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诩-【抵巇第四----原文和译文】

作者:潘长宏

2023年4月9日

       王诩,别名禅,生卒年不详,又称王蝉、道号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战国时期传奇人物。著名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 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高层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抵巇第四----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芽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抵巇第四----译文】

       世间的万物都遵循着着大自然的规律而动,世间万事情也要依据离合聚散的法则发生变化。有时近在咫尺,却互相不了解;有时远隔天涯,却彼此熟悉。距离近而互相不了解,是因为没有互相考察言辞;距离远却能彼此熟悉,是因为经常往来,互相体察。


  

       所谓“巇”就是“涧”,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会由小变大。(罅、涧、巇。三者意思相同,只是程度不同)”在裂痕刚刚出现时,可以通过“抵”使其闭塞,可以通过“抵”,使其停止,可以通过“抵”使其变小,可以通过“抵”使其消失,可以通过“抵”而得到。这就是“抵巇”的原理。

       当事物出现危机之初,只有圣人才能知道,而且能独自发挥作用,按着事物的变化来说明事理,了解各种计谋,以便观察对手的细微举动。万事万物在开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旦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当圣人向外推行教化时,一些危机的萌芽和征兆予以防范和消除时,都是运用抵巇之道。

       每当天下动乱不止错乱无序之时,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官吏们没有社会道德。小人谗言妄为,贤良的人才不被信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虚伪的人飞黄腾达,君主和大臣之间互相怀疑,天下土崩瓦解四分五裂,互相征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就叫做“轻微的裂痕回逐渐发展成大的裂痕”。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设法治理。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采取弥补的“抵”法,使其“巇”得到弥合继续保持它的完整,继续让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把它打破,革命),占有它并重新塑造它。或者这样“抵”,或者那样“抵”;或者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其重新塑造。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抵而塞之”;三王从事的大事就是了解当时的残暴政治,从而夺得并重新建立政权。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善于运用抵巇直属的人才是强者。

       自从天地之间有了“合离”、“终始”以来,万事万物就必然存在着裂痕,这是不可不研究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当世道不需要“抵”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抵”的弊端时,圣人就应该应时而动对上谋划治理乱世策略,对下属可以督察督导,能够合理运用遵循抵巇之道的人,就可以永立于天地间,处于不败之地,成为天地的守护神。

      【关于王诩(鬼谷子)的传说】

      相传春秋末战国初,鬼谷子于梓橦山隐居,建鬼谷洞并讲学授徒,培养造就了兵家孙膑、大将军庞涓、六国封相的苏秦和助秦统一六国的秦相张仪四位高徒,因此梓橦山鬼谷洞又被人尊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军事学院”。还写下了纵横家理论巨著《鬼谷子》,成为历代开国皇帝的法宝,被广泛用于世界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鬼谷子》一书又被后人称为“金书”、“天书”。


  

      梓潼山是鬼谷子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国古代纵横家、军事家的摇篮。有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师祖鬼谷子隐居讲学的鬼谷洞遗址,还有获世界吉尼斯之最的《鬼谷子》三卷二十三篇刻瓷长影壁及鬼谷祠、鬼谷洞、魁星阁、鬼谷泉等。

 2010年,《鬼谷子传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淄博,有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的鲁中名山——梓橦山,这里就是《鬼谷子传说》的发源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谷子》第四篇——抵巇术(下)
纵横家语录
鬼谷子说服术_栖息地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 译文)
鬼谷子七十二术(原文+译文)
鬼谷子 上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