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鱼”西施:吴王为之亡国,越兵谓之神女,文人赞之不惜笔墨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号称“沉鱼”。据说她在河边洗衣,河里的鱼儿看见她美丽的身影竟忘记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现在“西施”一词,已成为美女的代称。

01 吴越争霸,西施是越国送给吴王的美女间谍。

为对付强大的吴国,越国决定使用美人计,专门派人到民间寻找美女,后来在浙江诸暨的苎萝山,发现了两个绝色美女,一个是西施,另一个是郑旦。她们的家庭都是卖柴的,自然不可能直接送去当间谍,因而被越国训练了三年,达到标准才献给吴王。据《吴越春秋》记载:“ 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西施、郑旦作为训练有素的美女间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迷惑吴王怠于朝政,让越国有机可乘。最后她们的任务的确完成得很出色,当越军攻陷吴国皇宫,吴王仍要抱着两女逃到后园,被美色迷惑到这种地步,难怪亡国。据晋代的《拾遗记》载:“吴王妖惑忘政,及越兵入国,乃抱二女以逃吴苑。越军乱入,见二女在树下,皆言神女,望而不敢侵。”越兵将两女视为不可侵犯的神女,其实也并不奇怪,连阅尽天下美色的吴王都被迷倒,他们这些平日连女人都少见的普通士兵自然更难免疫。

02 西施体有异香,连洗澡水都被人争抢做成香料。

乾隆皇帝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妃子,叫香妃,据说因遍体生香而闻名遐迩。但这种说法根本无从考证。然而西施体有异香,却在一本作者及年代均不详的名为《采兰杂志》的史籍中有记载:“西施举体有异香,每沐浴竟,宫人争取其水,积之罂瓮,用松枝洒于帷幄,满室俱香。”后来连西施洗完澡的沉淀物都被做成香膏,起名“沉水”,戴在身上,香飘四季。这些描述虽有夸张的成分,但西施应是第一个见之于史籍记载的体有异香的美人无疑。

0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人亦不能免俗,对西施之美多有溢美之词。

在《左传》、《史记》等权威的正史中,并不见有关西施的任何记载,但西施的存在应是毋庸置疑,因其它诸多史籍的记载均可进行佐证。譬如,先秦诸子的《管子》最早提及西施:“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则有三次提到西施,其中便有“东施效颦”的故事;《韩非子》则说:“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而最早把西施与吴越争霸联系起来的,却是东汉时的两部野史《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对于西施之美,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诗赞美,可说是不惜笔墨。譬如,唐朝的王维写了一首《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李白写了一首《西施 ·咏苎萝山》:“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然而《红楼梦》里的另一个美人林黛玉,却对西施之美有不同的看法,她写道:“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红颜薄命,美人迟暮,悲戚之情,溢于言表,看来美人之间都是同病相怜。

04 越灭吴后,已完成使命的西施,归宿何处?

关于西施的归宿,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说法:

一种是“被沉于江”。据《吴越春秋》记载:“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鸱夷,是指皮革制成的口袋,就是说西施被装入皮袋,投入江中。而《墨子》这样记述:“西施之沈,其美也。”这里的“沈”是指“沉”,是说西施被沉于水中,凄美而亡。

另一种是“归隐五湖”。这种说法最早见于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即范蠡带着西施泛舟五湖隐居起来了。

对于这些不同说法,现在的人已很难去考证。西施作为中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美人,身上承载着诸多美丽的传说,连她的真正归宿亦已成谜。其实,这也正是中国历史的神秘与魅力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是最悲情的美人,男人们用完她,不光甩了,她还要杀她
异香神女香妃的传奇之谜
异香神女香妃传奇
好色论
五千年风水宝地琼姬墩
视频图片:乾隆得不到的女人--《异香神女香妃传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