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导语: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民族文化的国家,这些民族文化往往包容在传统礼仪和习俗当中。祭祖就是一种典型的传统习俗,而在祭祖当中扫墓又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不少人认为扫墓不过就是简单将先辈墓穴前打扫干净,但事实上关于扫墓的规定还是有不少的,比如这句“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



清明扫墓是我国古往今来都遵循的一种习俗,每年到了这一天之后人们都会前往先祖的墓地近祭拜,这个时候后辈们除了上贡一些水果外还会清除墓前的杂草。不过在扫墓当中有一种观念,叫做扫墓不过三代,这三代包括父母、子女和祖父母。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观念和家族的壮大有关系,我们知道不同年代的人哪怕是在交流和沟通上都存在着代沟,特别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家族的后辈甚至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前往了比较遥远的地方,时间长了之后这些后辈对于三代以上的长辈根本没有什么印象,更不要说归属感之类的了。



很多年轻人对于三代以上的长辈根本不了解,甚至连他们的墓地在哪里都不知道,哪怕是想要进行祭拜都无法实现。而三代以内的祖辈往往相处的时间更长,彼此之间的亲情也更加深厚,因此一般对于这些先辈都会进行祭拜。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只记得三代以内的祖辈坟墓,还有一些地区认为如果祭拜三代以上的祖辈,会对自身的运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并不建议去祭拜。当然这样的说法属于封建迷信,现实情况就是三代以上的祖辈被后人记住的很少。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祖辈的先灵只能庇佑三代以内的人,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就无法进行庇佑,也无法接受到祭拜,哪怕后人对此进行祭拜也没有效果。“扫墓不过三代”是古人对于扫墓规律的一种总结,是基于现实情况和观念所得出的结论。

俗语的下半句是“上坟不过未时”,我们知道古人是用十二个时辰的计时方式,古人所确立的未时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下午一点到三个这个时间段,那么为何古人认为超过这个时间段就不再适合上坟了呢?这涉及到古人的一些玄学内容,在玄学当中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组成的。



我们知道午时的时候是一天当中阳气最重的时候,而从午时开始阳气就逐步衰弱,但阴气却在不断攀升。因此古人认为上坟的时间应该是在辰时到午时的这段时间,如果过了这段时间之后就不再适合上坟,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受到阴气的侵袭,从而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

这样的规定听起来似乎是封建迷信,但我们从科学角度也能找到一些规律。我们知道每天的凌晨都是一天当中温度最低的时候,从早上五点开始温度会逐步上升,到了中午的时候气温就会达到一天当中最高的程度。



但从下午一点开始温度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大部分坟墓都建造在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因此那些地方的温度变化也更加明显。如果我们选择在下午或者傍晚的时候去上坟,往往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更容易着凉,从而引发我们自身身体的不适。

古代交通工具发展比较落后,如果过了午时还去祭拜的话,那么回到家可能都已经是晚上了,如果在天黑之后还没有回家,那么就可能会导致自己迷路,毕竟在古代社会可没有什么导航工具。因此古人才会在祭祖的时间上做出规定,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



我国的祭祖习俗也是传统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直以来孝道文化在我国历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哪怕是在现代社会孝道一直都是一种值得弘扬的精神文化。当然祭祖行为不过是一种孝道文化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还有很多方式可以展露自己的孝道精神。

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祭祖的具体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如今提倡文明祭拜,在祭祖的时候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烧纸钱的方式,而是采用送鲜花等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够传达我们对于先人的思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明专稿】胡庆军 | 清明时节,除了那些习俗更应该学会感恩
古人总结下的俗语
俗语:两不拜三不做,早拜山晚送钱,清明上坟要注意
俗语:“有福之人不必忙,无福之人跑断肠”,老祖宗话耐人寻味
古人总结下的俗语,我算服了!!!
俗语“孝子不养弃家父,孝子不养下堂母”,古人训诫句句在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