文科”,这就导致了同样是设计系毕业的学生,有的人拿着工学学位,有的人却拿着文学学位。事实上这并不奇怪,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设计并不是一个传统学科。设计是产业分工后被细化出来的一个工种,专门负责处理技术和人的关系。和其它理工学科不同,设计并非探讨一般规律和法则,它甚至没有太多的积淀。设计是一个变化着的学科——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所以当作为对象的问题发生改变时,设计自身也会随之改变。设计的任务是面对不同的问题去整合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学科和知识,因此它是一门具有浓厚实用主义特色的应用学科。


设计的第二个“奇怪”之处是,它并没有一套完美的设计方法。很多学生甚至研究生都十分热衷于学习“方法”,希望能通过学习到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法来解决问题。实际上,“一套系统的设计方法”从根本上就和这个学科(如果还能称之为学科的话)不相符。设计解决问题的本质决定了设计始终面对着最新的人、事、物,我们一直在探讨新的物、新的系统、新的方法、新的流程,怎么可能有一套固定不变的设计规则和方法呢?目前所有的设计方法,都是借用其他学科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整合而来的。当有新的问题产生时,我们就需要创造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新的流程来解决它。

设计的第三个“奇怪”之处则是,设计面对的总是横向性的复杂问题,而非纵向性的专一问题。理论上来讲,如果通过其他学科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由设计来解决了。设计一直是一门交叉学科,从技术和艺术的交叉,到技术和人的交叉,再到技术和商业交叉,一直是用来处理复杂问题的手段。随着我们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设计本身就像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越来越沉重。我不清楚对于学科本身来讲这是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很清楚真正有效的设计必须是灵活的、多面的、简洁的,就像“奥卡姆剃刀”那样。我很欣赏这样“巧”的设计,就像武林中“四两拨千斤”的高手。


盲人摸象的设计乱象

随着所面对世界的不断变化,设计也在不断生长和发展。正因为如此,才很难给设计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又由于牵涉的因素过于庞杂,几乎可以从任何角度对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所以设计会不定期发展出一些新的理论和方向。有些是对设计原则的扩展,如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用户导向设计(UCD)、品牌导向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有些是面向特殊人群的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包容性设计;有着眼于设计技术的模块化设计、开源设计,也有着眼于设计工作方法的协同设计、开放设计;有拓展设计领域的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社会创新设计,也有关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设计、系统设计,还有关于设计管理领域的设计管理、设计策略和设计思维等等。


很多人看了会觉得,原来有这么多的“设计”啊!我个人却认为,这其实更像是设计的“盲人摸象”。随着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对设计的认识也似乎越来越全面,当很多相较于“传统”设计的“新”设计出现时,很多人也更愿意相信自己找到了设计的新方向、新领域和新理论,找到了对设计更正确的理解。其实,设计的“巨象”一直都没有变,是我们对设计的认知变得“盲目”,让我们更喜欢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设计。

设计是复杂、变化多样的,这才是设计巨象不变的本质。设计是以设计对象的问题为出发点(设计对象不一定是人,可以是其他的生物或是未来的机器人),研究其在系统中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个系统包括商业、社会、技术、生态环境等子系统对应于设计对象的系统集成。而解决方案则根据需要可以是产品、空间、视觉媒介、交互软件、服务模式、教育系统、管理体系、政策制度,或是上述某些要素的有效组合。


目前,设计领域对设计的解析整体依重于西方的思维模式,对各种要素的解构和细分是首要目标。其实我更愿意用东方的思维模式,也就是综合性、整体性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和分析设计,找出复杂问题的本质。随着设计问题越来越复杂,从微观着眼的分析法也朝着更为宏观的综合法相结合,前面提到的设计思维流程其实就是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演绎。当整体目标清晰后,再把复杂问题打散成可实施的局部的、具体的方案,交由专业的知识群团队去细化落实。所谓知识群团队,是指针对不同的问题,组建相关联的知识集合和对知识进行整合的人才资源。这样一来,再复杂的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总之,少谈点理论,多做点实事。设计确实没有一套系统的知识结构,承认也无妨。因为当前设计学科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和不同领域学科交叉时去借鉴和整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也是设计学科的特色所在。


设计是一种信仰:我设计,故我在

“设计师是上帝的助手”,我很喜欢这句话,这让我觉得自己很伟大,设计师似乎是在造物,这会让人非常兴奋,因为很少有一个职业或者一类人是在创造新的物。


创造新的物的同时,设计师又在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因为设计师承担着造物的重大职能,所以需要对自然有更多的敬畏之心。有人把设计师的创造性当作设计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认为设计就是设计师天马行空的主观臆造。现在也有很多设计师很荣幸的被资本选中,不断创造或升级着人们的需求,殊不知在消费了大量资源之后,设计师只是充当了资本收割机的工具,却并没有在这世界上留下什么有意义的东西。然而,这样红极一时而又昙花一现的设计现在却充斥着市场的各个角落,通常它们会被包装在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盒子里,盒子上印满了“创新创业、智能互联、共享经济、服务经济”等 buzzwords(当下热门词汇)。设计师们在疯狂创造的同时,却也在对物质肆意挥霍和涂炭。

一个好的设计师,除了需要对自然满怀敬意,还需要抱持着对人性的关爱。从包豪斯时期起,工业设计的精神就是为大众追求平等的生活权利、为提升生活品质而奋斗,在这点上,设计师既是助手,也是战士。商业本身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为了无节制的私利而把设计变成工具的商人(或称“企业家”)。设计师需要拥抱商业,因为设计通常也需要在商业的逻辑里运行,但利益永远不应该是唯一的目标。盲目追求新颖的商业模式,反而会让设计本身失去了方向;有时候,简单的商业逻辑更能体现设计的价值。让设计充满诚意,带着对自然、对物质、对人性的尊重,潜心研究、细心观察、耐心揣摩、小心研制,探寻造物的极致可能,才能让物尽其用、物尽其美、物尽其善。


很多人把设计当作一种职业,我会把设计当做是一种信仰。相信设计的力量,维系它的纯洁,传播设计的种子。当设计变成了信仰,再艰苦的历程也会变得乐趣无穷,所有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都无法再和设计分开;我设计,故我在。但是,作为上帝的助手,设计师还需要保持虔诚的心态——我们并不是真正的造物者,我们只是生活意识的搬运工和生活状态的建筑者。

设计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戴着镣铐的舞蹈”,是我个人认为对于设计过程的精准描述。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而人本身就是最为复杂最为高级的生命体;况且工业设计可以说是设计行业中最为复杂的专业,因为它所牵涉的产业链环节是最多的。设计师需要考虑形式、功能、人机、结构、材料、工艺、成本、市场、品牌、渠道等诸多要素,很多时候就是在坚持不懈的寻找一个平衡点,那种“刚刚好”的感觉。在和B&O(丹麦音响品牌)的设计师交流时,他们把设计的过程比喻成“煲汤”,温火慢煨、慢工出细活。能在这样的条件下设计的设计师是幸福的,因为国内的设计师很难拥有这样宽裕的时间,而时间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很多设计师就是处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即便能够拿出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但并不完美,也更不会有什么惊喜。这样的设计尽管合格,但不会成为经典。经典的设计就像带着镣铐在跳舞,只有舞者知道镣铐的存在,观众却不会看到或者感受到镣铐的存在;如果观众察觉到了设计师的纠结和挣扎,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设计。

一个好设计的定义,对于企业和设计师来说或许是不同的。对于企业来讲,不管什么设计,只要能卖的好,就是成功的设计。“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是企业营销的slogan(口号),因为他们的目的是销售产品。确实,以商业成败论英雄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从商业逻辑本身来说,产品就是企业用来产生增值价值的工具。但设计师需要有更高的觉悟和追求,要明白,真正的设计是在产品卖出去后才开始产生价值,这才是设计的终极目标。

在面对end user(终端用户)和隐性用户(企业)两种不尽相同的需求时,设计师要在不违背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设计的终极目标。产品属性不同,因此迭代周期有长有短,虽然我们无法要求每个用户使用一个手机超过两年以上,但通过设计师的设计,至少可以让产品尽可能的在使用者手上待上更多的时间。这才是可持续设计,是赋予意义的设计,而不是等着产品被用户抛弃后才去考虑如何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正如柳冠中先生认为的,设计产品不单单是对“物”的塑造,更是对“事”的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在于参与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活动中,并对人们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编辑 | 榴莲、睿妍

责编 | 徐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艺术设计学
新手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设计不等于艺术。让创意更好的服务设计!
交叉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思维
为什么我要收设计费?
“禅修设计,皆为信仰”,一位女设计师的心路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