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限的创想与意志的胜利


埃隆·马斯克

马斯克来了

他既是天才工程师,又是卓越企业家,他前无古人地跨越各个领域,全能全知。他有极强的控制欲和无限的想象力,他有时离真相很远,却能以意志之力扭曲现实。他的42岁好像浓缩了几次人生,拓展了人类对自身智力与能力限度的想象。乔布斯离开了,马斯克来了,后者离人更远,离神更近。

进阶2.0:“太空极客”

2012年5月,名为“猎鹰9号”的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整个宇航界为之震动。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第一架私人所有的商业运输飞船进入了一直由国家垄断的“国际空间站”。这家公司叫SpaceX,首席执政官是埃隆·马斯克。科幻故事始于10年前。

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马斯克对坎特雷尔说:“我想我们可以自己造火箭。”

2002年1月,马斯克在里约热内卢的沙滩上度假,他开始研读一本书,书名叫《火箭推进基本原理》。他是物理系毕业的,但从来都不是什么火箭科学家,但他最终读遍了坎特雷尔的大学教材,列出了造火箭的计划进度表。这是他与乔布斯的不同之处:苹果电脑的技术灵魂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而马斯克本人就是一位天才工程师。这就像回到了硅谷起源的半导体原初时代,“创世纪”是由工程师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葛洛夫开辟的。

他高调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公众人物,有人问,为什么要追求名气,他回答:“如果人们不知道我是谁,就没有人会卖给我零部件。”硅谷文化欣赏这种疯癫,美国媒体盛赞:“如果他成功,人类便成功;他不仅是在为他自己奋斗,而是为我们所有人。”

史蒂夫·乔布斯很酷,埃隆也很酷。乔布斯代表着经典意义上的新一代极客精神,把小玩意儿的美感潜力发挥到完美的极致,直至有体验的欢愉和快感,使互联网、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具有了触及人情感的灵韵。开拓了全新的商业机遇。这批极客也由此创造了消费时代的新宗教。马斯克也有这种品质,喜欢控制一切,并用品味和审美的原则来统率他的控制欲。他对特斯拉ModelS的设计极其挑剔,自己设计了后视镜,坚持要求仪表盘上不能有按钮,音响系统声控必须以11档作为上限,因为对设计万般苛求,还拖延了下线时间。他参与了设计洛杉矶郊外的SpaceX总部,亲自挑选建筑颜色和家具,甚至包括形似宇宙飞船的垃圾桶。但马斯克与乔布斯有着根本的不同。乔布斯走向小的极致美,马斯克走向更宏大的雄壮美——他要造汽车,造太阳城,造火箭,狂人般的宏大工业英雄主义创造宏大新商机。他喜欢谈“让人类跨星际”,“在宇宙中求生存”,“火星殖民”和“新世界”。

实际上,做着星际航空梦的硅谷高科技亿万富翁有很多,他们形成了一个俱乐部群体,被称为“太空极客”和“新太空资本家”。他们的童年都热爱科幻和太空探索,少年时目睹过阿波罗登月,他们的财富级别让他们可以玩卫星和火箭,他们有钱在得克萨斯、达拉斯和华盛顿州买地做发射基地,也有钱雇用最优秀的工程师和购买价格不菲的零部件。他们坚信“莫尔斯定律”:技术以幂次方速度更新,价格则快速下降,但火箭业却违背了定律,成本越来越昂贵。他们还有社会理想,要让大众也能获得太空信息,享有太空权。当然,这背后是巨大的未来商业。

太空极客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有自己的哲学纲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XPrize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基金会主席叫彼得·戴尔蒙蒂(Peter Diamondi)。2012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丰裕:未来比你想象得要好》的书,是对1967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的遥相回应。20世纪,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建立在资源稀缺的基础上,《增长的极限》因此认为,人口的增长最终会导致地球不可承受。21世纪,硅谷则以它与生俱来的科技乐观主义宣称,尽管人类历史有灾难兴衰,呈幂数增长的科技却一直在人口增长的同时提高着普通大众的生活质量,通讯技术、互联网、人机交互、生物医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无一不在将过去贵族乃至总统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未来,到2050年,人类的人口总数将接近100亿,对地球究竟能否承受,悲观派与乐观派仍争论不休。而硅谷给出的解决之道是,消除稀缺性,让丰裕变成可能。那些新崛起的亿万富翁和科技慈善家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探索外太空,都是通往未来之路。

灵光乍现的那一瞬间,马斯克把住了时代脉搏。马斯克的雄心是,把商业发射市场的火箭发射费降低九成,在未来把10万人送上火星,进行星际移民。成本是核心的核心,有没有专利并不重要。“猎鹰1号”用的主发动机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古董,只有一个燃料喷射器,很老,但很可靠。

在SpaceX,任何省钱办法只要有效,都可一试。

然而,发射却连续三次失败了。硅谷文化一向对失败非常宽容,失败甚至是荣耀的经验。马斯克总说:“如果失败得不够多,说明你不够创新。”但现实中,巨额赌注的失败,还是难以承受之重,几亿美元财富化为青烟。曾有许多壮志未酬的私人航天公司消失在风中,SpaceX随时可能步后尘。

孤注一掷特斯拉

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客户不是出于节省油钱的考虑,而是为了表达对环境的态度。

在特斯拉(Tesla)电动车的故事里,马斯克是后来者,扮演的也更像乔布斯在苹果电脑里扮演的角色。真正的技术灵魂是马丁和马克这“二马”。

特斯拉的颠覆性意义隐藏在“特斯拉”这个名字里,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20世纪初,特斯拉发现了无线传输电能的理论,以空气作为能量的导体,但理论却超越了时代。他的理论与社会工业资本对立,将颠覆所有电力公司,受到爱迪生等大亨排挤,没有得到实践空间。电动汽车的命运也如此曲折:它的历史比柴油机和汽油机还长,19世纪末创造了许多速度和距离的纪录,技术和销售量都曾领先于内燃机汽车。但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得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加州大油田的发现,内燃机车占据了历史性优势,而电动车一直没解决的续航能力问题,在城际高速公路建成后凸显出来,只好暂别历史舞台。在加州重新点燃的现代电动车之火,不仅必须在技术上根本解决困难的电池续航问题,而且,它将颠覆世界传统汽车工业建立的基础:石油与内燃机。

他说,没有人怀疑清洁的电力是未来,但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历史进程的时刻表,即这种转变发生的时间与速度。

马斯克是在与时间打赌,踩错节奏,就成先烈。正因如此,在汽车这件事上,马斯克特别需要乔布斯式的魅力——他要成为一个布道者。他不断向媒体、向大众阐释特斯拉的理念和精神,不断说服人们相信电动车是不远的未来,并不断回击大牌媒体对特斯拉的攻击。
Roadster以英国莲花Elise跑车作为开发平台。马斯克坚持选用更轻、更时髦但价格也更贵的碳纤维材料。马斯克还对Elise的车灯、门锁、座椅、底盘高度等做了升级,要Roadster必须够酷。这些改动增加了成本,拖延了进度,马斯克说:“你卖10万美元的汽车,不能看起来像个垃圾。”在汽车的微观设计上,马斯克迷恋乔布斯式的“无所不及”、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

意志的胜利

2008年,对马斯克来说,是意志力的极限考验。特斯拉已濒临破产,但马斯克的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力挽狂澜,托住了自由落体运动。

2013年,历史悠久的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宣布破产,它折射了传统汽车制造业的衰落。此消彼长,硅谷大有取代底特律之势。

他也曾偶尔承认,将所有的未来赌在火箭和电动车上很冒险。但他立即话锋一转说:“若我不这么投入,才是最大的冒险,因为成功的希望为零。”经历了那段意志的极限考验后,他总结说:“做企业就像凝视死亡的深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大郑刚: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用第一性原理做颠覆式创新
宋家泰:你知道下一个世界首富是谁么?
要在2025年把人类送上火星的马斯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马斯克:我不放弃,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为什么崇拜马斯克?
马斯克是怎样运用第一原理造车、造火箭的#马斯克 #spacex #特斯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