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校情报】仪式:一个被我们忽略的宝藏,埋着很多“教育的触点”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小王子》

作者:赵耐芳,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什么是仪式?这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一书中,狐狸对于仪式的解读。从他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仪式是人们表达信仰、传递思想情感、传递社会价值观的工具。仪式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一些我们所经历的看似普通的事件,被赋予一种特别的,甚至是无法言说的意义,触及人的心灵。因此,以仪式的形式开展的教育活动,可以营造特殊的教育氛围,表达教育内容,传递价值观念。

仪式作为学校师生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朱永新教授在主题报告《校园,为文化立魂》中提出:'新教育学校文化一旦走向成熟完善,都会拥有美妙优雅的仪式、节日和庆典。他们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活标本,也是学校生命中最值得关注的重要时刻。'可见,仪式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仪式的现状

当前,多样化的仪式教育已经在各地小学教育场域内不断涌现,逐渐成熟并成为一种长期性的、初具规范性的行为。但是,我们仔细检视仪式教育的观念认知与实践操作后,不难发现,一些学校或教师在开展仪式活动时,没有把握要领,使仪式活动呈现出形式化和零碎化,'仪式教育'没能很好地发挥其德育作用。

忽视学生的心理。学生是否成为仪式的主体或主角,学校是否关注学生的生命主体性,教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直接影响仪式教育中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收获。观察当前的小学仪式教育,不少学校的仪式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和嘉宾成为仪式的主角,这大大挫伤了学生参与仪式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缺乏新的内涵。一些学校对仪式内涵挖掘不足,普遍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最后的标志性阶段,如场景的规模,仪式的影响力,社会效益、场面的隆重程度,程序的完整性等。导致校园仪式教育重'式'轻'仪',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效果',重'瞬时表现'轻'潜移默化',重领导'意图展示'轻师生'精神养成',使得学校的仪式教育缺乏创新和挖掘。

整体构建缺失。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应当隆重举行的仪式有很多:入队仪式、升旗仪式、扫墓仪式、开学结业典礼、传统佳节庆祝仪式等,这些仪式本身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但大部分的仪式活动往往是分散的、无规律的,到了这个时间点,开展一个仪式,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缺少整体规划、课程意识,丧失了教育契机。

针对学校仪式教育的现状,我们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整合学校原有的仪式教育资源,构建了一套学校仪式课程。用课程来统领学校的仪式教育,挖掘仪式教育背后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让仪式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拔节点。


追寻校园仪式课程的价值

仪式能摆脱日常生活的平庸琐碎,崇尚庄严,传递价值,进而让我们内心焕发出特定的精神信念。仪式课程化更让学校由此具有文化根基,具备价值传承的基础。

仪式教育课程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凸显仪式教育形象直观、贴近实际、鲜活生动等特点,容易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对学生思想、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入持久的,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特殊效果。

仪式教育课程化有利于学生的深刻体验。新课程实施中更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因此,仪式教育的课程化,使其既面向整体,又关注个体;既注重连续性,又关注阶段性。让学生在积极与深刻的体验中,强化人生信仰,激发价值追求,达到增强凝聚力、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

仪式教育课程化有利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仪式在学校历史的发展中可以形成特殊的文化资源,能够在师生的精神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而具有丰富教育意蕴的仪式课程更是传递学校文化价值观最适宜的载体。学校通过独特的仪式设计与仪式活动,使学校的文化、愿景一次次被强化和确认,从而使师生联结在一个共同体中,凝聚成一股向上的力量,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

仪式教育课程化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仪式教育蕴含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形式和良好载体。仪式教育课程化有利于仪式组织设计的规范长效,从而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浓厚的环境氛围中产生强烈共鸣,增强教育的实效,提高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

构建校园仪式课程框架


架构基于儿童立场的仪式课程目标

我们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和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从儿童的视角构建了仪式课程目标,形成了学校仪式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总目标:仪式课程的核心是'成长',通过课程活动,让学生寻获'真'知,让学生涵育'善'情,让学生养成'美'行,实现'真善美'的生命追求。

各年级具体分目标:我们在仪式课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纲要》中的组织意识、信仰萌发、成长取向这几大教育内容分层制定各年级活动的具体目标。每一个年级将确立一个主题和仪式名称:一年级'入学'--'启修'入学仪式;二年级'入队'--'修志'少先队入队仪式;三年级'榜样'--'修正'英雄中队命名仪式;四年级'感恩'--'修身'集体生日仪式;五年级'责任'--'修心'少年成长仪式;六年级'梦想'--'修远'毕业仪式。

构建尊重儿童生命的仪式课程内容

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为每个学生提供成长的平台,构建尊重儿童生命的仪式课程内容。

说起学校的仪式教育,我们会第一时间想起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和结业典礼等。这些最普通和最常见的活动,是每个学校必然开展的仪式活动。但是,这些仪式体验在一个孩子成长的生命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活动建立起孩子和岁月更迭间的联系,让孩子更有意识地去感觉生命中的特殊时刻,珍惜成长过程中当下的幸福,从而获得导向,为生命注入能量和灵性。

基于此,我们把原有的传统德育活动、仪式活动,进行整合提炼,衍生了适用于各个年段的成长子课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各有侧重,设计了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成长课程,从而构建了学生成长的阶梯,形成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仪式课程体系。

每个成长课程要设计适合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庄重的仪式中产生对文化、对知识的敬畏和向往,朦胧中感受'人'的丰富内涵,并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开发舒展儿童生命的仪式课程活动

注重课程活动中的'童趣化'。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童趣化的课程活动形式有利于他们从或庄严神圣,或生动活泼,或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深刻的道理和获得难忘的体验。

如一年级'启修'入学课程的开发,我们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用'启修'课程来缓解一年级新生的畏学情绪,消除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畏惧与恐慌心理,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过渡期'。在'启修'这个课程中,通过'认识我的老师''认识我的同学''我是小学生''玩转校园''我和小树齐成长'一系列活动来认识校园,熟悉老师、同学,消除陌生感。通过富有生活化、童趣化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顺利迈出小学求学之路的第一步。

关注课程活动中的个体体验。仪式课程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小学生喜欢新鲜,不喜欢重复,因此,仪式课程构建了六年不重复的活动框架,注重孩子的参与率和个体体验,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并让活动具备独特的生命体验。如在六年级的'修远'毕业课程上,以'感恩、梦想、成长'为关键词,安排野外露营、校园篝火、种植毕业树等活动,让毕业生拥有难忘的毕业体验。

构建共同体参与的课程。基于儿童成长的课程,更应关注从课内到课外主题实践的延伸,为此,我们努力构建家校共同参与的课程。在每个年级的仪式课程活动中,我们都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交流的平台,创造共同成长的机会。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共同经历深刻的情感交流,从而增进了解,在活动中体验感动和感悟。如四年级的'修身'课程,我们着眼于'感恩',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也促进了父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教育的触点,往往是很重要的。

(文章原载于《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6期)

“校长会”官方微信作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及教育界人士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诚邀您积极参与评论及互动。


小编个人微信号:18500644716 或wangze1229,欢迎深交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升旗活动成为一门课程
升旗活动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王翠玲转贴)
【综合实践】2021年青山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第七期一机五小、二0二小学顺利开营!
铁岭德育】“六礼”德育成就“七心”少年
《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报告(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