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英雄

论英雄

英雄,如红日似高山,受人敬仰,很多人都想成为英雄。然而,什么是英雄?怎样的人可被称为英雄?每个人对“英雄”的理解并不一样。“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古往今来,深深影响着一些人的思想。这种“成败论”,源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是狭隘的“成败论”。所以,对“成败论”有批驳之必要,对“如何论英雄”有澄清之必要。

英雄,什么是英雄?

古人讲“夫英雄者,德足以附远,信足以一异。腹有良谋,胸怀大志,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人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论述不一,实质一样:德才兼备,顺应潮流,得民心,顺民意,志向坚定,努力进取,在功于人民者,就是英雄。古人讲的“英雄”是指个人,论述的是个人素质:品德之高尚,令远方之人来归附他;信誉之良好,令不同意见的人都相信他;更有足智多谋、胸怀大志等优秀的个人素质。今人所讲的“英雄”是指群众。“群众”代表了民心、民意,代表了集体智慧和力量,代表了“公德”,代表了历史潮流。禁烟的林则徐,是英雄;抗金的岳飞,是英雄;堵枪眼的黄继光,举炸药包炸碉堡的董存瑞,等等等等。他们或为正义的战争而牺牲,或为奸臣所陷害,但他们都是英雄,因为他们“德才兼备,得民心、顺民意,志向坚定,努力进取,有功于人民”。相反,逢迎巴结、献媚讨好,一路升迁的贪官和珅,是逆民心民意的无德贼子,怎么也不会成为千古传颂的英雄;欺天子,压众臣,专权而贪婪的明朝宰相严嵩,虽盛极一时,终遗臭万年,也非英雄。严嵩一倒,那些依靠严嵩这棵大树的喽啰,如树倒之猢狲,四散而逃,全没了往日的威风,更谈不上英雄;至于那些鸡鸣狗盗之徒,靠非法聚敛或赌运气、走险招而暴发,招摇过市时,八面威风,一有风吹草动,便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更不值一提。可见,一时之成败,不足以论英雄。正义与邪恶斗争中,一时失败的英雄多得很,一时得势的奸诈之徒也多的很。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评价“英雄”的标准,不只是一时之成败,还要看其是否“得民心,顺民意”,是否“德才兼备”,而其中“德”最为重要。“德”是正义与邪恶的分水岭,“德”是英雄与奸佞的分界线,“德”是评价英雄与否的重要标准。

以上得出的结论说明,“英雄”不能只以成败论。而狭隘的“成败论”又市场很大,流毒很深。所以,必须对之进行彻底、深入的分析和批驳。

首先,狭隘“成败论”只强调成败,忽视了大是大非的原则。

不管他品行如何,不管他有多么“昭著”的臭名,得势便是英雄,“成”则王侯“败”则贼。这种思潮下,一些卑鄙无耻、邪恶下流之辈,得势之后便自觉为英雄,得意洋洋,傲视天下,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而正直君子却抑郁不得志,社会风气正不压邪。这种情况下,民众遭荼毒,百姓受灾秧,乌云遮日,人心惶惶。这难道不足以使世人警醒吗?所以,要批驳狭隘“成败论”,加强“是非观念”教育。团结一致,共同阻止“非”的东西得势,使“非”的东西得到孤立,得到打击,得到唾弃,以致消灭,给它贴上封条,永远不能抬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是非”观念的培养要重视青少年学生时代,尤其要重视“问题生”的转变。个别学生不能明辨是非,以粗鲁为豪放,以狠毒为果敢,以狂妄为自信,以不知羞耻为大方,以多疑为成熟,以张口脏言为不拘小节,更有甚者,把父母的权势钱财,做为炫耀个人的资本。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修养不够,知识不丰,还自觉很“潇洒”,很“英雄”。所以急需加强青少年的“是非观”教育,这是树立正确“英雄观”的基础。

第二,狭隘“成败论”只重视了结果,却忽视了手段。

“不择手段去追求一种结果”的思潮之下,一些人就可以采取不正当手段达到个人目的,而且没有任何羞耻感。这类人就象乞讨发财后居高临下,藐视一切的“大款”;就象“慷”父母钱财之“慨”,“逞”父母权势之“威”的“孩童英雄”。有资料表明,一些贪官落网前,为达目的,手段卑劣。他们或强奸民意、任意妄为。或贪功诿过、粉饰个人;不付辛苦还想要名利双收,手段卑劣还想得令名良誉。这种思潮之下,他可以非法聚敛钱财去寻求“大款”的感觉;他可以暗室跪地求官帽,转眼人前耍威风。以假象体会“英雄”的感觉。他们正如或还不如靠卖身发家、炫耀财富的妓女!这种思潮之下,一些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丧失信心的青少年,更倚靠凶狠毒辣逞“英雄”来寻求同龄人的承认;倚靠烟酒麻木自己,倚靠摆阔来显示自己,倚靠拉帮结派、拜盟兄弟来支撑空虚的自己。一切走向了误区,只重结果不看手段的“成败论”,造就了一批卑鄙的“英雄”和走向误区的青少年。

第三,狭隘“成败论”只重视形式,忽略了内容。

只要皇袍加了身,就是皇帝,全不管他是牛是马是猪是狗。这又是狭隘“成败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他只要发了财是英雄,只要升了官也是英雄,他令人畏惧、令人敢怒不敢言也是英雄。狗,发现人们躲避它,害怕它,便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高高仰起了它每天都低着的头,真“英雄”也;狂风吹起的便纸,扶摇直上高空,洋洋自得,俯视万物,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真“英雄”也;满清政府,对洋人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洋枪一响,屁滚尿流。腐败之极,无能透顶。然而面向被逼造反的群众,却表现出了残暴和勇猛,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迅速的遭到了镇压。向洋人跪拜,向国人示威,真“英雄”也。这样的“英雄”是没有市场的,是不被人佩服的,因为他的形式严重脱离了内容。若是鲜花,自然悦目,倘若是狗屎,就是雕上花纹也是令人厌恶的。青年学子,品学兼优,自然会木秀于林,若不提高素质,偏以斗殴、摆阔、违纪来吸引别人的目光,自以为是璀璨明星,夺人眼目,殊不知是示短于人,不聪之至。素质高,自得人人尊敬;素质差,偏充英雄,徒他人增耻笑。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成败,不重素质,非论英雄之道也。一时得逞的庸才,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狂风吹起的尘沙,是迟早要落到地面的”。

第四,狭隘“成败论”,只强调了成功,忽视了条件。

飞机与汽车赛跑,胜了就是英雄;小伙子与婴儿打架,赢了就是成功。不看条件,只重结果,显然是不公正的,是片面的。以强欺弱,以大凌小,正是这种观点的结果。“给你一盆砂子做米饭,做不成就是没本事”,这种故意整人的事也是这种观点的结果。历史是公正的,所以关天培是英雄,虽然他被英国人打败了。因为,他是在力量悬殊,政府腐败条件下,抗击侵略,并取得了使敌人不敢轻视中国人的成绩,虽败犹荣。所以,英雄依一定条件而产生,成败依一定条件而存在。

总之,只强调成败,忽视了品德、手段,是孤立的观点;只强调成败,忽视了条件,是片面的观点;只强调一时之成败,忽视了千百年后历史的评价,是静止的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因而是不科学的。它无法正确解释“成”与“败”的关系,也就无法正确认识“英雄”与“成败”的关系。科学的观点应该是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只有用科学的观点,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这些关系。

事物都是相对的,绝对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成”与“败”也是如此,“成”与“败”依一定的条件而存在,并互相转化,毛泽东成功了,因为他得民心、顺民意,努力进取;蒋介石失败了,因为他逆民心、背民意,尽管他也非常努力;岳飞冤死风波亭,“败”于秦桧之手,但他抗击金国侵略,得民心民意,对历史来说他是成功的;秦桧得势一时,投降卖国,逆民心民意,落了个骂名千载,对历史来说他是失败的。可见,从历史的角度看,凡是正义的事物,不管有什么曲折,是一定会走向成功的;非正义的东西,一定会走向没落和失败的。一时失利的正义的东西会逐渐发展到胜利,一时得势的非正义的东西会逐渐转化到失败。这是一条铁的定律。所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离开一定条件谈“成功”与“失败”不是科学的观点。真正的“成功”是正义的成功。而非正义的东西,只有一时的“得势”,不会有最后的成功,出路只有一个——走向失败和得到耻辱。而那些为科学和正义奋斗有所成就的人就是英雄。

抛开是非“论英雄”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但是,离开成败谈“论英雄”也是不科学的。那么,究竟如何论英雄呢?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英雄是为正义与科学奋斗而有成就的人。“英雄”是政治思想觉悟与能力才干的统一,即“德才兼备”;英雄,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脱离群众的英雄是不存在的,同样,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新华字典对英雄的定义为“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而有功绩的人,英武过人的人”。“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正是政治思想觉悟和品德的高尚,“英武过人的人”是才干能力强的人。这种个人素质一但结合了为群体利益着想的品质,就产生了英雄。武松是英雄,因为他品德好,有能力,他赤手空拳把危害乡民的老虎打死了,有功于百姓,所以他是英雄。

英雄,是“志向坚定,努力进取”的象征。

英雄,付出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汗水,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许你看到了“唐宗宋祖,秦皇汉武”的英武神威,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老一辈革命家的宏伟气魄,看到了英雄们的潇洒风采。可是,这风采的前后却有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奋斗和磨难。英雄那面对巨大困难和压力时表现出的轻松、自信和风度,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这风采,是只有经过了长期艰苦的奋斗,具备了很高的道德修养和坚强的意志力,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能力水平之后,自信能战胜任何困难,面临压力时,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一种轻松自信的风度。毛泽东面对胡宗南几十万追兵,从容自若,大义凛然,迎着枪口过去。追兵被毛泽东的威严所震慑,震耳欲聋的战场一下子寂静下来,竟无一声枪响,直到毛泽东转过山弯,消失了身影,他们才如梦方醒,枪炮齐鸣。那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气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英雄风采!相比之下,遇到一点困难就垂头丧气,又是那么的可怜。英雄的风采来自于战胜了千难万险之后,而产生的藐视一切困难的自信。而炫耀不属于个人素质的东西(如父母的权势、财富等),是对个人自卑心理的一种弥补,是弱者;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意志消沉,更是弱者。他们怎么也不会产生那种迎难而上,藐视困难的信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那种英雄的风采的。英雄如光芒四射的一轮红日,弱者似风雨来临时徘徊于屋檐下的小鸡。英雄,就要志向坚定,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百折不挠。而青年学生,只有刻苦、努力,孜孜不倦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和道德修养,锻炼身体,不断进取,才能成为“秀于林”之“木”。花盆中长不成参天大树。

英雄,是“德才兼备”的象征。

没有才能,不是英雄。只有才能,也不是英雄。

司马光说:“圣人挟才以为善,善无不至矣,小人挟才以为恶,恶无不至矣”。又说“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其才越高,为害愈烈”。显然,无德而有才的小人,是祸国殃民的贼子;无德无才者“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虽欲为恶而不能,如乳狗搏人,人皆制之”。故不能为害,也不能为善;有德无才者,虽欲为国家做贡献,因能力不够,水平不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有成就。碌碌无为者,不是英雄;胡乱作为者,不是英雄。德才兼备,努力进取,造福百姓,取得非凡成就者,才是英雄。

所以,在正义与科学的条件下,在道德与法律的范围内,成就一番事业者,就是英雄。英雄,应以德才论,以民心论,以进取论,以成就论。这就是科学的“英雄论”。

时势造就了英雄,英雄促进了历史,而真正推动历史发展的是人民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左通

2016年3月30日

写于河北省河间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左传》:古人智慧,今人受用
数英雄论成败
赢得民心民意
民心民意
民心不可挡,民意不可违!
《老子》| 第十七章 道化太上 贵言信 顺自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