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线老师给家长的真诚建议:娇生不惯养!
管建刚老师在一线带班这本书里曾写过:99.99%的家长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

因为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亮点,都是希望,都是未来。孩子习惯不好,态度不好,成绩不好,回到家里都是心肝宝贝。

班里有个转校生,一年前刚进班时他爷爷就对我说得辛苦你,他太调皮了,得多管管。当时刚加入新的环境,我的一个眼神,一句批评还能镇得住他,现在有了他妈妈的撑腰,嚣张至极,对我不理不睬。

每天书包扔落在地,书本、文具、垃圾散落在座位四周,偶尔还穿个很有味道的鞋子,夹带着时而哭得涕泗横流,场面一度令我怒气冲天。

我对他软硬皆施,或关爱照顾或言语批评,招招形同虚设。

这孩子作业依然乱写乱画,拖拉敷衍。前两天,更甚,逃学一节课,派人出去找还故意躲起来,让我彻底爆发。联系家长,告知利害关系。真是可恨又可气!

事出必有因,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习园地。这个学生从小爸妈离异,跟随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几年,后来跟随妈妈在某一线大城市附中学习,资源优渥,环境优美。

而现在转到名不见经传的十八线小城市的偏僻小乡村学校,环境造就的心理落差,我认为是他行为习惯不好的原因之一。

和他交流过,他打心底不想在农村上学,厌学情绪高涨,极度不服管教。

可有因必有果,学习习惯和行为态度存在偏颇,必然导致坏果。在这背后,家长是否配合老师,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尤为重要。

教育的左腿叫学校,教育的右腿叫家庭。两条腿一起走路,两条腿和谐走路,才会走的快,走的顺。一条腿出了问题,或者两条腿不能配合,走不快也走不好。

继逃学之后,放学时我让他去我办公室,同时联系他正在外地出差的妈妈,讲明情况。

在我一顿反映问题之后他妈妈说了这么一句话,出乎我的意料。她说孩子可能现在比较害怕,要不让他先回家!等晚上她来和孩子电话沟通。

听到这,我释然了。何苦呢!只渡有缘人!既然他妈妈对他的问题熟视无睹不闻不问,我又何苦气得眼泪打转,委屈巴巴。就这样,孩子回家了!整场歇斯底里恨铁不成钢的戏码到此结束,一切都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

老师费死劲想极力把一个即将溺水的孩子拉扯上岸,可这位家长的言行无疑把孩子推的离我越来越远。

妈妈的一句话,老师就不敢让他留校。在孩子的心理,我想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然后愈演愈烈,在本来调皮的基础上,连仅有的害怕也没有了!以至于,他依然肆无忌惮,完全忽视我的存在,我的管教。
娇生不惯养,是我听过最正的一句教育观。

过度的溺爱,会扼杀一个人的健全发展。妈妈几年的陪伴缺失,让她对于孩子的关注点可能存在误会。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吃的穿的喝的用的,而是能像老鹰训练雏鹰觅食一样,狠下心来,掌握一个生存的技能。

孩子需要的是能力,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弱自理能力。弥补母爱,一味地溺爱是万万不可的。

世界不是围绕一个人转,外部环境不会因你而改变。我们能做的便是调整自己,尽快适应环境,随遇而安。

上学期为了检测网课学习情况,学校举行了一场期中考试。当我把通知发送班群时,该生妈妈的一句话让我差点喷饭。


她问考试时间能不能放在早上,孩子下午精神状态不好。为母者,为了孩子考虑情理之中,可这样的想法让我不得不怀疑,她的孩子我的学生之后要怎么在社会上立脚。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能在下午考试,她的孩子就非得在早上考试才有状态。高考,升学等考试也能由得你去决定,挑选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可笑之至。

不禁在想,家长到底该给孩子什么?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家长该如何摆正自己的态度?我想,每个人都该好好思考,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如何教育一个健全正常的孩子。这社会,生孩子容易,育孩子却难上加难。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漫漫人生路,能陪我们永远走下去的是自身那处事不惊的能力、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和生活学习工作中自力更生的能力!德育,劳育,挫折教育……都应该渗透在学科教学当中。

习惯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就像一颗优良的种子,在成长之路上萌发,灿烂千阳。而坏习惯犹如温水中的青蛙,一点点消磨殆尽自身良好的品质。

该生只要一犯错,在我和他妈妈沟通时,聊不到两句,就变成了他妈妈对我的建议大会。

告诉我可以让家长多买几套资料,让学生准备错题本,家长抄写,学生填,强制买课外读物,课前分享成语故事,要求家长打印学习资料,要有专业的音乐美术老师……



大城市的教学模式,家校模式不适用我们的农村小学。资源的限制,不是一点半点。

而关键是,他妈妈要和我建立的家校机制不应该是针对他孩子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吗?

而她从来都没有针对孩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话里话外都是自己孩子基础很扎实,每天都在学习,作业拖拉是因为没休息好,这次考试90分打底,信誓旦旦,却忽视了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弊端。


孩子成绩再好,也禁不住每天的不写作业,不认真听讲。考试成绩出来后,该生语文51分,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询问孩子妈妈,反映说是考试发呆,没写完。看吧!坏果已经开始滋生。

学习没有捷径,想凭着小聪明,投机取巧,敷衍了事,根本没可能。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习得方法,才是通往康庄大道的正确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发言稿)
改变孩子这个说话习惯很重要
一位文盲父亲在家长会上的发言···值得深思!
在家长会上的发言
小朋友学围棋,爸爸妈妈需要了解这些。
好习惯的技术支撑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