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辨析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后,才能对事物进行分类。
比如,教育按照受教育的场所不同,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分类标准就是受教育的场所,这样,可以很准确地区分这三个类别,清晰地将教育事件进行归类。
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区分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请不要自责,这不是你的原因,可能这个分类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
将学习如此分类,源于对非正式学习研究的兴起,只要对一个事物进行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界定它的概念,这促使研究者不得不对学习进行分类。
非正式学习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后来主要由教育技术领域和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引入国内。
对学习的分类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两种方法。
两分法: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
三分法: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三分法

国际上对三分法的认可度较高,我们先介绍一下三分法。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界定:

正规学习:指典型的,由教育或培训机构提供的(在学习目标、学习时长和对学习的支持方面)、结构化的、以获得证书为导向的学习;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正规学习是学习者有意进行的。

例如:学校教育,学生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

非正规学习:指不是由教育或培训机构提供的、并非以获得证书为主要目的的学习;但是非正规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时长和对学习的支持等方面也是结构化的;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学习也是学习者有意进行的。

例如:学生自主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网上找一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由日常生活经历(工作、家庭或休闲)引起的学习。这种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时长和对学习的支持等方面都不具备结构化特征,也不是以获得证书为目的。从学习者角度而言,学习不排除是有意进行的,但是经常不是有意的,或者说是偶发和随意的。

例如:在打羽毛球的过程中,羽毛球打的越来越好。


大家有没有发现,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一个标准,即是否教育或培训机构提供,是否获得证书。
非正式学习与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一个标准,即学习目标、学习时长和对学习的支持方面是否结构化、学习者是否有意进行。
一个分类,两个标准。

二分法

采用二分法的研究人员较少,主要是美英澳的一些研究儿童学习、e-Learning及少数研究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学者。
教育技术界领域的研究者余胜泉教授借鉴美国学者克罗斯(Jay Cross) 和康纳 (Marcia L Conner) 等人的研究结果,认为:

正式学习:主要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

非正式学习: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 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

英国学者惠灵顿(Jerry Wellington)认为:

正式学习:发生在学校的课堂里,教师按照课程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教室里系统地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习依据好设定了的日程进行。

非正式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的其它场所的学习。

事实上,有研究早就指出,非正式学习对个体十分重要而且广泛存在着,一个人的知识大约70%是由非正式学习获得的。
“言传身教”中的“身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行万里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生活经验的获得等等,都来源于非正式学习。
重视非正式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丁鹏.对学习分类的再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14,27(09):68-70+74.
[2]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3]张艳红,钟大鹏,梁新艳.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辨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03):24-28.
本文为实用教育技术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伟远: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基础和模式建构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及其启示
在线学习分析技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方法
第十组
2.0学习者是怎样的?-----非正式学习
未来5年 新技术变革基础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