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点评,真实吗?

这几天,有一篇文章刷了屏:《独家|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做数据挖掘的团队,爆料出马蜂窝网站的各种数据造假:



当时看完这篇文章,我就觉得,这群做数据挖掘的团队不简单,很有技术水平。


紧接着,还有后续篇:


马蜂窝开始毁灭证据了,但这水平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承认,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


上面的这几篇文章,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社区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针对这个结论,我表示有一些赞同。


真要仔细挖掘,没几个公司逃得过,无非是数据造假的比例是多还是少的问题。这又让我想到了小cui,动了一个行业的奶酪。


我看美团上的点评和评分,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比如我今天下午想去唱歌,我会首先在美团上按评分的排序,搜一下附近有哪几家ktv。在价格符合预期的情况下,如果有好几家ktv都是5星好评,我会点进去看看评论,最终挑选一家。


和我一起唱过歌的小伙伴们,都说我唱许嵩的歌时,无论是在音色上,还是情感上,都像极了许嵩。随便几首许嵩的歌,都能唱到95分以上。

所以,每当我去一家ktv,我都会首先唱一首许嵩的歌,来验证这家ktv的音质好坏。


(当然,我并不只是会唱许嵩的歌,我也是听杰伦的歌长大的孩子。)


最近一年,我连续去了五六家ktv,结果只有一家ktv的音质让我满意,另外几家,我表示,音质真的很一般。但他们在美团上都是五星好评啊。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啊,有很多ktv商家都是这么做的:用户在美团上给商家五星好评,商家优惠你十块钱,或者让你多唱一个小时。


本来我的初衷是要鉴定ktv音质的好坏,但面对这种小小的诱惑,我还是没有抵抗力,默默掏出手机,写上“这家ktv棒棒哒”,然后给商家示意。


淘宝上也有很多店铺刷评论,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吧?很简单的道理,店铺这么多,别人刷评论,我不刷评论,我这个店铺还有人气么?


有个同学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用户在淘宝上给了一个真实的一星差评,结果商家寄了一坨 (●)给用户。


面对用户的各种真实差评, 商家的回复一般都是:“同行请走开”。可那些千篇一律的好评,又有多少参考价值?


相对来说,京东上的商品,品质要比淘宝的好一些。京东上的评论就相对真实一些吗?我看未必。我平时网购,基本只在京东上买东西,像我这种京东的重度用户,经常会发现商品下面的很多毫不相关的评论。


我自己在京东上的购物心得是:如果商品的评分低于97%,我一般是不会买的。假设大家都认定了我的这一条规律,商家的刷分行为会更加猖獗。久而久之,这条规律就不好使了。


再举个小例子。我们看到,很多电商网站喜欢搞活动,活动的左上角会有淡入淡出的气泡信息,文案类似于“某某5秒前中大奖了”。这种气泡信息,真要较真起来,真实的数据能有多少呢?深更半夜的时候,也有人频繁中奖?


上面的例子,都是反面典型。那有正面的例子吗?当然有。豆瓣上的评分算是相对客观的了。


豆瓣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如果你热爱电影、热爱阅读,可以在上面活跃活跃。看完一本书,在上面打个分,写一两句话的简评,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豆瓣社区能有这么良好的范围,这与创始人坚持走独特的商业化道路有关,而且步伐很慢,很谨慎。但也正是如此,豆瓣这个网站很穷,挣不到什么钱。我是2010年注册豆瓣的,八年过去了,豆瓣的网站就没怎么改版过,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


豆瓣想挣快钱,也很简单。拍电影的人给钱,把评分给你顶上去。评分一上去,票房就升了。但这挣的只是快钱,一旦有自媒体爆料,估计豆瓣上的文艺青年又纷纷开始指责并逃离了。


你问:“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点评,真实吗?”


我答:“百闻不如一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喜欢音乐的你,这些音乐App 你一定也知道
DJ强歌-打造2011年《红尘情歌》KTV车载慢摇串烧舞曲
淘宝全面改版,不能给差评了?
天猫&亚马逊为何都要禁“好评返现”
淘宝商家坦言:商品再便宜,也别在这3种店铺下单,背后都是套路
腾讯手机管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