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巩义:河洛渡口益家窝,益家窝村有外婆


益家窝村,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北部伊洛河东岸,这里自古代起就是河洛腹地、运河重镇,更兼此地人杰地灵,土地肥厚,气候温润,环境优美,由此引得四方游客纷纷驻足。

益家窝村文化积淀厚重,历史故事颇多: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曾在村南的稍柴村一带建立国都;三国魏时曹操第三子曹植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洛神赋》;而洛河女神的传说,更让当地河洛文化久久深入人心;至于繁极一时的水上大动脉——古运河也从村西边缓缓流淌了千百年之久;另外,清朝嘉庆八年修建的启圣阁、庙孤堆顶的故事、银地儿的传说等等,充分展现了这里古代文明的繁盛、地理环境的优越、历史文化的久远以及河洛码头文化的厚重。

洛水河岸

未修缮前的启圣阁(摄影协会王平提供)

修缮后的启圣阁

益家窝村洛河岸边,伫立着一座楼阁式的古老建筑,人们称它为“启圣阁”或者“春秋阁”,它历史久远,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著名的“巩县八景”之一。

未修缮前的启圣阁大门(摄影协会王平提供)

启圣阁紧毗伊洛河,是曾经的“河大王庙”的附属建筑物之一“北配殿”。

修缮后的启圣阁

启圣阁所在地原为水陆码头,当时益家窝古镇的集市绵延三公里,商铺林立,生意兴隆,河上船只往来如梭,是当时巩县最为繁华的集市之一。河洛船队出行或者归来,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河口祭祀仪式。

牌坊沟

春秋阁南边有一条斑驳古朴的老街,当地人唤作“牌坊沟”,此沟全长约300米,解放前因陈、刘两家曾在此沟中立过两座“贞孝牌坊”而得名,解放前后这里曾是益家窝村的商贸、教育、文化中心(我的父亲曾告诉我,他小时候就是在春秋阁那间破旧的八角楼上读的书)。

走进这条不再繁华的街区,早已没有了当年盛世的模样,但是看见这些古老敝旧的建筑依然可以想见它昔日的辉煌。

这里不是我的故乡,却胜似我的故乡。这里曾经泥泞不堪的小路、破败不堪的窑洞、停泊无数的船只……每一幕都组成了我儿时的极致记忆。

这里曾经住着我年迈的“老外婆”,儿时的我就是听着老外婆唱给我的儿歌长大的:“读的书多胜大丘,不用耕种自然收……”小时候别人家有奶奶,我们家的孩子却是由奶奶的母亲照顾的,当年我对我那八十多岁的老外婆说:长大了我一定给你买好吃的!老外婆听后高兴的合不拢嘴的模样依然印在我的脑海深处。

多年后,父亲写了一首《忆外婆》:“伊洛河边春秋阁、益家窝村有外婆;外婆家居牌坊沟、牌坊沟边有洛河;童年常住外婆家、天窑底窑趣事多;河边玩耍帆船过、看钓鱼到渡口坡;外公名叫刘克显、曾为巩县参议员;修立牌坊报母恩、留有空名已无存。” 这短短几句话表达了父亲对他外婆的思念,也道出了我们家“隔代人”的心声。

家门口被毁掉的石牌坊

家门口被毁的石牌坊,是那个年代的“老外公”为了报答“母恩'而专门建造的,而“牌坊沟”的名字,也因此幢牌坊而得名。至于街头巷陌散落一地的石头构件,无疑承载了太多回忆与伤感的痕迹。

而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也成为了这个家族的永生不息的“家道传承”。

这虽然是一条古老的街区,但是深邃中却透着希望;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人们,勤奋好学,品格高尚。就像图中对联里描写的那样:生命自强不息,用一生做好两件事:读书和耕田!
后续:我的老外婆97岁寿终,一生勤俭持家,乐善助人,年近百岁,耳不聋眼不花,不仅谈古论今好记性,还有心胸和胆大。

图文:周元元(部分文字来源于益家窝村志)

打开下方“面面约”小程序

与心动的TA 开始一场浪漫的约会吧~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巩义十大古渡
【大荔故事】温孝林:观音渡村名的来历
韦有义 || 洛河吟
河洛国宝——偃师会圣宫碑
消逝的关中古渡口
【高晓茜】走近洛河——船舍村的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