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教道教中的学识(二)

前一讲说到了寺、院、殿(堂)、庵。今天说一说宫、观、庙。

宫:“宫”本泛指房屋,秦汉以后专指帝王所居住的房屋宫原指有套间的房子,后来发展为指多间建筑组成的建筑群,最后专指皇帝的居室,如北京故宫。宫后也可指为寺庙,后专指道教的庙宇,如北京的蹯桃宫、万寿宫、文昌宫等。原本是居室相连相通,后来为了便于书写,就把两个“口”分开,进而上下重叠。在周代金文中,把代表居室的方形写成圆形,战国文字中又写成三角形。大篆和小篆写法一脉相承,都是在本来分开的两个“口”中间加上一个短竖,使两个“口”上下相连。新中国成立后规定“宫”为旧字形应废弃掉,而“宫”为新字形可以使用。本义是房屋。《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6、观:这个字,很早以前,是形容一只鸱鸺(猫头鹰),有一对大大的眼睛。所以卜辞的“萑”或“雚”作为动词有观看之义,再由此发展而有观察、监视之义。”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皆用“雚”为“观”,后来才有从见雚声的“观”。《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另一说,道教始祖老子曾在陕西盩厔楼观台讲道,故后世将道教建筑称观。

庙:这个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称庙。现代汉语一般称佛教寺院为寺,但也有人称佛教寺院为庙。古时候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四书五经中《五经》之一的《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变成了神社(土地庙)。庙成为祭鬼神的场所,世间达贤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等。

要说明的是:寺、院、庵、堂是佛教的场所;宫、观、庙道教的属地。在上古,“寺”是官署,“庙”是祖庙,“观”是台榭,两汉以后,它们的意义有了演变:“庙”指供奉神的一般庙宇,“寺”是供奉佛的佛教建筑,“观”是供奉仙的道教建筑。寺和庙往往同时使用。越来越近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庵、观、寺、庙、刹、祠的区别是什么?
如何识别道教、佛教建筑及古建
【棣华堂·乡风】和牛锁:庚子初秋中伏,我和大召寺有个约定
旅游知识:详细区别寺庵庙观祠
中国古建筑传承——寺庙
你有一笔壁画方能功德圆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