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革学生评价,“劳动教育”这个尾巴不可忽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其改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我们历来坚持并坚守的基本教育方针。但不知何时,我们的学校或家庭,在不知不觉中就偏了心眼,重了智,育了德,也在某种程度上摆正了体美的位置,却独独忽视了“劳”这个尾巴。

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近些年来,削弱甚至忽略劳动教育的评价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方案》说: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笔者认为,劳动教育正是如此。
 

记得“普九”达标验收时期,对学校劳动教育的评价权重比分是相当高的,各学校都建有规模相当可观的劳技室,劳技室里,锹锄镰锤锯刀等等各类劳动工具应有尽有,那时,学校的净化绿化美化,都是师生亲力亲为,用勤劳的双手换来。

笔者所处的学校,是一所区教育局的直属小学,其条件是远要好于下面乡镇学校的。

但那时教室地面也只是水泥,墙面也只是涂料,门窗课桌也不前卫,全是木质的,操场与乡村一个样,雨天泥泞晴天尘扬,厕位紧不说,还是一长条坑的。   


与现在的铺塑室面,瓷砖墙体,钢制、铝金门窗,智能桌椅,柏油校道,塑胶跑道,冲水厕位,一切都是没法比。

但就是那样的环境,却被师生们的双手搞得异常整洁干净。

水泥地面每天被拖洗得青光闪亮,木质门窗擦得干干净净,长条桌凳的腿上没有一丁泥尘,每周一小扫除,每月一大扫除。

拼垄两桌再放上一个凳垫着脚尖擦灯管吊扇,攀在窗台抹最上面的玻璃,也没见谁掉下来摔伤,倒是现在学生疯逗打闹经常出现头破血流的事。

宽大的校园划片成一个个公共卫生责任区,分包到班,一天三扫,每天总有高年级的一队学生,把厕所冲洗得干干净净。

不仅如此,还把卫生区伸延到附近的小区里,小雷锋的形象至今还刻在好多老年居民的心里。

学校的花草树木都是师生亲身动手栽种管理,在学校场地异常紧缺的情况下,还坚持在教学楼后面专门辟出一劳动基地,任学生在其间把泥土翻烂,让学生尽情劳动锻炼创造。

每学期都要开展劳动比赛,低年级的比穿衣洗鞋洗手帕,中年级的比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高年级的比烹饪做菜,以此来检验家庭劳动的落实。

那时的学生家长都为孩子备有铁锹、小桶、抹布等到学校劳动的工具。尽管学校周周都有劳动,但也没见到落下功课,反倒成绩都棒棒的。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集合站队少见学生晕倒的,更没有因整班整班流行腮腺炎、手足口病而停课的。

学生记日记,写作文,那感受真切,劳动光荣幸福、情真意切的语句读了让人感动。

那时候,学生们都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都知道:劳动光荣,劳动幸福!   

这样的结果,应该说是与那时的教育督导评估、上级检查考核,对劳动教育,及劳动教育过程的评价重视分不开的。


现在国家富了,学校的公用经费落实了,钱多得要想心思用。同样的校园,现在只见学生玩闹的身影,再也看不见学生劳动的场景,学校依然整洁干净美丽,可那却是花钱顾请五六个清洁工的劳动果实。

我们司空见惯,学校门前早晚人群爆满,堵得水泄不通,那是送接孩子扎堆的家长。

早晨,大多孩子都是从四轮、三轮、两轮的车上下来,专背书包的家长,进校门时还要从干瘪瘪的荷包中抠出几块钱递到粉嫩嫩的小手上。

下午放学时分,又是一阵热闹,老花眼睛盯着从校门出来的孩子,你喊我叫,有的接上了就又送到另一个学习的地方——培训机构。

别说劳动,这些连路都不愿走,连书包都不想背的孩子,走进校门,看见香樟的落叶,全没了过去打扫的想法,有的只是站在一旁,好奇清洁工阿姨挥动的大扫把。

至于开个运动会,做个集会,学生搬走座凳后留下的垃圾,在眨眼中几个清洁工就打扫得干干净净,连给学生一个“思想斗争,犹豫一下”的机会都没有,老师们也省了麻烦,落个干净。


家长、家庭,老师、学校已把学生惯成不想劳动的“小皇帝”。

学校劳动课照开,但只是纸上谈兵,动动嘴皮,在黑板上做做罢了。反正劳动课上过了就完了,学生不考试,老师不考核,学校不评价,谁还究那个真。

劳动,学校如此,在家里,孩子只要不淘气,就行。况且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学生辅导班多,课业多,整天学得比狗还累。劳动,有学生的家长,你我大家,便都心知肚明。

不信,学生午餐时,你可看一看,汤洒了,已是三年级的学生,拿块抹布不晓得怎样擦桌子,拿个拖把不晓得横竖,扫个地,两边晃荡,如同撒瞎网一般。

种种,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可见一斑;种种,应该说与近些年来教育督导、上级检查忽视忽略劳动教育的评价导向息息相关。

由此,《方案》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并提出三条举措:
一是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二是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

三是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不仅如此,早在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意见》说:“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随后教育部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也不乏大段的“要求”。

看来,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如及时的春风化雨,真的要温暖滋润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了。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学工学农”。

新时代已不是过去的时代,现今的孩子已不是过去的孩子,现在的教育方式方法已不是过去那单一枯燥的,家长的观念已发生根本的改变。

因此,我们的劳动再不是为劳动而劳动,有人提出应像“互联网+”一样,也来个“劳动+”。    

从宏观来说,劳动+可以是:劳动+树德,劳动+增智,劳动+强体,劳动+育美,劳动+幸福……;

从微观来说,劳动+可以是:劳动+作文,劳动+数学,劳动+巧手,劳动+漂亮,劳动+持家,劳动+表扬,劳动+收获,劳动+报酬……;


还可以是:劳动+网络;劳动+发现,劳动+创造,劳动+脑洞……

“劳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年级、家庭、个性,动些脑筋,准能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劳动+”的结合点。

如结合当前的疫情,就可将劳动与勤洗手、勤洗衣、勤洗澡、做家务、爱干净讲卫生结合起来。 

在形式上创新,在内容上新颖,在操作上有趣,采取有效措施,就一定能让“”劳动+“活起来,从淡化弱化忽视的现实困境中走出来。

因此,劳动教育的评价应与时俱进,真正地如《方案》所说,让劳动教育的评价成为指挥棒,成为学生发展的方向,成为学校办学的导向。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这是前段时间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名句”。

这“名句”出自2016年广西一个盗窃惯犯,绰号“阿三”,戏称“窃·格瓦拉”的无业游民周某之口。

不仅“名句”在网络上火得一塌糊涂,而且四进宫的周某,这次又牢狱四年出狱,竟是豪车蹲点,百万签约,30多家网红公司监狱门口蹲守,你敢信,这是一个刚出狱的小偷的接阵仗?

出狱即出道,原来走上人生巅峰只需要偷电瓶车外加四进宫。

窃·格瓦拉的人生,属实彪悍!

这彪悍的人生告诉我们,劳动教育不可缺失,劳动教育的评价不可缺位,学生劳动观念的树立、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是何等重要。

因此,在对学生德智体美导向评价的同时,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实施中应如《方案》定位的那样,予以“加强”。

因为决定人生的方向,不仅只有“德”这个“龙头”,还应有“劳”这个五育并举的“尾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导向
徐州“培栋之声 校长沙龙”:劳动·实践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福建:学生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
实施“五育并举”为何还在评“三好学生”
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方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