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西南一个乡村十年交的公粮钱哪儿去了?

这篇文章是小编几年前写的。在本号刚开通的时候曾经发过。家父来京居住后,常秉烛夜谈,所以对有关数据进行了修正。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含着一丝数据分析思维在里面。算是再印吧,敬请批评指正。


1993年,笔者13岁。暑假尚未结束,便觉闲极无聊。在父亲的带领下,跟着村里收公粮(后来改称农业税),美其名曰帮忙,无非是凑热闹,循着记忆写下下面的话。 


鲁西南山区每年大概要种植几季庄稼,6月份收小麦,7月份收玉米,8月份收花生,9月份收地瓜(均为农历),这是一方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资基础。至于其他作物,如棉花、谷子、高粱等等,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收获了庄稼就要交公粮,在农民看来天经地义,以至于后来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时候,广大的中国农村一片沸腾,喜气洋洋,视为千百年来一件大事。那几年,在我记忆里,公粮是按家庭人口数计算的,每个人要交麦子20斤、花生100斤。每个年份里,具体的数字不太一致,但大致差不多。因为地区之间有差别,所以笔者无法知晓外地的情况,但以山东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以及我省历来做法和习惯看,这个数字可能在全国算偏高的。如果按人均收入算,鲁南山区在全国只能排到中游水平。

 

 90年代初,我国农村人口数大约8~9亿,以我村的公粮情况为基准参考,全国每年夏季公粮收入大致为:小麦3825万吨、花生4463万吨,折合成现价约:3187.1亿元人民币。(90年代,我省小麦平均价格约为1500元/顿,花生平均价格约为4000元/顿)。这个数字可能已经涵盖了其他地区渔、牧等副业,算是一个折算后的数据。

 

1990~2000年,我村村民外流现象还不太严重,绝大部分壮劳力都在村内从事农业生产,总人数在700人左右浮动。粗略测算,十年间上缴公粮,共折合人民币150万,人均2140元。


那么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国家对我村的补贴和投入又是多少呢?同样以1990~2000年为参考:

(1)水利方面:上级拨款5万打了一个水库,其中村民再集资占50%

(2)交通方面:拨款10万修了一条水泥路,其中村再集资占50%

(3)文化精神方面的投入:每年4场左右的露天电影,约合人民币300元

(4)电力设施方面:更换了50根电线杆和若干电线,约合人民币5万,其中村民集资占80%

(5)村干部工资:8万(其中80%基本没发放)

十年总计:10万左右,人均:145元,人均每年14.5元。

      

国家在其他方面的投入数据,我掌握的不多,但根据父亲及其他村民的体感反应,基本寥寥无几,这从那几年的会计账目上能看出来。

那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1990—2000年的十年里,我村每位农民给国家贡献了2140元,国家的投入分到每位农民头上145元。当然,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并不能完全以人头来计算,但这毕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农村公粮贡献的大头到哪儿去了呢?


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会发出同样的疑问,农村公粮贡献的大头到哪儿去了呢?


2000年前后的十年里,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多大的项目、工程纷纷上马,国家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来,农民种粮有补贴,再后来,农民都进城当农民工了。


(以上数据非出自国家统计局,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会宣布,农民公粮不会白交!2种方案发布,新增3种补贴
新“农业税”来袭,有村民缴纳数百元,啥情况?你们村出现了吗?
别说什么农民无偿交公粮了!一部分用来抵税,剩下的钱划到村里了
徐闻人交公粮,这段记忆你爸爸妈妈都知道...
农村80年代交公粮老照片,一段让9亿农民永远难忘的艰苦岁月
【每天老照片】-2万-785- 1978年,鲁西社员踊跃缴纳“爱国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