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政: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陈政

        如果说庐山是文化江西的一张王牌,那么,白鹿洞书院就是文化庐山的一张王牌。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的东南方向,被遮天蔽日的树林罩着,别有洞天。站在书院的许多地方眺望五老峰,仿佛可以与那五位睿智的老人对话。可以获得一次实地的“审美陶醉”。
        许多人到牯岭去登五老峰,并不知道自己是站在了五老峰的脊背上,而站在脊背上是绝对看不到五老峰正面的真实面目的。以我个人的经验,看五老峰正面,以海会寺和白鹿洞书院一线为最佳。
        我相信,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之句,一定是在海会或白鹿洞这些个位置间感受到的。
         不仅风景优美,白鹿洞书院还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到得白鹿洞,便立即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就是:何须着屐寻山去,千壑万崖在眼前;松竹亭下水潋滟,飞起文华一片。

        话说唐贞元年间,河南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地隐居读书,养了一头白鹿“自娱”。谁知鹿通人性,跟随人出入,周围人便称之“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故称为“白鹿洞”。
         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这对白鹿洞书院日后的声名鹊起很有关系。(普通老百姓,别说养一头白鹿,养一头白牛估计也没用。)
        到了南唐,李氏朝廷建都南京,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朝廷重视,地方官吏亦重视,书院得以发展。
        如果我们将白鹿洞书院喻为一棵大树,那么,为这棵大树浇水施肥、修枝除草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我的朋友饶正华先生私下里微信跟我说:“我的曾外祖父汤云松,当过一届白鹿洞洞主,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进士,早年任江苏按察史,也为八大山人临王羲之兴福寺碑长卷小楷题跋。清皇赐'三吴屏翰'、'学士第一'二匾。”
        除却李渤先生的开创之功以外,我认为,一代大儒朱熹对提高白鹿洞书院的知名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1179年(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又称庐山市),作为读书人,朱熹自然要率领属下的官吏们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下属官员,要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员,划拨田产,苦心经营。当时著名的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过学。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亦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因之誉享海外。
        因缘巧合的还有,1217年(宁宗嘉定10年),朱熹的第三个儿子朱在以大理寺任“知南康军”,又兴复书院,并邀请李燔一同到白鹿洞;1218年(宁宗嘉定11年)4-5月间,其同学黄干、胡泳等10多人来庐山交游,建流芳桥,李燔与黄干、陈宓一起讲学《乾》、《坤》二卦,后郡守邀请李燔担任白鹿洞书院堂长;李燔担任堂长后,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各地学者云集,“讲学之盛,它郡无比”。
        正是由于历史上的这种种缘起,才有了白鹿洞和白鹿洞书院枝繁叶茂的今天。

        从李渤养白鹿自娱到后来的千年书院,白鹿洞书院作为中国儒家的一处重镇,其间有多少历史兴废?又有多少悲欢离合?
        依我看,这座古老的书院之所以还能够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确乎有人对其倾心相待,有些人犹如中流砥柱,有些人犹如遮阳巨伞,为它岿然不动,为它遮风挡雨。
        到白鹿洞,起码有三个人,我们不能忘记:李渤、朱熹、孙家骅。
      前面两位,可能不会引起什么争议,一个是白鹿洞的源头,一个是大儒,都为这座千年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孙家骅先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我这样说,是否有“瓜田李下”之嫌?
        不,不是这样的。
        中国儒家文化有“举贤不避亲”的传统,此其一;

         跟孙家骅先生接触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他最牵肠挂肚的是三件事,一是儿子、孙子和种子;二是他家的小狗狗;三是白鹿洞书院。此其二;前面二项与幸福感有关,与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有关,最后一项,我们只能说与一个人的情怀有关,与他的大爱有关了。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院论坛·第十辑》,收录了写家骅先生的四篇文章,朴实、生动、感人。诸君不妨找来看看,相信看完后,许多朋友便不会说我打妄语了。此其三;
        其四,思路决定出路。孙家骅先生在任期间,提出了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教育培训、旅游接待、园林管理“五位一体”的白鹿洞书院发展模式,还提出了开发利用好五个山垄、一座卓尔湖、一条贯道溪“511”文化旅游工程的规划设想。
         一个人一生,真的是做不了几件事的。家骅先生将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倾情奉献给了白鹿洞书院,是白鹿洞之幸,也是孙家骅先生之幸。
        生命的动人之处,恰恰在于苦与乐、光与暗、善与恶的瞬间转换。
        因为,最強大的超级哲人也无力宣称,他可以从整体上去营造一种文明。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极致,就是为社会和历史提供约定俗成的起码前提。
        比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心景仰;比如,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点什么,哪怕是一点点。
        据我了解,“文化是庐山之魂”这一关健词,也是家骅先生最先提出来的。
        就像母亲为儿女作鞋子一样,可能儿女不一定实质上需要。但千针万线,为娘的一颗心,那是扎扎实实地织在鞋子上面了。
        孙家骅于白鹿洞书院,我看即如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内第一书院--白鹿洞书院(绝品收藏)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
跟着唐宋诗词游长江(26):江州(九江)之庐山山南篇(下)
江西 | 庐山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古文探奇】游庐山记-李梦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