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务犯罪办理中如何利用好被调查人的涉案心理
在目前职务犯罪办理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查活动和方式就是审讯,也就是突破被调查的口供是一个案件成败的关键,在职务犯罪中有“口供为王”的说法,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再怎么重视口供都不为过。

很多人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重视口供容易引发逼供等不规范行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下功夫研究被调查人的心理,通过一系列心理的较量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调查其实是对他的挽救,而不是惩罚。只要被调查人能明白办案机关的良苦用心,才能真正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悔恨。

在审讯活动中,被调查人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犯罪行为的暴露,这个犯罪行为不是全部暴露,而是犯罪行为的某一个细节,因为当一个细节被暴露时,全部的犯罪行为也就无法隐瞒了。这些人总是在心理反复复盘,来寻找自己当时有无漏洞或者把柄被人发现。

因此,犯罪时候的某些细节是被调查人最担心的焦点,也是其应对审讯的心理薄弱点。随着案件的延续,强制措施的变化,被调查人的心理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状态。可以说,被调查人的对抗心理并非是铁板一块,受到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刺激,其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审讯人员捕捉的对象。

例如,某机构出纳小杨利用职务上便利,先后挪用公款共计300万元给男友王某进行营利活动,小杨被立案侦查。在讯问中就是利用被调查人的强烈的畏罪心理寻找突破口的。下面摘录一段笔录:

问:“小杨,你经手的钱少了300万元是怎么回事?”答:(低头,默不做声)

问:“300万元可是特大数目,你有义务向办案机关说明!”(加大语气)答:(仍然低头不言)
问:“这样吧,既然你不愿意回答问题,就先学习刑法第384条,你把刑法第384条读一遍。”(审讯人员拿出法律条文)

(她读到“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时,其声音开始颤抖,读不下去了。)

问:你知道你读的是什么?
答:(故作镇静,略等待几秒钟)知道,是刑法。问:你怎么知道是刑法?
答:每年普法时,我知道一些。

问: 300万元是什么概念,算不算巨大?
答:“我.....我......”(突然哭起来),“别问了,反正钱是拿不回来了,我就等待坐一辈子牢好了......”

通过上述讯问,办案人员发现小杨表现出严重的畏罪心理。在挪用公款后,自己还偷偷地看了刑法相关条文,预先就形成了坐牢的心理。

所以,杨某在讯问中根本不敢正面回答问题,而且非常关心300万元在刑法上的严重程度,进而审讯人员就把突破口选择在杨某的畏罪心理上,并取得了较高的效率。

当然,被调查人在案发后的心理比较复杂,有畏罪心理,有侥幸心理,有优势心理,有戒备心理,有顽抗心理等,审讯人员要及时分析判断其心理特征,从而找到相应的对策。被调查人心理特征有内部表现和外部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检察机关侦查讯问的特点与技巧
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谈话步骤(收藏版)
从''''死不开口''''到心理防线动摇,讯问是突破案件关键|监委12项调查措施②
对自侦案件审讯策略与技巧的探讨
令人敬畏的警方审讯技巧揭秘(三)
审讯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