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战派!池塘水色过浓的危害有哪些?该如何处理?一线渔医为您解答!

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报道:


作者 | 肖建春 肖健聪 成都鱼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 |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


进入五月,鱼苗下塘,投料开始增加,鱼吃得越多,排得越多,对水质的污染也就越大。随着鱼的生长,鱼塘中的密度也在增大,但与之相矛盾的是,水温升高,水体中溶氧的饱和度下降;有机质耗氧增加;好多地方还出现了干旱,不要说换水了,连正常的水位都难以保持。

在这种情况下,水色越来越浓,中午时溶氧高得爆表,到了晚上增氧机又必须一直开着,根本没法停,有时候开晚了都有死鱼的风险。

在正式进入桑拿天气模式后,如何让鱼儿安全挺过难关,成了悬在养殖户心中一块沉重的负担,养殖户要如何应对水色过浓的问题?我结合从业多年的经验,把一线总结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从源头入手,水色越来越浓主要有藻类和有机物两方面原因。

第一,水中藻类的浓度使养殖水体透明度的下降。水中藻类浓度越高,密度越大,那么白天的光合作用也就越强,尤其是午后产氧就越足。有些安装了溶氧监测探头的就可以发现,午后一两钟时,养殖水体表层溶氧会出现过饱和,此时还不得不进行曝气,以防发生过饱和的气体引起气泡病,或是引起鱼的皮肤受伤。

水中有机质耗氧严重,一亩塘几百斤载鱼量还缺氧浮头

没有装溶氧监测的也可以采用以下办法检测,侧面反映水体溶氧。

早上起来测养殖水体的酸碱度,到了下午四五点再测一下同一水体的酸碱性。如果发现差异较大,如早上酸碱度在7.5至8.5,到了下午四五点,就变成8.5到9.5了,那说明藻类密度很大。

为什么说酸碱的变化会反映出藻类在水体中的密度呢?其原理来源于藻类光合作用会消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白天在光合作用下,藻类就像陆地上的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二氧化碳属于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在减少,那养殖水体的碱性自然就升高了。所以通过碱性升高的幅度判断,幅度越大,说明养于水体的藻类浓度越大。

处理这类由藻类引起的透明度过低,可以向水体中补充发酵碳源与干酪乳杆菌,发酵碳源一亩用到两到三公斤,乳干菌5升一桶用到15亩水面,通过促进水体中轮虫等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对水体藻类的消耗,最终再通过花白鲢的滤食浮游动物,转变为花白鲢,尤其是花鲢的产量,然后离开养殖水体,达到投入与排出的平衡,保持水体和自净能力,防止藻类过剩,出现倒藻死鱼的风险。

第二,水色过浓来源于水体中悬浮的有机质。当水色从早到晚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且酸碱度也没有什么变化时,水的透明度仍然很低,此时让水的透明度变低的主要因素就不是藻类了,而是悬浮于水体中的各类有机质及一些浮游动物等。

检测有机质多少,可以用白色塑料桶,在料台周围打桶水,进行沉淀,如果一两个小时后,白色塑料桶的桶底有许多有机物的沉淀,那说明水体中微生物不足,微生物的分解与有机质的产生没有达到平衡,致使有机物越积越多,最终出现发黑发臭的水体。

此等情况,就属于没有及时补充足质足量的微生物所致,诸如酵素、芽孢原粉和干酪乳杆菌等微生物。

我经常在和养殖户交流时,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像网箱养殖、流水池养殖和现在炒得很火的高位池养殖,其实质都是通过解决鱼的粪便问题,大幅提高产量。在水库里架网箱,网箱外围大量的水体自净能力解决了鱼所排出的粪便,流水池粪便随着水流走了;而高位池也是通过压力差排出底层粪便;精养塘,在没有使用微生物制剂以前,产量也不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饲料的投入,引入了微生物制剂,才使得鱼塘的产量大幅提升。

所以重视微生物制剂对粪便残饵的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好是达到投入与分解的平衡,才能保证水体的溶氧充足,让水体中的氮素循环畅通无阻,控制氨氮、亚硝酸盐在正常范围内,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鱼病发生,并降低饵料系数,促进鱼的健康生长。

解决有机质过多引起水色过浓,可以使用芽孢原粉与酵素。先用酵素去分解之前留存在鱼塘底部的有机质,这些历史遗留的有机质较多,往往一次难以分解彻底,所以需要结合芽孢原粉轮流多使用几次。

当把历史留存的问题处理得差不多了之后,就可延长使用的间隔时间。塘底有机物多,往往溶氧不足,适合用酵素分解,当有机质分解变轻后,塘底的有机质会往水面上漂浮,此时会发现水面有些乳白色的泡沫,过了一两天,选择晴天上午再使用芽孢原粉分解悬浮在水体中的有机质,这样就可以让养殖水体变得清爽,减少鱼的缺氧浮头次数,预防鱼病,促进鱼生长。

使用前后对比图

总结,水色过浓的实质,就是投入与分解排出没有达到平衡,饲料不断的向养殖水体投入,而缺乏足质足量的微生物进行分解转化,最终让鱼排泄出的粪便残饵在养殖水体中大量累积,存积于养殖水体或底质中,随着累积的增加,出现富营养化,最后演化成溶氧消耗的最大源头,由于溶氧的不足,进一步造成有机物在氨化、亚硝化和硝化反应中受阻,继而氮素循环不能得正常得以进行,以致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快速增高,给养殖带来病害,出现中毒死鱼。

养鱼先养水,养水的实质,就是打通氮素循环的通路,保质保量的投入足量优质的有益微生物,确保投入与分解的平衡,保证溶氧充足,利于养殖水体氮素循环顺利进行。同时维持养殖水体藻类适当的浓度,用传统的判断方法,就是要达到肥、活、嫩、爽的标准,而最终要得以实现以上效果,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把有机质分解转化,把大分子的有机质,通地枯草芽孢、酵素等的作用,分解转化成藻类能吸收的营养,同时吸收氮素循环释放出的含氮营养成分,在促进藻类生长的同时,也要防止藻类过浓,出现的倒藻风险,此时还要通过发酵碳源、干酪乳杆菌去促进养殖水体轮虫的生长,保持生态平衡。

同时还要在养殖水体中投入适当的虑食性花白鲢,最终以氮素循环的方式,让向养殖水体中投入的饲料,没有被鱼吸收的这些营养物质,尤其是氮,这是水质过浓的源头,也是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的源头,把它通过食物链,先转化成养殖水体中初级生产力藻类的产量,继而转化成养殖水体浮游动物的产量,最终转化成虑食性鱼类花白鲢的产量,以鱼的形式又离开养殖水体,保持养殖水体适度的自净能力与缓冲能力,保持养殖环境的健康生态,实现切实可行,养殖户易接受,好操作,低成本,高效益,还能预防鱼病,降低饵系数,保进其他饵料鱼的生长。实现环保与养殖的多重功效。

最后把方法总方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先酵素,后芽孢,再乳杆菌,轮流用,根据水色适度调整用量与时间间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鱼塘泡沫的产生原理及应对措施:水面泡沫可以判断水质的潜在问题
池塘水体浑浊的原因和对策
你的养殖水体浑浊嘛?这有好方法帮您解决…
收获的季节,别让气泡问题影响您的出鱼效益!
【特刊】通威动保定向治疗方案
养殖水体酱油色水的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